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刘风教育论集》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日期:2009-3-17 09:11 阅读:
    3月6日,由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旗委宣传部、教育局、文联联合主办的《刘风教育论集》首发式暨研讨会在达旗隆重召开。会上,来自区内外的80多名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就《刘风教育论集》丛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套非常有价值的适合广大学生及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参考书。同时,刘风老师的这种为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值得所有的老师学习。

  刘风是达拉特旗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进修鲁迅文学院作家班。从事过小学、中学、中师语文和大专写作课教学。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中学语文教研会教研员,中国社会调查所教育调查部学术委员、内蒙古社科联双语教研会理事。40年来教学、文学两栖,发表各类作品近200万字。教育论文获内蒙古社科优秀成果奖和中国教育创新奖,杂文随笔、文学评论先后获鄂尔多斯市、自治区、全国大赛奖。有30多篇作品入选《中国教育创新论坛》等书。曾被录入《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刘风教育论集》于2008年12月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3册,共65万字。包括《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杏坛余韵》、《蹊边履痕》3本。

  刘风 中国社会调查所教育调查部学术委员、内蒙古社科联双语教研会理事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有的教师师德滑坡,不安心教育事业,在应付中搞第二职业;有的教师虽坚守岗位,辛苦执教,但也是一味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应付考试,为升学率忙碌,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这种教育,贻误下一代,拖累经济建设。此种后果的出现,除一些教师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而心灵浮躁之外,教育管理的滞后是主要原因。为了拯救教育,使之从困境中走出来,我便从更新教育理念入手,为教改呐喊——唤醒广大教师,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把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地进行下去。于是,《刘风教育论集》出版了。

  我的研究过程是从少而精启发式起步,历经“教会——学会——会学——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在学习孔子、陶行知、叶圣陶、钱梦龙、于漪等中国教育思想理论基础上,借鉴西方苏格拉底、卢梭、杜威、雅斯贝尔斯、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理念,经过反复试验,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路子。由此,结合实践,写出180多篇近200万字的教育教学论文,其中有的荣获自治区和国家级奖。

  我认为教育的功能是通过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发生共鸣,最后让学生生成自己的精神——一个属于自己的灵魂。在此过程中通过平等对话,通过体验使之感悟、觉醒,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我认为不应该是一个教书匠,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育人的事业。为此教师在学校里,事事处处在实施教育,而不是处理事务;教师必须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是一个教育科学研究者,一切工作都在研究中进行。同时教师必须是一个有自己思想体系的人。

  必须走大众教育的路子

  陈杰人 我国著名评论家、法学家、社会学家

  《刘风教育论集》出版了,正如其中的一部作品所言,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的伟大工程,在这个文明日益进步的社会,教育早已超出了单纯的释疑解惑模式,转而以一种灵魂影响式的综合方法,不断塑造被教育者的人格,塑造社会的未来。

  关于当代中国的教育问题,正如刘风在一篇题为《走大众教育的路,势在必行》的文章所言,中国的教育,在走过长期精英教育阶段后,必须走大众教育的路子。我的理解是,这么一条道路的转变,一来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所带来的人口素质提升的压力,二来是以人为本要求的必然选择。

  诚然,刘风的观点和当代众多呼吁尊重和维护人权的人士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一个人来说,衡量其真正的人权进步标准,不仅仅在于其能够吃饱喝足,更重要的是他应当有一个健康的灵魂——而这一点,大众教育恰恰是最好的途径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作为一个法律界人士和作为教育家的刘风,就找到了共同点——通过发展教育促进和保障人权。我相信,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权状况一定会越来越好,中国的教育也会如刘风所愿越来越发达。

  刘风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袁广德 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刘风老师是一个榜样,他能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守住心灵的一方热土,为了忠爱的事业,孜孜以求。他从教40多年来,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探索、总结、提炼。离开工作岗位后,退而不休,继续坚持不懈地对教育和教学进行研究探讨。这对后人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在自治区基础教育这方面,如果我们的广大教师,多数能像刘风老师那样,热爱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从事教育科研,那么,我区的教育事业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此,我呼吁,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应向刘风老师学习。

  学生厌学,是因为教师厌教

  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彦泽

  我认为这3本书,首先是一套系列的中小学教师参考书。大家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看看别人是怎样当老师的。

  现在,虽然有许多老师都在加班加点地工作着,可他们都在忙什么呢(恐怕有不少是在忙补课吧)?有多少老师能像刘风那样在认认真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连“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都需要给心灵补课了,心理不健康了,那学生还会好好学习吗?我想,学生厌学,是因为教师厌教;学生为什么课业负担重,因为老师把负担都转嫁给了学生,于是,老师把自己的“不清楚”教给了“更不清楚”的学生,最后,大家就都一片糊涂。常言说:学生要有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可现在好多老师连半桶水也没有,怎么去教好学生?

