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6 梅花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16-3-4 13:27 阅读:
1课时

6 梅花魂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梅花魂

小学五年级上册《梅花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是与作者精神的对话,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那么语文课堂就应该能看到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篇课文是情意浓浓的一篇文章,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逐渐深入体会本文所表达的情感。同时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做到“言意兼得”。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北京实验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十二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因此,本册教材综合性强,涉及了各类题材的文章。就第七单元而言,三篇课文都是在叙事中抒发浓浓的情感,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作者陈慧瑛围绕外祖父眷恋祖国这一中心,回忆了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事情,在详略记述这五件事的过程中,对外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细微处表达出这位老人爱梅恋国之情。“魂”是这篇文章的题眼,因此抓住重点段,逐层理解“魂”的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文章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首尾呼应的安排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还突出了中心,使我们体会到那位爱梅花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孩子们已经学过不少叙事抒情的文章,掌握了通过人物描写,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体会人物感情的阅读方法。但是,就本文而言,对梅花魂、民族魂、赤子魂含义的理解,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确实存在困难,毕竟这些事情与他们的生活比较远,只有突破了这些难点,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本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以及课外资料的辅助下,层层深入地理解“梅花魂”的涵义。

3.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4.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3.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以及课外资料的辅助下,层层深入地理解“梅花魂”的涵义。

【教具准备】ppt

【教学流程】

一、评价导入,赏梅吟诗,进入情境。

二、研读文本,补充资料,理解内涵。

(一)品梅花之魂,理解老人爱梅之行。

(二)明民族之魂,体会老人爱国之心。 

(三)悟赤子之魂,感悟老人眷恋之意。

三、梳理全文,比较选材,升华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评价导入,赏梅吟诗,进入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板书:梅花魂

2、文中外祖父说:“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是不是这样呢?

课件出示:诗配梅花图,)

(师生共同咏诵诗词),的确,梅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美,许多咏梅的诗篇流传千古。我们今天欣赏的不过是其中的几首而已。

3、此时,你有何疑问?

(预设:梅花为什么得到这么些人的赞赏?)

【设计意图:老人是本文的主人公,梅花是老人钟爱之物,以老人对梅花的评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特别关注,把握住本文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二、研读文本,补充资料,理解内涵。

(一)品梅花之魂,理解老人爱梅之行。

1、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自由读文,用直线画出描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1)抓“愈”字,体会梅花品质: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A、指名读,谈体会。                           

B、引导学生关注四个“愈”字,谈感受。(课件“愈”字变红)

(环境越来越恶劣,梅花却越开越漂亮,体会到梅花不畏严寒,傲雪绽放。) 

C、出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梅花品格。          板书:不畏严寒

D、带着对梅花品格的理解,齐读这段话。

(2)引导学生抓住三个“有”字体会老人对梅花的态度。

提问:什么叫有骨气?外祖父为什么说梅花有骨气?你体会到什么?

(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有骨气;因为梅花不畏惧严寒,依然美丽绽放,所以外祖父说梅花最有骨气。从老人的评价中可以体会到老人对梅花的喜爱、赞赏之情)

2、有感情朗读,感受梅花魂,体会老人爱梅之意。

相信此时,大家和老人一样,对梅花充满了赞赏之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我们对梅花的感情。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3、品词比较,理解老人爱梅的行为。

过渡语:正因为老人赞赏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所以老人才会珍爱那副墨梅图。

(1)默读第3自然段,你从哪能体会到老人珍爱墨梅图。

(2)交流:

词语对比: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不甚在意的是什么?(古玩:古代流传下来的器物,可供了解古代文化。值钱)       

*分外珍惜的又是什么?(墨梅图:晚清一位友人送的)

*联系实际从两个词的对比中看出在老人心中梅的地位高。

说感受、个别读一读(体会对梅花的珍爱)、齐读。

体会语言神态: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你感到外祖父什么态度?他为什么这样生气?这说明了什么?

*练读,指名读。

体会动作: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这些动作说明什么?

*比较: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训罢,便用保险刀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抹净。

谈体会

(3)追问:一副画有什么好稀罕的呢?外祖父稀罕的是什么?

