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养成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能主动与他人交流,有表达的信心。语文课上的“说话”听起来并不困难,毕竟学生运用的是从小就会使用的母语。但是观察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语言表达训练,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时学生缺乏表达的兴趣或信心,不愿主动参与交流,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有时学生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可使用的语言支离破碎,语句或重复或颠倒,真可谓有口难言;还有的学生只会一味认同别人的观点,只会跟着别人的思路走,毫无自己的想法、观点……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将始终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与生活过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各种信息、更好地与人交流思想观念、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处于语言发展关键阶段的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任何一种训练,包括语言训练,都需要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获得成效。主体不参与,无法进行训练;主体不主动参与,只能是被动的学习,无趣的接受,这样的训练是事倍功半的。那么在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交流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注重体验: 语言实践是一种情境性的活动,语境是语言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著名语言专家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设计时,为学生创设适合进行表达交流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验、感悟,从而产生“有话想说”的表达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我们 玩》一课时,想让学生谈谈他们喜欢的活动?在进行表达交流前,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进行体验,哥哥在操场上踢足球,姐姐在操场上跳橡皮筋。这样大部分的孩子都非常有兴趣,跃跃欲试,手举起了一大片。我就请孩子们一一来表达。虽然是简单的句式训练,但是从孩子的自身兴趣出发,他们都非常的积极,表达的内容也生动具体: 生1:我喜欢打羽毛球 生2:我喜欢游泳。 生3:我喜欢看书。 …… 语境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话题,话题使学生的语言活动具有了共同的依据,避 免为解决“说什么”而冥思苦想,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意向,输出自己的信息。 二、贴近生活,关注经验: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生活能够教会我们基本的语言表达方法。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学生才能拥有原始的材料,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每一位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与独到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使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时有渴望交流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大竖琴》一课时,设计播放一段汽车喇叭声和马达声的录音,让学生说说:你听到什么声音?想到什么?可是学生只能简单的说出自己听到的“声”和想到的“物”。于是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车经过南浦大桥时的情景,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从“我看到桥上的汽车很多”到“我看到桥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甚至把声音和景象联系起来说“我看到桥上汽车来来往往,按着喇叭想要快点经过”,学生的表达一次比一次丰富、一次比一次生动。 在语言表达训练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出发,从学生的情感、意愿出发,这样的“近距离”设计使学生在表达中有自己独到的生活经验与生活内容可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兴趣。 三、难度适宜,适时点拨: 语言的表达既然要借助语言就要先获得语言。只有在大量语言积累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训练。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积累都相对较少,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更要把握训练的难易度,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成功中获取表达的兴趣。 一方面,由于兴趣有赖于成功,兴趣往往和成功连在一起。因此,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而停留于简单的、没有难度的训练。如果语言表达训练的难度不大,易于成功,我们可以趁热打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如果难度较大,学生表达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等到时机成熟后进行表达活动,以期使学生获得成功。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课文《小花猫照镜子》时,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设计了一个表达训练:小花猫第一次走到镜子前,看见 ,它 。第二次来到镜子前,看见 ,它 。由于课文对于小花猫两次照镜子的过程不是简单进行描述,要完成这道语言表达训练题需要学生对课文中描写小花猫两次照镜子的过程进行概括,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出现了冷场,平时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也不知如何表达。于是,我不急于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而是引导学生研读小花猫两次照镜子的内容后进行板书,接着再指导学生看着板书完成原来的语言表达训练题。这样既降低了表达的难度,也保证了表达的准确性,同时避免学生因为没能很好地进行表达交流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 但是,我们不能永远把降低难度来作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基础。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训练应当考虑迈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个语言实践过程中,最需要教师在关键处发挥主导作用,应当像一个教练,从旁点拨,引导学生走出表达困境。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小溪生病了》一课时,在课文学习的最后,安排了这样一次表达训练:小溪对 说:“ 。”由于学生的想法停留于是小动物们造成小溪生病的,因此表达时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你以后可不能乱扔垃圾了;你以后要讲卫生啊;你可别再往我身上倒垃圾了,要不然我又要生病了…… 我及时问道:医生给你看好了病,你会对医生说什么呢?小动物们之前往小溪里倒垃圾,现在不这样做了,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呢?简单几句话使学生豁然开朗,有的说:谢谢你,帮我治好了病;有的说:你们知错就改,真是好孩子啊;有的说:虽然你之前往我身上倒垃圾,可现在改正了,我们仍然是好朋友……在关键处老师适时的点拨,虽是三言两语,但是却使学生的表达思路更宽阔、更丰富了.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表达交流时学生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低年级学生在表达交流过程常常会出现语言不规范、表达不清楚、态度不够大方、声音不够响亮等情况,如果不加以指导,任由学生这样发展,只会影响他将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甚至会失却与人表达交流的信心。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交流的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交流的情感。 四、激励性评价,获得乐趣: 我们常说表扬是最廉价的奖品,表扬式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语言表达交流是一种即时性、瞬间性的活动,在评价事,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表达的连贯性、生动性、合理性,更应当结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以及原有语言表达的能力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因此,更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采用激励性的话语及时反馈学生的表达情况。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当学生的表达不够准确、到位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的语气指出学生的表达中存在的不足;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也不能一味进行空洞的表扬,只有包含希望的表扬才能使他们对自己有更高的目标,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花钟》一课最后的拓展环节时,出示了几种花的图片,请学生仿照例句的样子选择一种花来介绍,有位学生没想好就举手交流道:“我家旁边有很多花,都是红色的。”如果我生硬地说“没让你说什么地方有花!”很可能会打击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于是我说道:“你观察得真仔细,而且是第一个举手。可惜你没能说出这种花的名字,想要介绍一种花,连它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行呢?听听人家是怎么介绍的吧!”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这位学生听得非常认真;而另一位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介绍道:“冬天,水仙花开出美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我用这样的话表扬他:“你说得真好,如果能告诉我们水仙花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那就更好了!”这样的表扬不仅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且促使学生追求表达交流语言的生动性、精确性。这样的表扬方式不仅肯定了当时的成功,又孕育着未来的成功。 语言表达能力虽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锻炼提高,但是,语言表达交流水平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却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本身就承载着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训练学生语言的重要渠道。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 总之,语言表达交流活动是一项话语主体的实践活动,只有话语主体在实践中得到感悟、体验,才能真正有效地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言表达训练必须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必须关怀学生的表达心理,让他们乐说愿说肯交流。 Tags: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培养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