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高中更多培养的是学生,而不是考生!”在近日举行的长宁区特色高中咨询会现场,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向高中校长们这样呼吁。说这话时,陶正苏手上捏着的是今年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科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自主招生“五校联考”的数据分析,上海考生在部分科目上“输得很惨”。“我不认为上海考生在能力上存在缺陷,但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陶正苏说。 高中岂能只培养“考生” 从首次“五校联考”的成绩单来看,上海考生在语文、英语上的优势显而易见,英语成绩要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五校联考”对语文和英语的考查,不单纯考记忆的内容,而是提供大量的阅读,有相当的难度。此外,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上海学生数学得分较低,在陶正苏看来,也只是上海与其他省市教学要求上存在差异,并不值得大肆渲染。 而陶正苏所说的“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其实是在“人文与社会”(即文科综合)和“自然科学”(即理科综合)两个科目的考查上。据介绍,“五校联考”的文科综合考查差不多就是历史、地理和政治的混合体,在一道题里可能涉及这三个学科的知识。而上海高考科目多年来实行“3+1+X”模式,考生若选政治作为“+1”学科,从高二开始就不会再碰历史、地理的教科书,这些学生一旦碰到这类综合题往往束手无策。在文科综合上的得分,上海位列全国各省市倒数第二。理科综合的情形也大体如此。 “过早的分科教学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陶正苏认为,上海高考这种科目设置,其结果是在培养“考生”,而非“学生”。“教育部门的初衷是减轻学生负担,但减负不是简单减科目。” 创新欲望一路下滑 “高中阶段是当前教育制度弊端最集中的学段。”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傅禄建说,“现在学生的创新欲望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是一路下滑。” 在一些高中学校,他曾看到学生操练试题的熟练程度已形成条件反射,“这种应试的机械训练,对学生素养的提高毫无意义。” 上海市教科院一项遍及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和南昌六个城市的调查显示,上海学生的技术体验环节几乎没有;师生关系方面,能容忍学生奇思怪想的老师不足10%。“如此成长环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从何谈起!”傅禄建不禁感叹。 特色办学的舞跳得很累 面对众多质疑,高中校长们也是满肚子苦水。近段时间长宁区着力推进高中“主题轴”综合课程构建,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希望能借此改变“千校一面”的高中同质化现象。经过多轮调查、研讨,各学校已基本确立自己的特色发展方向,如延安中学的“数学与科技”,建青实验学校的“传媒与文化”等,重点都落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但在具体实施时,仍占主导地位的单一评价模式,却让校长们感到困惑。 “现在高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时间少得可怜。三年时间,高一用于初高中衔接,高三全力应付高考,能施展拳脚的也就高二这一年。”延安中学校长郭雄这样描述高中的现实困境。而市三女中校长徐永初则把自己学校的处境比喻为“跟着高考指挥棒跳特色办学的舞”。市三女中从来都是和男女混校的高中学校接受同样的比较和评判,徐永初坦言“这个舞跳得很累”。 “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时间积淀,需要磨砺和坚持,但面对应试现实,我们缺乏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包容。”复旦中学校长周国正说。他用“挣扎”来形容当前教育者的生存状态,“如何才能不挣扎?那就需要解放教育、解放学校、解放校长。”只是,这样的“解放”目前仍然限于纸上谈兵。 Tags:五校联考,击中,上海,学生,软肋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