(外祖父稀罕的是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文章以“梅花魂”为题,第一环节学生又有了疑问,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品梅花之魂。学生通过自读画批、品词比较、朗读抒情这三个层次来理解梅花的精神,体会老人的爱梅之心,理解老人的惜梅之行。教师再次引导质疑:老人稀罕的是什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明民族之魂,感悟老人爱国之心。 

过渡语:凌霜傲雪,美丽绽放的梅花,令人敬佩,所以老人说她是最有骨气的。在老人心中,也有像梅花一样的人,他们有梅花一样的表现。我们再回到第13段,看看大家有没有更深的认识。

1、读句子,解词意,花魂人品合一。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理解“气节”的意思: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这一点和梅花的有骨气非常相似。

指名读:有气节的表现: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补资料,复沓读,体会民族之魂。

(1)你能说说有气节的人物的事迹吗?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让我想到了(苏武及事迹、岳飞、文天祥、赵一曼、杨靖宇、梅兰芳)。

教师引读:(岳飞、文天祥、梅兰芳、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2)学生谈感受,总结民族魂:这些人就像梅花一样,不怕困难,坚强不屈。无数这样有

气节的人物凝结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坚强不屈       板书:民族魂---坚强不屈

3、有感情朗读,抒发敬仰之情。

引读:不畏严寒的花,坚强不屈的人,都令我们佩服。齐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总结老人心意。

过渡语:在老人心中,梅花魂就是民族魂,梅花就代表着------祖国啊。自然我们不难理解他对墨梅图的态度了,说一说,他稀罕的是什么?(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师生接读,帮助学生将梅花的精神形象化,人格化,引导学生将梅花魂、民族魂合二为一,深刻领悟。】

(三)悟赤子之魂,感悟老人眷恋之意。

1、过渡语:这样一位旅居异国的赤子,无时无刻不心怀祖国!在瑛儿回国前,外祖父将这幅宝贝的墨梅图郑重地送给了她,他送的仅仅是一幅图吗?

(希望瑛儿能够秉承民族精神。)

齐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理解送梅花手绢一事:送了墨梅图,在临开船时,老人又追上船来,送我一块血色的梅花手绢。这是为什么?

(希望瑛儿能随身携带梅花手帕,时刻牢记民族精神。)

3、而瑛儿也确实做到了:

学生阅读陈慧瑛的资料:

1967年,大学毕业的陈慧瑛,正赶上十年浩劫。由于出身华侨家庭 ,侨台关系复杂,21岁的陈慧瑛被发配到山西太行山。陈慧瑛告别母亲和故乡,只身踏进太行深山,睡土窑,吃糠窝窝,喝雪水,一待就是六年。远在国外的亲人劝她放弃留守,回南洋发展,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许多人问过陈慧瑛,遭遇苦难之时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她的回答是:“我曾经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人生的得失悲欢、苦辣甜酸,都会随着时光消逝,永不磨灭的,是我心中不变的祖国之恋。”

然后师生接读:

师引导:当21岁的陈慧瑛,被发配到山西太行山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引导:当陈慧瑛在太行山睡土窑,吃糠窝窝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引导:当亲人劝她放弃留守,回南洋发展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切的动力来源,都来源于外祖父的教诲,来源于外祖父传承给她的对祖国的爱。 

4、流泪抒意

过渡语:作者围绕梅花,记述了3件事情,我们知道课文还写了两件事情,自己读一读这两段,你体会到什么?

读诗而落泪,是因为老人读的都是思乡诗,说明老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故土。

不能回国而哭,则说明不能回国是老人心中最痛的事情。            板书:眷恋祖国

【设计意图:通过老人爱梅体会到老人的爱国之情,通过老人送梅感受到老人对晚辈的期待,补充陈惠瑛经历苦难,始终不渝的爱国行为资料,让学生体会到瑛儿传承了外祖父的爱国情。再研究老人的两次落泪,学生不难理解老人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三、梳理全文,比较选材,升华情感。

1、回顾全文,整体感受作者选材的精妙。

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文:(课件出示五件事)

师生共同回顾文章,体会全文5件事,不管是不是围绕梅花选材,都是为突出“外祖父眷恋祖国之情”服务的。

2、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好,再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什么?——

都是写看见梅花,就想起外祖父。

我们说文章就是——“首尾呼应”的,这样使文章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3、与《木笛》一文做比较,

《木笛》一事抒情,这件事是事关朱丹命运的大事。

《梅花魂》五事抒情,这五件事都是外祖父生活中的细节。

抒发的都是浓浓的爱国之情。

4、(伴乐)同学们,能表达你们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吗?(对梅花,对祖国,对外祖父,对作者,对自己,对同学们,对于文中写法均可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梳理全文,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引导学生关注了文章的结构,体会到围绕中心选材的精妙。与《木笛》一文在选材上的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选材方法。说感受,则与给学生抒发情感的机会,再次激发爱国情怀,与文章产生共鸣。】

四、作业:

1.请阅读本文作者陈慧瑛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创作体会——《梅花魂,美丽的赤子之魂》。2. 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

3.背诵描写梅花的古诗或课文中13小节外祖父的话。

【板书设计】: 

