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状元“裸分”和“加分”之争,说到底,仍是人们对加分政策现实中的诸多不公现象质疑和不满的进一步延续,而学校充当这一争议的主角——比如浙江四所学校对状元名誉的争夺和相互攻击——又进一步加重人们对“加分”的不信任。 ■王攀(商报评论员) 今年的高考早已结束,但关于高考加分的争论仍在继续。浙江省今年有四所学校都在宣传中称本校出了省内考分第一名。而实际上文理科只可能有两个第一名。这一切,都缘于“裸分”和“加分”的争议。(8月31日《中国青年报》) 尽管近两年媒体对高考状元的关注度有所减弱,但现实中高校招生和中学宣传对高考状元的炙热程度仍丝毫不减。这一次浙江有关高考状元的“裸分”和“加分”争议,只不过是社会炒作高考状元的一个折射而已,在学生已经入学的八月之末仍旧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可见社会的状元情结之深。但这一次,人们以往对炒作状元的质疑,由对“加分不公”的谴责取代。 换句话说,“加分不公”掩盖了社会炒作状元的问题,让社会有关状元的这种非理性热度再度膨胀。人们在为状元应该按“裸分”还是按“加分”确定,是“裸分”状元更具实力,还是“加分”状元更为全面的议题而争执不下时,一个基本问题的正当性却被忽视了:我们这么关注高考状元,合适吗?以往对社会炒作状元的反思,让位于“加分不公”这一现实命题。 高考加分政策的目的是公平:一是对教育资源匮乏及少数民族的考生进行加分,以弥补这些考生在与优质教育资源的考生竞争中的不公现象;二是对少数特长考生进行加分,以弥补高考“一考定终身”标准上的缺陷。按理说,加分政策是一个好政策。但现实中,以公平之名进一步扩大不公的造假加分现象,肢解了加分政策的善意,让加分政策失去了民意基础。 今年可以说是加分政策四面楚歌、狼狈不堪的一年。先是重庆一考生民族成分造假加分而被北大弃录,由此揭开重庆大面积的考生造假加分现象,接着浙江慈溪航模加分考生多来自权势家庭的现实,又进一步让社会激愤,因为“加分不公”,人们甚至要求取消加分政策,等等。可以说,“加分不公”今年形成井喷之势,让这一旨在公平的政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鞭挞。 浙江高考状元“裸分”和“加分”之争,说到底,仍是人们对加分政策现实中的诸多不公现象质疑和不满的进一步延续,而学校充当这一争议的主角——比如浙江四所学校对状元名誉的争夺和相互攻击——又进一步加重人们对“加分”的不信任。当学校——加分政策的执行者,都鄙视加分的时候(哪怕是为了宣传自己的高分考生),别指望社会理解加分政策。 因为高考中的“加分不公”问题,原本受到反思的状元炒作现象,现在再次浮出水面;原本追求公平的加分政策,现在面临被“连根拔起”的危险。由此可见,“加分不公”掩饰多少高考问题!在这里,不想给“加分不公”开出药方,因为解决之道已经泛滥,目前需要的仅仅是行动。在这个八月之末,在2009年高考即将翻过去的今天,“加分不公”不能再凭借“旧船票”到明年重复“昨天的故事”。 Tags:辣评,高考,不公,能到,明年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