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高考志愿填守则:四大误区和十大细节

日期:2010-6-1 10:32 阅读:

       新高考评价选拔模式:标准不再单一

  2010年,浙江省继续实行新课改高考,报考总数约30 万人,比去年减少7%,其中文科考生7.8万余人,理科考生18.8万余人,艺术3.0万人,体育0.4万余人。预计今年全省高考平均录取率将维持80% 以上。

  高考总分是划定分数线的唯一依据

  我省高中新课改实验其实早在2006年就已进行,目前高等教育也正走向普及化。基于这样的背景,需要配套进行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深化。被誉为“试水个性化高考”的浙江选择确定了多元化评价、多样化选拔的新高考模式,“不再用一杆尺子去测量所有的人”。也即在全科会考基础上,实行“分类测试,分批划线、填报志愿,综合考核,分段录取。基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差异,与考试类型相对应,我省确定的普通高考录取批次,文理科第一批为重点高校、“211”等本科高校专业,对应一类考试科目;第二批:其他一般本科高校本科专业,对应二类考试科目;第三批:高职(专科)高校专业,对应三类考试科目。今年我省高职综合改革又成为新亮点,统招高职、单考单招、“校考单录”和“校考加高考”自主招生等模式并存,给高考改革开辟了新的空间,也增加了高校发展空间,拓展了考生升学渠道。与原先有所不同,新高考通过多元化评价和多样化选拔模式,让不同个体差异的合适的学生,选择培养目标各异的适合的高校,接受适合的高等教育。

  (一)

  新课改高考“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中,高考总分是划定各批次分数线和各校投档线的唯一依据,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折合成分数、不在高考总分中占权重。

  但是,分数线的高低却取决于三因素,高考试卷的难易度、考生水平和招生计划。试卷难度低、考生水平高,分数线就高,反之则低;而在前两因素不变情况下,招生计划的多少与分数线高低成反比。

  由于新高考类别总分满分值各异,因此在技术上要逐类逐批划定分数线。只有在上一批录取结束后,才能划定下一批分数线。以2009年为例,第一批文理科总分满分值均为810 分,按当年招生计划约1:1.2的比例和考生成绩分布,划定文科分数线为606分、理科605分。与第一批不同,第二、三批满分值分别为750分和550 分,所以在高考成绩公布时,只能先确定划线比例分别为1.1和1:1.05左右。在第一批录取即将结束时,按第二批分值计算的考生总分重新排队,按照对应批次招生计划取最接近此比例的分值,划定第二批文科线为478分、理科线为429分。第三批依此类推。

  除全省高考批次线,高校投档线是高考录取第二道“关口”。在全省批次线的基础上,按各校报考生源、成绩分布和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由计算机自动划定。

  高校考生多,高分者密集,招生计划少,分数线相应就会抬高。2009年第一批招生中,理科前三名为北大727分、清华726分、复旦714分。反之,个别也有院校生源不足,此时需进行征求平行志愿,重新划线并投档。

  近年在浙招生的文理科高校投档比例

  各录取批次  投档比例限制

  省内高校    首轮1:1 至1:1.02

  第二、三轮 1:1.05内

  省外高校    1:1.1内

  备   注    招生计划为4人及以下时,

  按实际计划数投档。

  投档的硬道理: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由省统一向各高校投放电子档案。各批单轮投档比例一般控制在1:1至1:1.1之间;各轮累计投档数原则上不超过高校招生计划的120%。而每个批次的录取,一般要先后经过三个“轮次”的平行志愿组投档。

  ◆首轮平行志愿投档

  以高校最终核定的招生计划及投档比例为基本依据,根据报考科类和考试类别,对考生按总分(含政策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分数优先),再按排序对考生所填平行志愿从A院校到E院校的顺序逐个检索(遵循志愿),被检索的志愿中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考生总分相同时,则按文化总分排序,文化总分仍相同时再按单科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同一高校并列名次的考生全部投档;单科顺序排列,如一类考试科目理科类为:“数学-理综-语文-外语-自选模块”。

  注意:在首轮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会在浙江教育考试网(www.zjzs.net)上公开进行征求志愿,其投档原则及方法与首轮平行志愿相同。

  ◆征求志愿(第二轮投档)

  首轮平行志愿录取后,对考生录取状态进行确认,并向考生提供录取情况查询。同时公布未完成招生的高校、专业等,有关考生可在网上填报征求志愿。

  ◆降分征求志愿(第三轮投档)

  征求志愿投档录取后,仍未完成计划的高校可提出降分申请,经批准,在批次线下10分以内,个别专业最多20分以内进行降分征求志愿,有关考生可在网上填报。

  需要注意的是:

  每轮投档中每考生只有一次机会。在每批录取有不同的轮次,也即首轮平行志愿、征求志愿(第二轮)以及降分征求志愿(第三轮);而每个轮次中考生所填A至E五个高校均为平行志愿,最多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即只投一次,不补充投档。考生被投到某院校后,不论被录取或因某种原因被退档,在本轮中其他志愿就自动“作废”,也就不可能再有“补投”到其它4个高校志愿;如果考生五个高校均未上投档线,则本轮无法被投档,只能参加后面征求志愿。