19梅花魂

梅花魂     不畏严寒

民族魂         坚强不屈

赤子魂         眷恋祖国

小学五年级上册《梅花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是与作者精神的对话,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那么语文课堂就应该能看到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篇课文是情意浓浓的一篇文章,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逐渐深入体会本文所表达的情感。同时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做到“言意兼得”。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北京实验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十二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因此,本册教材综合性强,涉及了各类题材的文章。就第七单元而言,三篇课文都是在叙事中抒发浓浓的情感,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作者陈慧瑛围绕外祖父眷恋祖国这一中心,回忆了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事情,在详略记述这五件事的过程中,对外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细微处表达出这位老人爱梅恋国之情。“魂”是这篇文章的题眼,因此抓住重点段,逐层理解“魂”的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文章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首尾呼应的安排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还突出了中心,使我们体会到那位爱梅花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孩子们已经学过不少叙事抒情的文章,掌握了通过人物描写,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体会人物感情的阅读方法。但是,就本文而言,对梅花魂、民族魂、赤子魂含义的理解,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确实存在困难,毕竟这些事情与他们的生活比较远,只有突破了这些难点,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本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以及课外资料的辅助下,层层深入地理解“梅花魂”的涵义。

3.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4.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3.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以及课外资料的辅助下,层层深入地理解“梅花魂”的涵义。

【教具准备】ppt

【教学流程】

一、评价导入,赏梅吟诗,进入情境。

二、研读文本,补充资料,理解内涵。

(一)品梅花之魂,理解老人爱梅之行。

(二)明民族之魂,体会老人爱国之心。 

(三)悟赤子之魂,感悟老人眷恋之意。

三、梳理全文,比较选材,升华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评价导入,赏梅吟诗,进入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板书:梅花魂

2、文中外祖父说:“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是不是这样呢?

(课件出示:诗配梅花图,)

(师生共同咏诵诗词),的确,梅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美,许多咏梅的诗篇流传千古。我们今天欣赏的不过是其中的几首而已。

3、此时,你有何疑问?

(预设:梅花为什么得到这么些人的赞赏?)

【设计意图:老人是本文的主人公,梅花是老人钟爱之物,以老人对梅花的评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特别关注,把握住本文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二、研读文本,补充资料,理解内涵。

(一)品梅花之魂,理解老人爱梅之行。

1、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自由读文,用直线画出描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1)抓“愈”字,体会梅花品质: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A、指名读,谈体会。                           

B、引导学生关注四个“愈”字,谈感受。(课件“愈”字变红)

(环境越来越恶劣,梅花却越开越漂亮,体会到梅花不畏严寒,傲雪绽放。) 

C、出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梅花品格。          板书:不畏严寒

D、带着对梅花品格的理解,齐读这段话。

(2)引导学生抓住三个“有”字体会老人对梅花的态度。

提问:什么叫有骨气?外祖父为什么说梅花有骨气?你体会到什么?

(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有骨气;因为梅花不畏惧严寒,依然美丽绽放,所以外祖父说梅花最有骨气。从老人的评价中可以体会到老人对梅花的喜爱、赞赏之情)

2、有感情朗读,感受梅花魂,体会老人爱梅之意。

相信此时,大家和老人一样,对梅花充满了赞赏之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我们对梅花的感情。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3、品词比较,理解老人爱梅的行为。

过渡语:正因为老人赞赏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所以老人才会珍爱那副墨梅图。

(1)默读第3自然段,你从哪能体会到老人珍爱墨梅图。

(2)交流:

词语对比: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不甚在意的是什么?(古玩:古代流传下来的器物,可供了解古代文化。值钱)       

*分外珍惜的又是什么?(墨梅图:晚清一位友人送的)

*联系实际从两个词的对比中看出在老人心中梅的地位高。

说感受、个别读一读(体会对梅花的珍爱)、齐读。

体会语言神态: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你感到外祖父什么态度?他为什么这样生气?这说明了什么?

*练读,指名读。

体会动作: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这些动作说明什么?

*比较: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训罢,便用保险刀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抹净。

谈体会

(3)追问:一副画有什么好稀罕的呢?外祖父稀罕的是什么?

