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春望ppt课件

日期:2015-7-22 14:58 阅读:
    春望ppt推荐
    大小:3.8M
    版本:沪教版

课件预览

课件预览

    幻灯片1

    幻灯片2

    公元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

    幻灯片3

    杜甫是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产生的伟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中。后人评杜诗为“诗史”,称杜甫为“诗圣”。

    幻灯片4

    世人对于杜甫还有其它哪几种称呼?

    子美(字)、杜少陵、杜工部

    为何称之为杜少陵?

    因为杜甫曾经居于长安城南少陵这个地方。

    为何称之为杜工部?

    因杜甫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

    幻灯片5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漫游时期

    长安时期

    流亡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幻灯片6

    思考:据你判断,《春望》写于这四个时期中的哪一个时期?

    流亡时期

    幻灯片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

    被攻破,沦陷。

    指京城长安。

    国:

    城春:

    承“山河在”,都城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天。

    则接“国破”而言,人民逃难离散,草木任其疯长,一片荒凉。

    草木深:

    写春望所见之景: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满目凄然。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两句诗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幻灯片8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

    感叹时事。

    看见花就泪水飞溅。

    花溅泪:

    ?鸟惊心:

    听到鸟的叫声使人心惊。

    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幻灯片9

    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儿落泪,闻鸟而惊心呢?

    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用拟人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别的感情。

    幻灯片10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析

    运用拟人对偶修辞,将花鸟人格化,移情于物,抒发了诗人感时伤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幻灯片1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

    战争。

    指战祸延续到三月,即写本诗的时间。或说指整个春季。

    连三月:

    家书:

    家中亲人的消息。

    抵:

    值。

    幻灯片12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赏析

    安史叛乱使百姓民不聊生,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运用夸张对偶修辞,将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紧密结合起来,写出了因战乱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幻灯片13

    翘首望

    低头思

    过渡

    思念亲人

    感情:

    伤感国破

    两种景

    “国破”

    “城春”

    情景交融

    两种情

    “感时”

    “恨别”

    承接

    承接

    “家书”

    “恨别”

    “烽火”

    “感时”

    而亲人的“别”,正是由于战乱的“时”造成的。这样一环扣一环,章法非常严密。

    幻灯片1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浑:

    几乎、简直。

    短:

    少

    簪:

    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绾在头顶上,用一根簪别住。

    不胜簪:

    插不住簪子。这里指诗人的白发愈搔愈少。

    幻灯片15

    尾联: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运用夸张修辞和白描手法,借助于艺术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幻灯片16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感时”

    “恨别”

    统一

    收结全篇

    幻灯片17

    跟踪练习

    1、诗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诗中,作者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感时伤世感情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幻灯片18

    3、诗中写出远望所见,写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令人感到满目凄然触目惊心的句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刻画一个忧国思家,爱国者形象的句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战乱之中,家书难得,对远方家人惦念的句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幻灯片19

    6、情哀深处,万物同悲,诗中用这两句借花鸟来创此意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幻灯片20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幻灯片21

    幻灯片22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幻灯片23

    《春望》写于757年1月他逃离长安的前夕。诗篇集中抒发了诗人伤悼国家残破、眷念亲人,“感时”与“恨别”交织的满腔愁情。

    幻灯片24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同时,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幻灯片25

    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请问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形象?

    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

    幻灯片26

    望春

    为“感时”、“恨别”所困

    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

    烦躁不安,频频抓挠头发

    尽管诗人这时才四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熬煎,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幻灯片27

    思考:据你判断,《春望》写于这四个时期中的哪一个时期?

    流亡时期

    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春望》、 《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幻灯片28

    春 望

    杜 甫(唐)

Tags:春望,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