  投档后录取与否由高校决定,包括具体专业的录取。多数高校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专业的顺序很重要;有的实行“分数优先”原则,分数及相关科目成绩会起更大作用。建议考生直接向有关高校了解后慎重选报。

  高校首轮投档线高也可能要征求志愿。以高校为单位投档,会出现专业间生源结构不够均衡的状况。虽然某些高校投档线高,但因部分考生专业不服从等等原因会造成退档,而导致个别专业生源不足,此时需进行下一轮的征求志愿。

  艺体兼报文理科的生源转移投档。艺术、体育类每批录取结束后要进行生源检索,将未被录取又无下批次志愿的考生,会及时转入文、理科。

 

平行志愿设置:降低考生风险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在同一录取批次中设置的若干个具有平行关系的院校志愿。相对传统顺序志愿而言,是一种 “并列一志愿”;高考录取调档系统按平行志愿检索的考生信息,其首选要素是高考总分,并非传统志愿中的院校。可从填报志愿的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对于整体考生而言,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分数高的先来,体现“分数优先”;

  对于单个考生而言,按其志愿顺序逐个检索,能投则投,体现“遵循志愿”;

  对考生填报志愿对象也就是所选择的若干个高校而言,按规则投档后,在高校的录取系统显示的考生志愿信息都是第一志愿。

  设置目的,一是扩大考生选择机会,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风险特别是高分考生落榜风险;二是减缓考生填报志愿心理压力以及高校生源“大小年”现象。那么,我省新高考的平行志愿是如何设置的?

  从2009年浙江首次新高考开始,单批平行志愿的设置增加到5个,设置面扩大到各招生科类。

  ◆ 文、理科:除各批前半段的提前录取部分仍为传统志愿设置以外,第一批至第三批均设置平行志愿。各批首轮平行志愿、征求志愿(第二轮)均设置A、B、C、 D、E五个高校志愿,降分征求志愿另再增设高校服从志愿,每所高校均设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

  ◆艺术、体育:艺术类第一批因为专业校考为主,分值各异,只能按传统志愿招生,第二、三批均为平行志愿;体育类各批均为平行志愿。各批次及其中各轮志愿设置与文理科相同,但每所高校仅设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

  (二)  高考志愿填报:适合就好

  平行志愿,可以提高投档率,但不等于提高了录取率;可以减缓填报志愿风险,但不可能杜绝风险;虽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风险依然存在。有些风险并非“平行志愿”引起的,需加以注意。而风险来自以下两方面:

  ◆无法调档的风险。

  源于考生所填报志愿定位不准或者“点子”不准。

  ◆调档后退档的风险。

  源于投档数略大于计划数,或因成绩、综合考核等要素择优录取,或院校专业生源结构不平衡,考生不服从调配。

  为减少风险,避免志愿填报失误,考生要调整心态,冷静选择,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一看二慢三通过”,选择适合自身的院校和专业。以下志愿填报的几大误区和相应策略,供大家参考:

  误区之一:  追逐“热门”和地域。片面追逐“热门”院校、专业,以及浓郁的地域情结,都是不理性的。  策略:实力与兴趣有机结合。成绩是关键,优势明显者,填报志愿比较容易一些,但对于多数成绩一般或处于劣势的考生来说,填得太高,容易落选,填得太低,又会“吃亏”;个人兴趣和国家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挤“热门”而造成落榜,这是不足取的。更何况,“热门”与“冷门”是相对的。招生时“冷门”、就业时“热门”,现在“冷门”、几年后“热门”的现象,屡见不鲜。

  误区之二:  填报的志愿没有梯度。例如2009年第一批文科录取中复旦和人大投档线并列673分,如某考生A志愿填报了复旦,B志愿填人大,就是没有一点梯度(当然,这是个案),其志愿资源就浪费了一所高校;专业志愿尤甚。   策略:要合理布局、优化方案。绝对高分段考生填报A志愿特别要慎重;中分段考生要“稳”字当头,也可以退为进冲一冲,但5个平行志愿中至少要有三个层次的“梯度”;虽然上了线但成绩处于下游的低分段考生,可争取留在相对比较稳妥的高校,至少要有3个相对保守一点的志愿。不少高校在专业录取过程中,往往不实行平行志愿,不同专业顺序会有分数级差,要特别注意“梯度”。

  误区之三:  误读信息,人云也云。不少考生家长热衷于小道消息,或者错误理解填报规则、名次号等信息,导致填报志愿失败。  策略:全面掌握信息,知己知彼。建议从正规渠道了解公布的各项政策和各类信息,了解到位;在铺天盖地的招生信息中,建议遵循先横向寻找,再纵深挖掘的原则,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准确信息。  特别提醒:高考投档依据总分名次号。新高考选拔模式,前面一批录取完毕后按后面批次不同分值重核排序,考生名次号只是单个批次内的名次号,与2008年及以前的名次号(各批的累计名次号)完全不同。考生和家长在对照历年的高考名次号资料以及院校录取分数时,要特别注意新课改高考前后的区别。