(外祖父稀罕的是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文章以“梅花魂”为题,第一环节学生又有了疑问,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品梅花之魂。学生通过自读画批、品词比较、朗读抒情这三个层次来理解梅花的精神,体会老人的爱梅之心,理解老人的惜梅之行。教师再次引导质疑:老人稀罕的是什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明民族之魂,感悟老人爱国之心。 

过渡语:凌霜傲雪,美丽绽放的梅花,令人敬佩,所以老人说她是最有骨气的。在老人心中,也有像梅花一样的人,他们有梅花一样的表现。我们再回到第13段,看看大家有没有更深的认识。

1、读句子,解词意,花魂人品合一。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理解“气节”的意思: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这一点和梅花的有骨气非常相似。

指名读:有气节的表现: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补资料,复沓读,体会民族之魂。

(1)你能说说有气节的人物的事迹吗?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让我想到了(苏武及事迹、岳飞、文天祥、赵一曼、杨靖宇、梅兰芳)。

教师引读:(岳飞、文天祥、梅兰芳、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2)学生谈感受,总结民族魂:这些人就像梅花一样,不怕困难,坚强不屈。无数这样有

气节的人物凝结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坚强不屈       板书:民族魂---坚强不屈

3、有感情朗读,抒发敬仰之情。

引读:不畏严寒的花,坚强不屈的人,都令我们佩服。齐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总结老人心意。

过渡语:在老人心中,梅花魂就是民族魂,梅花就代表着------祖国啊。自然我们不难理解他对墨梅图的态度了,说一说,他稀罕的是什么?(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师生接读,帮助学生将梅花的精神形象化,人格化,引导学生将梅花魂、民族魂合二为一,深刻领悟。】

(三)悟赤子之魂,感悟老人眷恋之意。

1、过渡语:这样一位旅居异国的赤子,无时无刻不心怀祖国!在瑛儿回国前,外祖父将这幅宝贝的墨梅图郑重地送给了她,他送的仅仅是一幅图吗?

(希望瑛儿能够秉承民族精神。)

齐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理解送梅花手绢一事:送了墨梅图,在临开船时,老人又追上船来,送我一块血色的梅花手绢。这是为什么?

(希望瑛儿能随身携带梅花手帕,时刻牢记民族精神。)

3、而瑛儿也确实做到了:

学生阅读陈慧瑛的资料:

1967年,大学毕业的陈慧瑛,正赶上十年浩劫。由于出身华侨家庭 ,侨台关系复杂,21岁的陈慧瑛被发配到山西太行山。陈慧瑛告别母亲和故乡,只身踏进太行深山,睡土窑,吃糠窝窝,喝雪水,一待就是六年。远在国外的亲人劝她放弃留守,回南洋发展,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许多人问过陈慧瑛,遭遇苦难之时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她的回答是:“我曾经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人生的得失悲欢、苦辣甜酸,都会随着时光消逝,永不磨灭的,是我心中不变的祖国之恋。”

然后师生接读:

师引导:当21岁的陈慧瑛,被发配到山西太行山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引导:当陈慧瑛在太行山睡土窑,吃糠窝窝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引导:当亲人劝她放弃留守,回南洋发展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切的动力来源,都来源于外祖父的教诲,来源于外祖父传承给她的对祖国的爱。 

4、流泪抒意

过渡语:作者围绕梅花,记述了3件事情,我们知道课文还写了两件事情,自己读一读这两段,你体会到什么?

读诗而落泪,是因为老人读的都是思乡诗,说明老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故土。

不能回国而哭,则说明不能回国是老人心中最痛的事情。            板书:眷恋祖国

【设计意图:通过老人爱梅体会到老人的爱国之情,通过老人送梅感受到老人对晚辈的期待,补充陈惠瑛经历苦难,始终不渝的爱国行为资料,让学生体会到瑛儿传承了外祖父的爱国情。再研究老人的两次落泪,学生不难理解老人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三、梳理全文,比较选材,升华情感。

1、回顾全文,整体感受作者选材的精妙。

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文:(课件出示五件事)

师生共同回顾文章,体会全文5件事,不管是不是围绕梅花选材,都是为突出“外祖父眷恋祖国之情”服务的。

2、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好,再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什么?——

都是写看见梅花,就想起外祖父。

我们说文章就是——“首尾呼应”的,这样使文章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3、与《木笛》一文做比较,

《木笛》一事抒情,这件事是事关朱丹命运的大事。

《梅花魂》五事抒情,这五件事都是外祖父生活中的细节。

抒发的都是浓浓的爱国之情。

4、(伴乐)同学们,能表达你们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吗?(对梅花,对祖国,对外祖父,对作者,对自己,对同学们,对于文中写法均可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梳理全文,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引导学生关注了文章的结构,体会到围绕中心选材的精妙。与《木笛》一文在选材上的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选材方法。说感受,则与给学生抒发情感的机会,再次激发爱国情怀,与文章产生共鸣。】

四、作业:

1.请阅读本文作者陈慧瑛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创作体会——《梅花魂,美丽的赤子之魂》。2. 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

3.背诵描写梅花的古诗或课文中13小节外祖父的话。

【板书设计】: 

19梅花魂

梅花魂     不畏严寒

民族魂         坚强不屈

赤子魂         眷恋祖国

 

