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道德教育如何“知行合一”

日期:2011-12-20 09:23 阅读:

      “你就像春雨,带着太阳的嘱托洒遍了小岗的沟沟坎坎、田间地头,洒遍了每一个庄稼人家的心里……”11月29日上午,在诗歌《你就是春雨》的深情朗诵中,安徽省“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在合肥工业大学斛兵礼堂举行。一个个震撼心灵的故事,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他们是我们身边最生动、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鲜活教材。 11月6日以来,我省“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团先后赴淮北、阜阳、蚌埠等地演出10余场,现场听众已达3万余人。淮北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观看巡演后评价说:“用艺术形式宣扬道德故事,用艺术张力彰显道德魅力,听得进、学得上、传得开,是弘扬良善的有效办法。 ”

  沈浩、刘丽、胡文传、王现伟……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据省文明办初步统计,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中,我省共有2000万人次参与投票学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在江淮大地上蔚然成风。 “公民积极参与道德模范评选的过程就是一种主动的道德实践。大家对道德的关心,说明道德在其心目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铜陵市文明办副主任刘家有说。 从感动到行动,有一步之遥。从感动出发,到行动着陆,道德教育才能见到实效。志愿行动就是一个缩影。目前,我省各级团组织常年参加志愿服务的注册青年志愿者超过50万人,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达2985支,建成社区志愿者服务站1590个。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 “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敬老爱老志愿服务、西部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在全省城乡蓬勃开展,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显著标志和重要推动力量。

  “知行不一”折射德育困境

  今年9月5日,安徽大学在全省高校首开先河,一次投放500辆免费公租自行车,让师生在校园内免费使用。由于是公租性质,这些自行车全都没有加锁,但不和谐音符随之出现。短短几天,公租自行车有的坐垫不翼而飞,有的车轮被人上锁。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热议。

  对此,安徽大学回应说:学生素质没有问题,只是校方在自行车管理上出现疏忽,才导致自行车受损。 “我们主要从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自立意识。现在进步非常明显,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越来越少。 ”安徽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孙自盛说。

  不可否认,当前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重智轻德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中小学,在以考试论成败的现实面前,道德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砀山县西关小学校长阚艳雪说:“德育很重要,可是看不见、摸不着,又不能量化,难以有效考核。 ”于是,“千教万教教人考试,千学万学学得高分”,成为一些中小学师生的“共识”。

  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的一种主要倾向,就是将道德教育等同于智育教育,错误地把道德规范当作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我省某高校大学生坦言,现在学校的德育课仍以说教为主,德育内容教条,教育方式陈旧,不受学生欢迎。德育课程异化成为“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过后忘笔记”。 从书本到书本,从口号到口号,道德教育就被“悬空”。知行不一往往容易导致道德上的“双重人格”。一项调查显示,91.7%的学生赞成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乘客让座,但是真正遇到这种情景时,只有59.9%的学生表示能做到主动让座。当然,少数成年人在道德生活中,嘴巴上说的是一套,行动上做的是另一套,也给一些青少年提供了不良的示范效应。

  强本固基共筑道德大厦

  “今天社会的道德状况之所以不能令人满意,正由于我们昨天在这方面做得有缺陷;而明天社会道德状况会怎样,又取决于我们现在怎么做。 ”省文联副主席、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念孙认为,一个人高尚情操的培养或一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漫长工夫。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专家认为,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丰富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要认真做好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强化其在考核、升学等工作中的重要参考作用。

  德育从“知”入手,关键要真“知”、乐“知”。 “原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会很闷、很枯燥,没想到房老师把它讲得这么精彩。互动式教学让我们师生的观点相互碰撞,引发思考,真是既解渴又解惑。 ”安徽师范大学学生杨华如是说。房玫教授善于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与他们平等对话,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抒发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中理解、接受、践行马克思主义。这一宝贵经验值得其他德育工作者研究借鉴。

  知易行难,行重于言。安徽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周亚东认为,德育要树立“行为优先”的重要观念,道德评价不仅要以行为为准,而且要把道德习惯的养成放在首位。要把道德实践活动作为德育的主导内容,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体验人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万涓成水,汇流成河。优秀品德的养成需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扎实推进。“做好人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应以身边的模范和好人为榜样,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铜陵市青年志愿者彭涛说。

Tags:道德教育,如何,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