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10年北京高考转型 专家支招如何应对

日期:2009-6-30 09:52 阅读:

   今年高考已尘埃落定,接下来的悬念就是新高考方案的出台。离明年的高考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教师、考生和家长对高考都应该进行怎样的准备呢?高考专家分别对教师、考生和家长提出了建议。     

  ■教师应对策略

  教师需改变传统教法

  专家认为,新高考对任课老师的压力,其实比考生更大。他们需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考试规律,才能有指导性地引导学生。 

  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性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选择A”,却很容易忽略“为什么要选择A”以及“为什么选择B、C、D是错误的”。如今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变成启发式的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分析学生错误的思维,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比教师始终“一言堂”的课堂效果优势明显。 

  串联零散的知识点 

  在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后,还要对新高考有准备。因为旧课程是按照知识体系进行教学的,而新课程是按照模块教学,就一点充分展开,而不强调原有的知识体系。但是到了高考中,还必须要求考生有清晰的知识脉络。这就要求老师在高三复习阶段,要帮助学生把模块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加深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提升复习效率。

  多角度解释知识点

  对老师来说最难的一点,是需要老师加大对学生信息获取、解读、加工能力的培养。今年北京高考试卷,对考生信息处理的要求非常高。比如在文综试卷的地理部分,出现了很多考生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各种统计图表;而让考生普遍喊难的理综试卷,其实并不是知识考察难,而是加大了试题的开放性,让很多考生没有办法从给出的材料里获得有效的信息,他们不知道该用哪些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由于命题组不变,所以根据这几年的命题趋势,新高考会把题目出得更灵活开放。 

  针对这些变化,就要求老师在吃透考试说明后,研究这些知识点如何在试题中体现,然后在讲课中把一个知识点通过各种不同的方面解释出来。比如说,过去讲温室效应,老师普遍只会说到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现在就可以开拓视野,比如可以说说在南极科考中近几年屡次发生冰体塌陷,除了坡度大以外,很大原因是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冰体融化,出现很多冰洞。

  ■学生应对策略

  题海战术不适应新高考

  专家建议,学习新课程的学生首先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高三这一年的复习,不断归纳总结知识网络,把前两年学习的各个模块“串珠子、编辫子”。 

  其次,不能沉迷题海中,要归纳出学习方法。新课改下的学习应高度重视解题思维过程,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通过眼神、手势、语言等多种方式与教师及同学交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能依靠机械记忆来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高考重视学科各项能力的考查和重视探究过程的实施,以过去题海战术的复习策略来应对今天的高考复习,一定是低效率的学习过程。如今,市面上很多课外练习题册并不能有效地反映高考命题方向和特点,也不能照顾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在实践操作中,虽然明年是第一年的新高考,但是专家建议考生仍旧要把前三年的高考试卷做透、吃透。因为从2006年开始,新课程的命题思路已经渗入到高考命题中,可以从里面摸到新高考的脉络。 

  另外,专家提醒考生,不能忽视心理因素。明年的应届考生虽然在高一、高二阶段学习很轻松,但是因为他们是第一届面对新高考的学生,所以很容易害怕、心里没底。所以需要调整心态,树立必胜的信心。根据往年的经验,很多考生都是到了春节以后才开始着急,进行备考冲刺,家长也开始帮忙疯狂找老师,其实这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段。 

  专家建议,考生要提早从这个暑假就开始准备,不能临时抱佛脚。从这个暑假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份复习计划,分成两个阶段。从这个暑假到寒假期间,是掌握系统性知识,过关基础知识。寒假以后就要综合性练习,结合试题查漏补缺。

  ■家长应对策略

  别找外地老师辅导高考生

  首先要建立起与班主任和老师畅通的沟通渠道,不要到临考才到学校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习惯临考突击复习,其实这和家长突击关心有关。 

  其次,要注重与孩子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态,适当帮孩子减压。 

  第三,千万不要盲目地给孩子报课外补习班,过多地加重孩子负担。 

  专家建议,如果是为了高考准备,个性辅导最好不要找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很少了解考点、考纲,不能真正有针对性;同时,也不要因为价格便宜,找外地老师,因为各个地区的考试要求不同,外地的老师不了解北京的实际情况,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即使家长真的要找“一对一”个性辅导,也要找那些教过高中课改,而且曾经辅导过高考班级的北京籍老师。 