6 梅花魂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6 梅花魂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梅花魂

小学五年级上册《梅花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是与作者精神的对话,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那么语文课堂就应该能看到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篇课文是情意浓浓的一篇文章,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逐渐深入体会本文所表达的情感。同时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做到“言意兼得”。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北京实验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十二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因此,本册教材综合性强,涉及了各类题材的文章。就第七单元而言,三篇课文都是在叙事中抒发浓浓的情感,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作者陈慧瑛围绕外祖父眷恋祖国这一中心,回忆了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事情,在详略记述这五件事的过程中,对外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细微处表达出这位老人爱梅恋国之情。“魂”是这篇文章的题眼,因此抓住重点段,逐层理解“魂”的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文章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首尾呼应的安排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还突出了中心,使我们体会到那位爱梅花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孩子们已经学过不少叙事抒情的文章,掌握了通过人物描写,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体会人物感情的阅读方法。但是,就本文而言,对梅花魂、民族魂、赤子魂含义的理解,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确实存在困难,毕竟这些事情与他们的生活比较远,只有突破了这些难点,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本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以及课外资料的辅助下,层层深入地理解“梅花魂”的涵义。

3.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4.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3.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以及课外资料的辅助下,层层深入地理解“梅花魂”的涵义。

【教具准备】ppt

【教学流程】

一、评价导入,赏梅吟诗,进入情境。

二、研读文本,补充资料,理解内涵。

(一)品梅花之魂,理解老人爱梅之行。

(二)明民族之魂,体会老人爱国之心。 

(三)悟赤子之魂,感悟老人眷恋之意。

三、梳理全文,比较选材,升华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评价导入,赏梅吟诗,进入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板书:梅花魂

2、文中外祖父说:“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是不是这样呢?

(课件出示:诗配梅花图,)

(师生共同咏诵诗词),的确,梅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美,许多咏梅的诗篇流传千古。我们今天欣赏的不过是其中的几首而已。

3、此时,你有何疑问?

(预设:梅花为什么得到这么些人的赞赏?)

【设计意图:老人是本文的主人公,梅花是老人钟爱之物,以老人对梅花的评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特别关注,把握住本文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二、研读文本,补充资料,理解内涵。

(一)品梅花之魂,理解老人爱梅之行。

1、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自由读文,用直线画出描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1)抓“愈”字,体会梅花品质: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A、指名读,谈体会。                           

B、引导学生关注四个“愈”字,谈感受。(课件“愈”字变红)

(环境越来越恶劣,梅花却越开越漂亮,体会到梅花不畏严寒,傲雪绽放。) 

C、出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梅花品格。          板书:不畏严寒

D、带着对梅花品格的理解,齐读这段话。

(2)引导学生抓住三个“有”字体会老人对梅花的态度。

提问:什么叫有骨气?外祖父为什么说梅花有骨气?你体会到什么?

(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有骨气;因为梅花不畏惧严寒,依然美丽绽放,所以外祖父说梅花最有骨气。从老人的评价中可以体会到老人对梅花的喜爱、赞赏之情)

2、有感情朗读,感受梅花魂,体会老人爱梅之意。

相信此时,大家和老人一样,对梅花充满了赞赏之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我们对梅花的感情。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3、品词比较,理解老人爱梅的行为。

过渡语:正因为老人赞赏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所以老人才会珍爱那副墨梅图。

(1)默读第3自然段,你从哪能体会到老人珍爱墨梅图。

(2)交流:

词语对比: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不甚在意的是什么?(古玩:古代流传下来的器物,可供了解古代文化。值钱)       

*分外珍惜的又是什么?(墨梅图:晚清一位友人送的)

*联系实际从两个词的对比中看出在老人心中梅的地位高。

说感受、个别读一读(体会对梅花的珍爱)、齐读。

体会语言神态: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你感到外祖父什么态度?他为什么这样生气?这说明了什么?

*练读,指名读。

体会动作: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这些动作说明什么?

*比较: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训罢,便用保险刀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抹净。

谈体会

(3)追问:一副画有什么好稀罕的呢?外祖父稀罕的是什么?