  误区之四:  缺乏理性,家长包干。为数不少的考生,仅以直觉来填报,把中学期间的某个爱好夸大为未来的职业兴趣;另外,很多家长以“孩子年少、高考事大”为由,竭力干预甚至取而代之。  策略:理性选择,实事求是。在志愿填报时,要综合考虑高考名次号、具体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经济状况等,特别是填报收费较高的院校和专业志愿时,应充分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家长要避免“包干”,要尊重考生本人意愿,成为孩子愿意接受的“高参”,而不宜成为决定者;另外,各批次志愿表均有不同选项,但并不表示每项都必须填满,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志愿有一项空白,就意味着放弃了一次机会。

  志愿填报你要注意10大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具体到我们的行动上可就是另一码事了。在高考的道路上,除了分数,很多填报志愿上的细枝末节,稍不留神,就可能导致我们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付之东流。

  细节一:应届生与往届生限制  大多数院校及专业对应届生和往届生都一视同仁,但也有少部分院校和专业只招应届生。除了大家熟悉的军校、国防生只招应届生外,一些特殊院校和专业也只招应届生,如国际关系学院《招生章程》明确规定:“考生须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20周岁以下)。”

  细节二:语种有限制  在我们主要学习的外语语种中,除了常见的英语外,有的考生学的是俄语、法语等小语种。从目前各院校招生要求看,英语专业“走遍天下”,非英语语种的考生选择面就小得多,对有的专业就不得不望而止步了。很多院校近年来对考生的语种要求都在各自的《招生章程》里有明确规定,如中国人民大学《招生章程》:“我校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等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国防生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

  细节三:单科有要求  考生填报志愿时,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总分,看自己的分数是否能上某大学的调档线、某专业的录取线,而对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或其他要求则往往容易忽视,而这也正是部分学生被退档的原因。实际上,高校在录取中对考生的单科成绩要求非常普遍,如西南交通大学《招生章程》规定:“报考英语和英语(翻译)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加试,并要求英语单科成绩达到100分及以上。”

  细节四:英语口试  如果看了前面,觉得英语成绩不错就算OK的话,则有些大意了。事实上,有的学校或专业在英语上有双重要求,不仅可能有单科成绩要求,而且可能还有口试限制。很多院校对报考外语及外语相关专业的考生提出了口试要求,有的院校只需要考生口试成绩合格即可,不要求具体的成绩,而有的院校则对口试成绩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设的所有专业均要求考生加试英语口试,考生在报考该校时,要特别留意。

  细节五:面试  一些特殊院校或专业,由于今后从事工作性质、环境等的特殊性,往往对报考者有面试的要求。要求面试的院校和专业主要集中于军队、武警、公安院校、国防生、空乘专业等。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招生章程》规定:“空中乘务专业:专科,文理兼收,学制三年,考生须提前经我院面试体检合格,方可报考。”

  细节六:性别有要求  虽然教育部相关文件中,不允许普通类院校和专业对报考考生提出男女性别要求,但由于某些行业工作性质、环境的特殊性,有的高校在相关专业的录取中也会对报考考生的性别提出“慎报”甚至“限报”。如东华大学《招生章程》:“艺术设计(服装表演与服装设计)专业限招女生。”

  细节七:年龄受限制  虽然现在对考生报考的年龄不再限制,我们时常听到六七十岁的人都可以上大学,有的甚至考了十几年才上大学的例子。但那只是针对普通类大学和专业而言。对某些特殊院校和专业,还是有相关要求,如现在的军事院校一般都要求考生年龄不超过20周岁。有的普通类院校和专业也可能对考生的年龄提出相关要求,如上海海关学院《招生章程》:“考生年龄不超过22周岁,未婚。”

  细节八:专业志愿的要求  一般来说,只要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学校在其所在地的录取分数线,但未上所填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在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前提下,考生可能被调至没有报考并且还未录取满额的专业。但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只录取有相关专业志愿的考生,是不接受调剂的。如2009年中山大学《招生章程》规定:“医学类及相关专业只录取填报该类专业志愿的考生。”

  细节九:院校补充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详细内容请参见本期《经受“检验”选择合格专业》一文)针对考生的体检结果,有详细的要求。但是,各院校通常根据自己办学条件、专业培养要求以及考生未来的就业等多种因素,提出了对考生身体健康要求的补充规定,而这些补充规定一般都会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里公布。

  细节十:身高要求  虽然《指导意见》里并未对考生的身高提出相关专业的报考限制,但身高要求也是高校录取规则里常见的规定,很多院校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护理学等专业对考生的身高有要求。

Tags:高考,志愿,守则,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