  最后,专家提醒家长,由于新高考会有一些地方调整,这一年一定要关注媒体上对课改、高考和高招信息的报道,不要接收错误消息。在高考咨询中,经常有家长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复读的学生没有综合素质50分,是不是总分要少50分?还有的家长因为北京“小平行”,在二志愿填报时,把分高的学校还填在第三个,把分低的填在前面。专家指出,如果家长不能准确把握考试信息,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紧张。

  本报记者 周逸梅

  面对新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离新高考实行已经不到一年时间,家长、老师和考生都非常关心,新高考到底会如何考。高考专家、新东方铭师堂高考复读学校副校长王旭就考生关心的问题做出了解答。

  问题1

  综合素质评价到底如何在新高考中体现?如果复读生没有综合素质评价,会有什么影响?

  王旭:我认为高校招生政策不会从单一的高考成绩演变成凭借“高考成绩+综合素质”双重标准录取考生。 

  因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为了完成高中阶段学习而设定的评价标准之一,它的历史使命主要在高中阶段就已完成,而且在新课程实施之前,我国高中学校就已经形成了综合素质初步评价体系,例如社会实践等多张表格的考核,但从来没有一个省份将它视为高校录取标准。 

  从已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级单位实践过程分析,综合素质评价与录取实施的是软挂钩,是否录取考生还是要看高考分数是否达到录取线,这也是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标准之一的条件还不成熟,各地在高招过程和综合素质评定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违纪现象,操作此项标准可控性不妥,而且高招录取是高效率、短时间的过程。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不具备可操作性。

  问题2

  复读生和应届生有什么心态上的劣势?

  王旭:劣势肯定有,但也不一定只有劣势。新课程考生相应心理压力明显小于旧课程考生。复读的决定需要考生极大的勇气,他们心理压力往往较大。对于应对新高考来说,应届生有更多的自信,这方面来说复读生是有劣势。 

  新课程考生的学习过程形式多样,思维的发散性和知识的开放性强,但是,知识体系不完整,在备考应试中反而不如旧课程的考生。而且新课程考生没有经历过高考失败的痛苦,再就是学习动力上比较弱,喜欢冲刺复习策略,不到最后不着急。而复读的旧课程考生知耻而后勇,动力始终如一。

  问题3

  新高考的模式是不是会有变化?

  王旭:尽管北京市有关部门还没有出台关于2010年高考的方案,但从近年来高考政策的变化规律、兄弟省份的转型经验和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方案文件,不难看出2010年北京市新课程高考方案的基本思路。 

  北京市现行高考模式是“3+综合”方案,语数外三门工具科目各150分,理综或文综300分。几年来,全国高考多种模式的经验证明,“3+综合”方案对于高校选拔人才和推进课程改革都是有相当支持力度的。2010年广东省又重新回到了3+X方案的队伍之中。所以,北京新高考的模式应该是不会变化,但是可能会在科目中进行微调,例如理综各科分布会进一步均衡合理——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的分数将有可能下调,生物学科的分数将会有所增加。

  问题4

  新高考会比老高考更难吗?

  王旭:随着北京高招录取比例的稳步增加,2010年的高考试卷的难度不但不应该比现在的老高考难,还应略有降低,从而使得录取分数线略有提高。“高考分数是高中课程改革总结性评价的标准之一。所以不可能让新高考第一年大家分数太难看。” 

  为了控制高考试卷的难度、区分度等关键指标,北京教育考试院在部分不同等级的高中校中进行了学科抽样测试,结合新课程的学习特点,尝试考查了一些学科的新题型,并做了数据分析。因此,考试院在借鉴其他新课程试卷命题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把握和控制好2010年北京新课程试卷的难度系数。 

  如果说有难度上的变化的话,可能集中体现在考生对高考新课改试卷题目特点的陌生度和适应性上。因为高考命题组的成员会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调整,在开放性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和调动运用能力考查方面会加大力度,但不意味着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经验的学科老师都知道,普通难度的知识点,结合现实生产生活实际,也可命制出高水平的能力考查试题。问题在于高中三年的课改实践,教师是否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了教学过程,是否真正做到落实主干知识线索和能力培养的过程。

Tags:2010,年北京,高考,转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