(外祖父稀罕的是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文章以“梅花魂”为题,第一环节学生又有了疑问,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品梅花之魂。学生通过自读画批、品词比较、朗读抒情这三个层次来理解梅花的精神,体会老人的爱梅之心,理解老人的惜梅之行。教师再次引导质疑:老人稀罕的是什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明民族之魂,感悟老人爱国之心。 

过渡语:凌霜傲雪,美丽绽放的梅花,令人敬佩,所以老人说她是最有骨气的。在老人心中,也有像梅花一样的人,他们有梅花一样的表现。我们再回到第13段,看看大家有没有更深的认识。

1、读句子,解词意,花魂人品合一。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理解“气节”的意思: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这一点和梅花的有骨气非常相似。

指名读:有气节的表现: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补资料,复沓读,体会民族之魂。

(1)你能说说有气节的人物的事迹吗?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让我想到了(苏武及事迹、岳飞、文天祥、赵一曼、杨靖宇、梅兰芳)。

教师引读:(岳飞、文天祥、梅兰芳、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2)学生谈感受,总结民族魂:这些人就像梅花一样,不怕困难,坚强不屈。无数这样有

气节的人物凝结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坚强不屈       板书:民族魂---坚强不屈

3、有感情朗读,抒发敬仰之情。

引读:不畏严寒的花,坚强不屈的人,都令我们佩服。齐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总结老人心意。

过渡语:在老人心中,梅花魂就是民族魂,梅花就代表着------祖国啊。自然我们不难理解他对墨梅图的态度了,说一说,他稀罕的是什么?(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师生接读,帮助学生将梅花的精神形象化,人格化,引导学生将梅花魂、民族魂合二为一,深刻领悟。】

(三)悟赤子之魂,感悟老人眷恋之意。

1、过渡语:这样一位旅居异国的赤子,无时无刻不心怀祖国!在瑛儿回国前,外祖父将这幅宝贝的墨梅图郑重地送给了她,他送的仅仅是一幅图吗?

(希望瑛儿能够秉承民族精神。)

齐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理解送梅花手绢一事:送了墨梅图,在临开船时,老人又追上船来,送我一块血色的梅花手绢。这是为什么?

(希望瑛儿能随身携带梅花手帕,时刻牢记民族精神。)

3、而瑛儿也确实做到了:

学生阅读陈慧瑛的资料:

1967年,大学毕业的陈慧瑛,正赶上十年浩劫。由于出身华侨家庭 ,侨台关系复杂,21岁的陈慧瑛被发配到山西太行山。陈慧瑛告别母亲和故乡,只身踏进太行深山,睡土窑,吃糠窝窝,喝雪水,一待就是六年。远在国外的亲人劝她放弃留守,回南洋发展,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许多人问过陈慧瑛,遭遇苦难之时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她的回答是:“我曾经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人生的得失悲欢、苦辣甜酸,都会随着时光消逝,永不磨灭的,是我心中不变的祖国之恋。”

然后师生接读:

师引导:当21岁的陈慧瑛,被发配到山西太行山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引导:当陈慧瑛在太行山睡土窑,吃糠窝窝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引导:当亲人劝她放弃留守,回南洋发展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切的动力来源,都来源于外祖父的教诲,来源于外祖父传承给她的对祖国的爱。 

4、流泪抒意

过渡语:作者围绕梅花,记述了3件事情,我们知道课文还写了两件事情,自己读一读这两段,你体会到什么?

读诗而落泪,是因为老人读的都是思乡诗,说明老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故土。

不能回国而哭,则说明不能回国是老人心中最痛的事情。            板书:眷恋祖国

【设计意图:通过老人爱梅体会到老人的爱国之情,通过老人送梅感受到老人对晚辈的期待,补充陈惠瑛经历苦难,始终不渝的爱国行为资料,让学生体会到瑛儿传承了外祖父的爱国情。再研究老人的两次落泪,学生不难理解老人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三、梳理全文,比较选材,升华情感。

1、回顾全文,整体感受作者选材的精妙。

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文:(课件出示五件事)

师生共同回顾文章,体会全文5件事,不管是不是围绕梅花选材,都是为突出“外祖父眷恋祖国之情”服务的。

2、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好,再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什么?——

都是写看见梅花,就想起外祖父。

我们说文章就是——“首尾呼应”的,这样使文章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3、与《木笛》一文做比较,

《木笛》一事抒情,这件事是事关朱丹命运的大事。

《梅花魂》五事抒情,这五件事都是外祖父生活中的细节。

抒发的都是浓浓的爱国之情。

4、(伴乐)同学们,能表达你们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吗?(对梅花,对祖国,对外祖父,对作者,对自己,对同学们,对于文中写法均可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梳理全文,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引导学生关注了文章的结构,体会到围绕中心选材的精妙。与《木笛》一文在选材上的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选材方法。说感受,则与给学生抒发情感的机会,再次激发爱国情怀,与文章产生共鸣。】

四、作业:

1.请阅读本文作者陈慧瑛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创作体会——《梅花魂,美丽的赤子之魂》。2. 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

3.背诵描写梅花的古诗或课文中13小节外祖父的话。

【板书设计】: 

