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大学生职校“回炉”体现理性与务实

日期:2010-10-21 09:59 阅读:

  今年9,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四川警安职业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22名大学生被录取为四川省盐业学校新生,开始两年的中职学习生涯。中职学校招生,来了这么多大学生,连学校的招办主任也感到意外。

 

近几年,职校生走俏与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了鲜明对比,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在多次求职碰壁之后,选择了到职校学习,而且这种情况呈逐渐增多之势。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现实语境下,这显然较为理性与务实,是一条有价值的就业选择之路。

 

走出校门的大中专生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显得多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甚至牢骚不断、怨天尤人而消沉不起。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除了扩招带来的就业人数增加外,还在于人才市场供求的不对称性,高校及中专学校设计的专业往往与社会需求有很大的距离。这种错位产生的壁垒,加剧了就业的难度。但最为关键的是在畸形的就业观支配下,大学生对自己的估价太高,并不切合实际,非得要一份如意工作,高不够、低不就,所以就成为了待业青年。其实这是一种非理性使然。从卖肉到当保姆以及竞聘高尔夫球童等等大学生屈尊于一些社会不起眼的岗位来看,这种择业理性也多少有点被迫无奈。然而,“回炉职校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就业准备,则值得推崇与鼓励。这也给正在迷惘徘徊中的急需就业的大学生们是一个有益的启迪。

 

破解就业症结,在于就业观的转变与更新。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对人才的需求更趋专业化和职业化。相对人才市场来说,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太少。大学生所学的专长只有符合社会就业岗位结构和层次,才能为社会所接纳,才能更好更快地从容就业。大学生回炉职校,其实就是接受与市场就业对接的再教育,以使毕业后尽快找到工作,胜任工作。这种智慧、理性、积极的择业举动,难道不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写照吗?

 

在我国,大学生回职校再学习还只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大学生接受此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应该看到,大学生回炉职校需要社会、学校、政府在政策上、财力上等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当然,有人认为,大中专毕业生回炉职校是在浪费教育资源。应该看到,“回炉职校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的一次转身,那么我们的中高等教育同样需要反思,完善专业设计,使之更好地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实现无缝对接,那么就会尽可能减少这种回炉职校的无奈,从而使教育资源才能得到最优化,人力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

Tags:大学生,职校,回炉,体现,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