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 祝廷远 贵州省石阡中学 555100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精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我校参与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推广”实验,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做人。从学生发展规律出发,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积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让学生自觉地进行思想和行为控制,不断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从我校德育实践中得出如下引导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转变育人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有一名人说道:“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理想是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内驱力。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而把理想教育、品德教育忽视了。学生表现出令人担忧现象: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求上进,厌学逃学,理想观念淡薄,胸无大志,思想脆弱,社会责任意识差等。而这些现象唤起了我校对加强德育工作的紧迫感。我校坚持“以德立校、以智兴校、依法治校”办学方向。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通过地理课和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笔者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用天文地理、宇宙自然、花鸟虫鱼、风土人情且具有生命价值的地理知识去感召、去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在课堂里心灵受到体验与顿悟、个性受到整合与转化、人格受到提升与腾宕;在人文思想的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健康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完善求真、创美、行善的人性美德。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目的、人生价值、人生的理想、人生的态度、人生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地理知识渗透德育的讲述,使学生加深对世界、国情、乡情的认识,树立了热爱祖国、报效国家意识,激励他们为中华复兴勤奋读书,为祖国的富强开拓进取,教育他们自强自立。有了理想目标,才有无限的学习动力。 二、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社会、家庭、学校作为育人的主渠道,应关心学生的成长,营造和谐育人氛围,建立的良好育人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子女形成良好的品行。为了加强对学生教育,我校通过家长会、家访、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同家长保持经常联系,采取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结合。使家长充分认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把“德性”教给孩子,使其学会做人,使其懂事明理。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从简单的家务劳动中获取独立自主精神和责任感,培养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 我校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要求教师必须经常有养成教育意识,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对思想有障碍的学生帮助其丢掉包袱,使其发奋图强。对学习冒尖有特长的学生多爱护,对已经犯过错误的学生耐心教育多关心。对感情脆弱自卑心重的学生,多给鼓励。尊重、关心、爱护、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认识到教师是其良师益友,和谐了师生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情感育人氛围。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人格品行发展的榜样,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能很好的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去劳动,一到劳动地点,许多学生看到垃圾成堆,阴沟里发出阵阵恶臭,学生个个掩鼻而逃,我二话没说自已先动手,这样同学们看到我不怕脏不怕累,他们也就动起手来,结果很快完成了任务,这件事对我启发很深,要教育学生只凭空洞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不仅言传而且要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了创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举办德育展览,参观革命纪念地等多种活动,来促进班风、学风建设。近年来学校不断投资改变校园风貌,使校园美化净化绿化,初步形成了以美育人的环境。整洁幽雅的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助于优良品质的形成。走进我们的校园处处都在育人,时时能感受到无声的教诲,遍布校园的标语、橱窗、黑板报成了学生认识自我,感悟人生的窗口,成为我校一道精神文明的风景线,教室成为同学们发挥个人才智的天地,求知的最佳场所。学校的一草一木无不体现育人的内涵,让莘莘学子在紧张繁忙之余漫步其中,能不断受到教育和启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使学校气氛浓厚,使广大师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校整体工作不断上新的台阶。 社会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不良现象,客观上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我校开展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等活动,有利于清除“黄、赌、毒”对学生心灵的污染,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三位一体”,同步育人,使学生在良好育人环境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 。 三、 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要做事,首先学会做人,人的成长做人起决定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以人为本,培养学生鉴赏、明辨是非的能力。我校通过对校园卫生、纪律、礼仪、公益劳动等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立意识。通过组织多种竞赛评比活动,以满足学生“我要成才”的心理,使之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成才的欲望,坚定成才的决心。充分运用中学生“天生我才”的内在心理,鼓励和支持学生加强自我特长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特长。在班级中举办各种竟赛,文体活动,诗歌创作,绘画表演,野外生活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自我体验,培养自理,自主,自治能力。通过主题班会学生间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学期开始,开展“怎样是塑造一个完美的我”“崇尚文明,破除陋习”等主题班会。会上先点出班上的不良现象,让学生讨论出现类似现象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意识到要杜绝这些现象,必须从我做起,时刻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确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学科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深刻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实现多种角色的转换,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多种能力。如我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用实践中的体验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集体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使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通过社会调查来培养调查能力以及了解社会、关心公共事业、尊重社会规范和法律等。实验证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增强学生自信、自理、自主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学生自觉规范行为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道德和法纪主要是通过人们自觉的遵守来生效和维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能力,就成为教育的关键。现在有的学生上课也不懂得起立,老师提问他也不站起来回答,客人来了也不知道让座…这种种表明养成教育没有抓好、没有抓落实。不少教师认为“学生一点点小问题用不着大惊小怪的”。事实上,如果任其发展,放任自流,不加扶持,或是管理教育不当,出现学生学习品质差,学习钻劲不足,上课不认真听课、不遵守纪律、不讲团结、不懂礼貌,逆反心理强等现象就不为怪了。因此,我校定期举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促使学生行为规范养成习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班主任引导中学生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定班规明约,要求学生自己写下“约法三章”与众公布的办法,来敦促学生时常严格规范言行,要求学生言行自省、自律,让学生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批评来加强自我教育。团支部、班委会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管理自己,自觉参加班集体管理,培养其责任感和管理能力,使之学会当“家”作“主”。 实践证明:育人环境的改善是促进学生品德良性化的外因,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因转化,才能起作用。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客观上需要教育者耐心教导和学生的反复修练,持之以恒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才能使之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社会合格人才。 Tags:浅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