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日期:2015-12-11 11:35 阅读:
陈锦楷  

地区: 广东省 - 潮州市 - 潮安县

学校:潮安区彩塘镇彩塘初级中学

1课时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 初中生物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缢蛏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熟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让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

2学情分析

一般来说学生对贝壳都有一定认识,并且有坚硬贝壳的动物竟然被称作软体动物,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这一节课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缢蛏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 熟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让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出示贝壳相关图片,通过问答来导入课题。

图片上的东西都认识吗?你们知道长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子吗?坚硬的贝壳会妨碍它们的运动吗?(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类动物:一软体动物

二、互动授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河蚌、扇贝、文蛤、缢蛏图片,知道这些熟悉的软体,它们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称这双壳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观看多媒体和阅读教材第12页“观察与思考”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贝壳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形成的?

2. 缢蛏内部由哪几种结构构成的?

3. 外套膜有什么作用?(讲解珍珠形成内容)

4. 缢蛏用什么呼吸?

5.缢蛏怎么完成运动?怎样摄食?

学生自学教材,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壳类如何运动,如何捕食。

结合多媒体补充介绍石鳖、蜗牛、乌贼等动物,引导学生对比河蚌、蜗牛、乌贼、缢蛏等软体动物,总结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第13页最后一自然段,找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练习巩固

                       单项选择题: 

  1.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  

    2.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 

   A.腹足 B.腕足 C.斧足 D.纤毛  

   3.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4.采集蜗牛的正确地点是( )。 

   A.干燥的,阳光充足的草地          B.阴湿的树木丛,墙角   

     C.潮湿的地面             D.松软的土壤中 

    5.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

      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四、课堂小结,总结软体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五、板书图(在放灯片中呈现)。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缢蛏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 熟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让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出示贝壳相关图片,通过问答来导入课题。

图片上的东西都认识吗?你们知道长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子吗?坚硬的贝壳会妨碍它们的运动吗?(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类动物:一软体动物

二、互动授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河蚌、扇贝、文蛤、缢蛏图片,知道这些熟悉的软体,它们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称这双壳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观看多媒体和阅读教材第12页“观察与思考”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贝壳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形成的?

2. 缢蛏内部由哪几种结构构成的?

3. 外套膜有什么作用?(讲解珍珠形成内容)

4. 缢蛏用什么呼吸?

5.缢蛏怎么完成运动?怎样摄食?

学生自学教材,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壳类如何运动,如何捕食。

结合多媒体补充介绍石鳖、蜗牛、乌贼等动物,引导学生对比河蚌、蜗牛、乌贼、缢蛏等软体动物,总结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第13页最后一自然段,找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练习巩固

                       单项选择题: 

  1.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  

    2.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 

   A.腹足 B.腕足 C.斧足 D.纤毛  

   3.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4.采集蜗牛的正确地点是( )。 

   A.干燥的,阳光充足的草地          B.阴湿的树木丛,墙角   

     C.潮湿的地面             D.松软的土壤中 

    5.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

      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四、课堂小结,总结软体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五、板书图(在放灯片中呈现)。

Tags:三节,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