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日期:2016-2-22 15:26 阅读:
1课时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 高中生物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材分析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增长前景以及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教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我国 人口问题的严峻现实。教材通过“资料搜集与分析”,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人口增长过快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2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讲述法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多媒体课件

4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5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熟悉,各种媒体对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前景也比较关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并不陌生,学习难度不是太大。

6重点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教学过程 7.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章节引入:学生阅读P117。

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提示〗1.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3.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 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问题〗“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种群数量增长的有两种方式,人口增长是接近哪一种增长 方式呢?为什么?

〖提示〗如果一种生物没有了天敌,而食物供应又比较充足,它就会过度繁殖,数量呈“J”型几何级数增长。数百年来,人口的增长就是这样的情景。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资料分析〗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P119~122,回家完成“资料收集与分析”。

〖想像空间〗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将会因学生过多和 教师、教室以及教学设备等过少而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因学生过多而使教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光线不足和过于拥挤等,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活动3【活动】反思总结

       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年龄结

构轻

                                 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

1、我国人口发展的现 状与前景        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

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我国人口与发展目标


                          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对水资源的压力

2、人口增长对 环境的影响   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环境污染加剧等

                          法律等形式控制人口增长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

                          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和海域的污染

                          加强生物多样 性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活动4【练习】当堂检测

s1.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 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要加以控制

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多

C、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

3.下列哪—措施最可能是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 .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 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4.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1----4  C C C B

活动5【活动】板书设计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境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

活动6【活动】教学反思

鉴于课时内容地位,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时的内容也与现实紧密联系,即学生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之中。

活动7【作业】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2.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  )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先选取样方再确定调查对象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用鲜艳的颜色标记被捕获的动物

C.群落的水平结构常表现为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分布

D.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4.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

5.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分布、种群生物量(该种群所有生物个体的有机物总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线性关系

B.种群密度愈大,个体的体型愈小

C.个体体型的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小

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米400只时最强烈

6.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就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K/2的数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7.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条件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占优势

B.5小时内,酵母菌经历了约1个细胞周期

C.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约为原来的200倍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8.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                                   

(  )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

C.非生物因素            D.物质循环

9.为除去危害农作物的某种害虫,人们引入了一种蜘蛛。—段时间后,对蜘蛛和该种害虫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蜘蛛和害虫是竞争关系

B.在AD段,害虫种群的能量全部流向蜘蛛

C.在BC段,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食物不足

D.D点后害虫和蜘蛛的种群数量不会再有变化

10.有研究表明,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有误的是        (  )

A.食叶甲虫属于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

B.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不应位于最底层

1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要使最高营 

养级生物的能量最高,把能量较多引向最高营养级

的食物链和生物E与C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

A. A→B→C→E、捕食和竞争?

B.A→E→C、捕食和竞争?

C.A→D、竞争?

D.A→B→E、竞争和捕食

12.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13.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14.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

1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7.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C所处的营养级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和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

18.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主要是因为食物链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

B.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C.①表示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19.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经X射线诱导,产生高产品种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20.(2010·北京卷,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在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22.(12分)Ⅰ.图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图a和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 μg/L及30 μg/L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3)比较a、b两图,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1)Ⅱ所代表的动物是___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和恐怖主义、国际金融危机一样,成为人类社会的公敌。而恐怖主义、金融危机不过是人类的手足之癣,全球气候变暖才是人类的心腹大患,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头等大事。

(1)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是由于以________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这一气体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人类大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使得吸收这一气体的植物大为减少。

(2)如图是与该温室气体有关的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___。若生产者有5 000 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kg。

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消耗葡萄糖30 mg,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等条件下,每小时释放32 mg的氧气,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_____mg。

④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________的途径(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该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的活动的相对强弱也可以影响到温室气体的相对含量。

24.(12分)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包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由于某些蓝藻具有气囊,在水域中有趋表聚集的现象,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看,这些蓝藻处于其上层。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其机理正确的是                                     

(  )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 ②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蓝藻资源化利用有多种方式。从蓝藻中可以提取能发出紫色荧光的藻蓝蛋白,可作为生物实验研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类物质。

25.(13分) 2009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到2020年,黄河三角洲将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_,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柽柳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含氮量;菖蒲水培15天后,再次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和总含氮量,结果如下表:

测定指标


①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D水样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②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__________________的吸收,其吸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吸收速度的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

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B 6.B 7.C 8.D 9.C 10.B 11.D  12.A 13.B 14.C 15.C   16.AC  17.BC 18.CD  19.AC  20.BC

21.(1)寄生 (2)样方 S 6-30   (3)增大

22.Ⅰ.(1)竞争 (2)优势(地位) (3)①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②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③环境改变可导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逆转)(答其中两条即可)

Ⅱ.(1)田鼠(或初级消费者)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体温 (2)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田鼠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呼吸的强度相对较低) (3)0.3% 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23. (1)CO2  燃烧煤炭、石油等化学燃料  碳循环  砍伐森林 

(2)①A→D→E ②能量流动 200 ③64 ④C→A 叶绿体和线粒体

24.(1)原核 光合作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物群落 群落垂直结构 (3)铜绿微囊藻 鱼腥藻和斜生栅藻 (4)C (5)荧光示踪物质(标志物) 脂质

25.(1)生物群落 信息传递 (2)样方 (3)抵抗力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①A 对照 ②N等无机盐离子 主动运输 载体 能量 (5)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成正相关 ②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取食高度多样性成正相关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章节引入:学生阅读P117。

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提示〗1.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3.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 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问题〗“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种群数量增长的有两种方式,人口增长是接近哪一种增长 方式呢?为什么?