19梅花魂

梅花魂     不畏严寒

民族魂         坚强不屈

赤子魂         眷恋祖国

小学五年级上册《梅花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是与作者精神的对话,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那么语文课堂就应该能看到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篇课文是情意浓浓的一篇文章,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逐渐深入体会本文所表达的情感。同时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做到“言意兼得”。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北京实验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十二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因此,本册教材综合性强,涉及了各类题材的文章。就第七单元而言,三篇课文都是在叙事中抒发浓浓的情感,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作者陈慧瑛围绕外祖父眷恋祖国这一中心,回忆了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事情,在详略记述这五件事的过程中,对外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细微处表达出这位老人爱梅恋国之情。“魂”是这篇文章的题眼,因此抓住重点段,逐层理解“魂”的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文章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首尾呼应的安排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还突出了中心,使我们体会到那位爱梅花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孩子们已经学过不少叙事抒情的文章,掌握了通过人物描写,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体会人物感情的阅读方法。但是,就本文而言,对梅花魂、民族魂、赤子魂含义的理解,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确实存在困难,毕竟这些事情与他们的生活比较远,只有突破了这些难点,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本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以及课外资料的辅助下,层层深入地理解“梅花魂”的涵义。

3.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4.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3.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以及课外资料的辅助下,层层深入地理解“梅花魂”的涵义。

【教具准备】ppt

【教学流程】

一、评价导入,赏梅吟诗,进入情境。

二、研读文本,补充资料,理解内涵。

(一)品梅花之魂,理解老人爱梅之行。

(二)明民族之魂,体会老人爱国之心。 

(三)悟赤子之魂,感悟老人眷恋之意。

三、梳理全文,比较选材,升华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评价导入,赏梅吟诗,进入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板书:梅花魂

2、文中外祖父说:“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是不是这样呢?

(课件出示:诗配梅花图,)

(师生共同咏诵诗词),的确,梅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美,许多咏梅的诗篇流传千古。我们今天欣赏的不过是其中的几首而已。

3、此时,你有何疑问?

(预设:梅花为什么得到这么些人的赞赏?)

【设计意图:老人是本文的主人公,梅花是老人钟爱之物,以老人对梅花的评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特别关注,把握住本文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二、研读文本,补充资料,理解内涵。

(一)品梅花之魂,理解老人爱梅之行。

1、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自由读文,用直线画出描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1)抓“愈”字,体会梅花品质: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A、指名读,谈体会。                           

B、引导学生关注四个“愈”字,谈感受。(课件“愈”字变红)

(环境越来越恶劣,梅花却越开越漂亮,体会到梅花不畏严寒,傲雪绽放。) 

C、出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梅花品格。          板书:不畏严寒

D、带着对梅花品格的理解,齐读这段话。

(2)引导学生抓住三个“有”字体会老人对梅花的态度。

提问:什么叫有骨气?外祖父为什么说梅花有骨气?你体会到什么?

(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有骨气;因为梅花不畏惧严寒,依然美丽绽放,所以外祖父说梅花最有骨气。从老人的评价中可以体会到老人对梅花的喜爱、赞赏之情)

2、有感情朗读,感受梅花魂,体会老人爱梅之意。

相信此时,大家和老人一样,对梅花充满了赞赏之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我们对梅花的感情。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3、品词比较,理解老人爱梅的行为。

过渡语:正因为老人赞赏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所以老人才会珍爱那副墨梅图。

(1)默读第3自然段,你从哪能体会到老人珍爱墨梅图。

(2)交流:

词语对比: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不甚在意的是什么?(古玩:古代流传下来的器物,可供了解古代文化。值钱)       

*分外珍惜的又是什么?(墨梅图:晚清一位友人送的)

*联系实际从两个词的对比中看出在老人心中梅的地位高。

说感受、个别读一读(体会对梅花的珍爱)、齐读。

体会语言神态: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你感到外祖父什么态度?他为什么这样生气?这说明了什么?

*练读,指名读。

体会动作: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这些动作说明什么?

*比较: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训罢,便用保险刀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抹净。

谈体会

(3)追问:一副画有什么好稀罕的呢?外祖父稀罕的是什么?