  在此,我倡议,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像刘风老师那样做到这三点。即首先要有一个宁静的心灵;其次要把读书和思考变成自己的习惯;还有就是把积累和钻研变成一种工作方式,并用这种学院派与草根派结合的产物方法来对待教学。

  学院派与草根派结合的产物

  杨伊生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

  《刘风教育论集》是学院派与草根派这二者巧妙结合的一套好书,这套书的出版,在著书的长河中,我认为,激起的不是一朵浪花,而是惊涛骇浪。它不仅仅是3本书的事,而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也是多年成果的展现。我们现在这个环境下的老师,研究的都不够,总结的也不够,反思的就更少。因此,从这一点说,刘风老师一辈子为了一件事,真是难能可贵。

  现在,在教育领域,我们的老师专业化程度普遍都不高。你想,在大街上,就连刮腻子的,都会在自己挂的牌子上写上“专业刮腻子”,可是,在教师领域的招考中,有时却会写上“非师范类的也可”的优惠条件。这样,招来的老师专业化程度可想而知。更别说像刘风老师那样,边教边研究,并把自己的思想体系著书立作,从而去唤醒更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如何去对待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范本

  梁仓 达旗文联主席

  刘风老师的《教育论集》(一套3本)汇集了大量的学生习作、课堂教案、教育教学论文、心得体会、教育随感录等,立意高远、观点新颖,可读性、示范性、指导性、操作性很强,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管理者可资借鉴的范本。这套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丰富文化教育艺术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刘风老师这种亦教亦文的敬业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溪边履痕》打开了封存已久的记忆,把他从走上讲台的第一批学生一直到走下讲台的最后一批学生的优秀作文收集汇编,读后让人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想起了各自所处年代的社会背景,既亲切逼真,又生动感人。从每一篇文章的批注中我们看到了刘老师的耐心,能把40多年来所教过的小学、初中、高中、中师、大专学生的优秀作文历经事故变迁、如获至宝地珍藏至今,看出了刘老师的爱心和恒心。《杏坛余韵》侧重记录了课堂教学工作及教学改革、教学设想、教学感受等方面的教案范例、教学论文、教研成果。读后我们感到了刘老师在40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为了达到“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宗旨,总结出了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组织教学;而灵活适用的训练则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的成功经验。由此我们看出了刘老师的细心和虚心。《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侧重记录了刘老师40多年来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苦苦探寻着的一个问题,即什么是教育?通过40多年的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试验、不断研究,边反省边总结,终于写出了近200篇探讨教育本质的文章,其中不乏有一些观点新颖、立意高远的好论文,由此看出刘老师对于教育教学事业的赤胆忠心。

  整个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

  孙志毅 《内蒙古教育》杂志社主编

  刘风老师致力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活动四十余年,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草根式”的研究人员,实属不易。我认为他的“草根式”的研究比学院派的研究更有价值和可操作性,它将对基础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研究的问题,既涵盖了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又涉及了基础教育中的其他共性问题。他的研究成果,既是本土化的,又具有普遍适用价值。其中不少真知灼见是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对每一位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教师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不仅要学习刘风老师的思想、方法、技巧,更应该学习刘风老师刻苦钻研、矢志不渝献身教育的精神。把他的精神境界和研究成果化作自身的行为和努力方向。

  人不是说吃饱肚子就有幸福感。我认为,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失败就是把价值观单一化了,因为刘风的价值观与大家不一样,所以,他很可能被大家冷落。可他却在那样的环境下从教学研究中找到了幸福感,他选取的不是一种安逸的生活,而是一种艰难的跋涉。他把教育当成了事业,可我们现在的老师有多少能把教育当成事业的?有几个老师能把1962年的学生作文保存下来?我觉得刘风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老师,当地应该像保护珍稀动物一样保护他。如果全国有十分之一的老师能像他那样,中国的教育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Tags:刘风教育论集,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