〖提示〗如果一种生物没有了天敌,而食物供应又比较充足,它就会过度繁殖,数量呈“J”型几何级数增长。数百年来,人口的增长就是这样的情景。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资料分析〗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P119~122,回家完成“资料收集与分析”。

〖想像空间〗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将会因学生过多和 教师、教室以及教学设备等过少而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因学生过多而使教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光线不足和过于拥挤等,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活动3【活动】反思总结

       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年龄结

构轻

                                 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

1、我国人口发展的现 状与前景        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

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我国人口与发展目标


                          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对水资源的压力

2、人口增长对 环境的影响   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环境污染加剧等

                          法律等形式控制人口增长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

                          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和海域的污染

                          加强生物多样 性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活动4【练习】当堂检测

s1.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 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要加以控制

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多

C、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

3.下列哪—措施最可能是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 .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 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4.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1----4  C C C B

活动5【活动】板书设计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境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

活动6【活动】教学反思

鉴于课时内容地位,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时的内容也与现实紧密联系,即学生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之中。

活动7【作业】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2.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  )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先选取样方再确定调查对象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用鲜艳的颜色标记被捕获的动物

C.群落的水平结构常表现为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分布

D.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4.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

5.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分布、种群生物量(该种群所有生物个体的有机物总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线性关系

B.种群密度愈大,个体的体型愈小

C.个体体型的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小

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米400只时最强烈

6.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就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K/2的数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7.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条件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占优势

B.5小时内,酵母菌经历了约1个细胞周期

C.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约为原来的200倍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8.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                                   

(  )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

C.非生物因素            D.物质循环

9.为除去危害农作物的某种害虫,人们引入了一种蜘蛛。—段时间后,对蜘蛛和该种害虫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蜘蛛和害虫是竞争关系

B.在AD段,害虫种群的能量全部流向蜘蛛

C.在BC段,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食物不足

D.D点后害虫和蜘蛛的种群数量不会再有变化

10.有研究表明,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有误的是        (  )

A.食叶甲虫属于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

B.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不应位于最底层

1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要使最高营 

养级生物的能量最高,把能量较多引向最高营养级

的食物链和生物E与C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

A. A→B→C→E、捕食和竞争?

B.A→E→C、捕食和竞争?

C.A→D、竞争?

D.A→B→E、竞争和捕食

12.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13.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14.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

1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7.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C所处的营养级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和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

18.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主要是因为食物链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

B.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C.①表示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19.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经X射线诱导,产生高产品种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20.(2010·北京卷,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在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22.(12分)Ⅰ.图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图a和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 μg/L及30 μg/L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3)比较a、b两图,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1)Ⅱ所代表的动物是___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和恐怖主义、国际金融危机一样,成为人类社会的公敌。而恐怖主义、金融危机不过是人类的手足之癣,全球气候变暖才是人类的心腹大患,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头等大事。

(1)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是由于以________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这一气体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人类大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使得吸收这一气体的植物大为减少。

(2)如图是与该温室气体有关的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___。若生产者有5 000 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kg。

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消耗葡萄糖30 mg,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等条件下,每小时释放32 mg的氧气,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_____mg。

④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________的途径(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该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的活动的相对强弱也可以影响到温室气体的相对含量。

24.(12分)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包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由于某些蓝藻具有气囊,在水域中有趋表聚集的现象,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看,这些蓝藻处于其上层。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其机理正确的是                                     

(  )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 ②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蓝藻资源化利用有多种方式。从蓝藻中可以提取能发出紫色荧光的藻蓝蛋白,可作为生物实验研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类物质。

25.(13分) 2009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到2020年,黄河三角洲将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_,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柽柳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含氮量;菖蒲水培15天后,再次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和总含氮量,结果如下表:

测定指标


①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D水样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②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__________________的吸收,其吸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吸收速度的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

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B 6.B 7.C 8.D 9.C 10.B 11.D  12.A 13.B 14.C 15.C   16.AC  17.BC 18.CD  19.AC  20.BC

21.(1)寄生 (2)样方 S 6-30   (3)增大

22.Ⅰ.(1)竞争 (2)优势(地位) (3)①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②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③环境改变可导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逆转)(答其中两条即可)

Ⅱ.(1)田鼠(或初级消费者)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体温 (2)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田鼠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呼吸的强度相对较低) (3)0.3% 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23. (1)CO2  燃烧煤炭、石油等化学燃料  碳循环  砍伐森林 

(2)①A→D→E ②能量流动 200 ③64 ④C→A 叶绿体和线粒体

24.(1)原核 光合作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物群落 群落垂直结构 (3)铜绿微囊藻 鱼腥藻和斜生栅藻 (4)C (5)荧光示踪物质(标志物) 脂质

25.(1)生物群落 信息传递 (2)样方 (3)抵抗力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①A 对照 ②N等无机盐离子 主动运输 载体 能量 (5)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成正相关 ②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取食高度多样性成正相关

陈志燕 评论 
  • 优点:

    备课充分,思路清晰。 教学内容贯通、严谨、科学。师生有双边交流, 板书布局合理,习题设计难度适中,有很好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 缺点:

    没有上传其它资源。

Tags:1节,人口增长,生态环境,影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