(外祖父稀罕的是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文章以“梅花魂”为题,第一环节学生又有了疑问,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品梅花之魂。学生通过自读画批、品词比较、朗读抒情这三个层次来理解梅花的精神,体会老人的爱梅之心,理解老人的惜梅之行。教师再次引导质疑:老人稀罕的是什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明民族之魂,感悟老人爱国之心。 

过渡语:凌霜傲雪,美丽绽放的梅花,令人敬佩,所以老人说她是最有骨气的。在老人心中,也有像梅花一样的人,他们有梅花一样的表现。我们再回到第13段,看看大家有没有更深的认识。

1、读句子,解词意,花魂人品合一。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理解“气节”的意思: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这一点和梅花的有骨气非常相似。

指名读:有气节的表现: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补资料,复沓读,体会民族之魂。

(1)你能说说有气节的人物的事迹吗?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让我想到了(苏武及事迹、岳飞、文天祥、赵一曼、杨靖宇、梅兰芳)。

教师引读:(岳飞、文天祥、梅兰芳、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2)学生谈感受,总结民族魂:这些人就像梅花一样,不怕困难,坚强不屈。无数这样有

气节的人物凝结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坚强不屈       板书:民族魂---坚强不屈

3、有感情朗读,抒发敬仰之情。

引读:不畏严寒的花,坚强不屈的人,都令我们佩服。齐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总结老人心意。

过渡语:在老人心中,梅花魂就是民族魂,梅花就代表着------祖国啊。自然我们不难理解他对墨梅图的态度了,说一说,他稀罕的是什么?(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师生接读,帮助学生将梅花的精神形象化,人格化,引导学生将梅花魂、民族魂合二为一,深刻领悟。】

(三)悟赤子之魂,感悟老人眷恋之意。

1、过渡语:这样一位旅居异国的赤子,无时无刻不心怀祖国!在瑛儿回国前,外祖父将这幅宝贝的墨梅图郑重地送给了她,他送的仅仅是一幅图吗?

(希望瑛儿能够秉承民族精神。)

齐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理解送梅花手绢一事:送了墨梅图,在临开船时,老人又追上船来,送我一块血色的梅花手绢。这是为什么?

(希望瑛儿能随身携带梅花手帕,时刻牢记民族精神。)

3、而瑛儿也确实做到了:

学生阅读陈慧瑛的资料:

1967年,大学毕业的陈慧瑛,正赶上十年浩劫。由于出身华侨家庭 ,侨台关系复杂,21岁的陈慧瑛被发配到山西太行山。陈慧瑛告别母亲和故乡,只身踏进太行深山,睡土窑,吃糠窝窝,喝雪水,一待就是六年。远在国外的亲人劝她放弃留守,回南洋发展,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许多人问过陈慧瑛,遭遇苦难之时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她的回答是:“我曾经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人生的得失悲欢、苦辣甜酸,都会随着时光消逝,永不磨灭的,是我心中不变的祖国之恋。”

然后师生接读:

师引导:当21岁的陈慧瑛,被发配到山西太行山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引导:当陈慧瑛在太行山睡土窑,吃糠窝窝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引导:当亲人劝她放弃留守,回南洋发展时,她抚摸着梅花手绢,想起外祖父的话---

生接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切的动力来源,都来源于外祖父的教诲,来源于外祖父传承给她的对祖国的爱。 

4、流泪抒意

过渡语:作者围绕梅花,记述了3件事情,我们知道课文还写了两件事情,自己读一读这两段,你体会到什么?

读诗而落泪,是因为老人读的都是思乡诗,说明老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故土。

不能回国而哭,则说明不能回国是老人心中最痛的事情。            板书:眷恋祖国

【设计意图:通过老人爱梅体会到老人的爱国之情,通过老人送梅感受到老人对晚辈的期待,补充陈惠瑛经历苦难,始终不渝的爱国行为资料,让学生体会到瑛儿传承了外祖父的爱国情。再研究老人的两次落泪,学生不难理解老人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三、梳理全文,比较选材,升华情感。

1、回顾全文,整体感受作者选材的精妙。

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文:(课件出示五件事)

师生共同回顾文章,体会全文5件事,不管是不是围绕梅花选材,都是为突出“外祖父眷恋祖国之情”服务的。

2、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好,再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什么?——

都是写看见梅花,就想起外祖父。

我们说文章就是——“首尾呼应”的,这样使文章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3、与《木笛》一文做比较,

《木笛》一事抒情,这件事是事关朱丹命运的大事。

《梅花魂》五事抒情,这五件事都是外祖父生活中的细节。

抒发的都是浓浓的爱国之情。

4、(伴乐)同学们,能表达你们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吗?(对梅花,对祖国,对外祖父,对作者,对自己,对同学们,对于文中写法均可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梳理全文,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引导学生关注了文章的结构,体会到围绕中心选材的精妙。与《木笛》一文在选材上的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选材方法。说感受,则与给学生抒发情感的机会,再次激发爱国情怀,与文章产生共鸣。】

四、作业:

1.请阅读本文作者陈慧瑛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创作体会——《梅花魂,美丽的赤子之魂》。2. 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

3.背诵描写梅花的古诗或课文中13小节外祖父的话。

【板书设计】: 

19梅花魂

梅花魂     不畏严寒

民族魂         坚强不屈

赤子魂         眷恋祖国

 

Tags:梅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