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正处于心灵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本应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养成正常的行为特征,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然而,小学生感情脆弱,更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从而陷入心理上的误区,产生心灵上的扭曲,甚至会形成自卑心理,处处感到不如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对于那些稍加努力就可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可以说对未来的负面影响深远。对于学生存在的这类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发现,更要善于引导,消除影响的“迷雾”,让学生走出心灵的孤岛。 今年我所教三年级的一个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其中一名女同学比较自卑,众多同学都不愿和她做朋友,甚至大部分同学都不愿和她坐同桌。经调查了解,主要是因家长疏于照顾她,衣服脏了不能及时更换,有时形象稍显邋遢。因此就有同学说她脏、说她臭,其他同学因缺乏是非判断,也开始跟风讨厌这位女同学,使她越来越受孤立,越来越自卑,学习成绩也开始一天天下滑。 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直接与这名女同学谈心,而是采取迂回的办法,从外围入手,逐步诱导,去改变其自卑的心理。一方面我主动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多注重孩子的衣着打扮,主动改变其外在的形象。另一方面,主动引导其他同学改变对这位女同学的看法,利用一次课后空余时间,讲同学们互帮互助的意义,然后话题一转,说这位女同学学习有所退步需要帮助,谁愿意发扬高尚的品格帮助她,这时有同学举手愿意帮助她,我又问谁愿意和她坐同桌?又有人举手同意,就这样逐步诱导,其他同学们开始与这位女同学沟通,她与同学们间的距离开始逐步缩短。过了一段时间,我主动找这位同学谈心,了解其心理的变化,并积极鼓励其改变自己,主动与同学们沟通交流,大胆消除自我封闭心理。又过了一段时间,通过侧面观察,这位同学已逐步融入到了集体中,自卑的心理逐步消散,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我由衷的高兴。 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可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对于其未来生活、工作将扮演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微知著,通过细节来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引导,施加正确影响,将偏离正常轨道的学生心理拉回正确轨道,可以说这要比让学生去学知识更重要,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通过这个例子,我认识到教师真正作用和价值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够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让学生都成为心智健全的社会有用人才,这才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Tags: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用爱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