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依托德育读本、成长册构建和谐、民主、自强的班级体

日期:2005-6-24 00:57 阅读:

依托德育读本、成长册构建和谐、民主、自强的班级体

 

内容提要:我校有幸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一实验班级(初一3班)全体师生以诚恳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验中来。依托德育读本、成长册积极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德育处的领导和帮助下经过一学年的探索与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从他们走过的成功的道路上回望,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和谐、民主、自强的班级体是这样形成与发展的:

 

主题词德育   构建   和谐   民主   自强   班级体

 

正文

 

我校有幸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一实验班级(初一3班)全体师生以诚恳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验中来。依托德育读本、成长册积极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德育处的领导和帮助下经过一学年的探索与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从他们走过的成功的道路上回望,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和谐、民主、自强的班级体是这样形成与发展的:

    一、以“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理论为纲,注重学生的实际起点,制定科学的德育目标。

1、德育目标的确立。开学之初,实验教师与德育处的领导对确立本届实验班级的德育目标可谓是煞费苦心。考虑到本届学生处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新的形式、新的思路、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及时更新思想又要主动出击积极的开展德育活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的培养等诸多因素。同时又是新一届的初一学生,我们还要考虑到中小学德育的衔接关系,我们更了解到不管是我们对孩子们,还是孩子们对我们都有一种很大程度上的陌生感。不了解德育对象怎么开展德育活动?这又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但是我们没有退缩与徘徊。面对种种困难我们迎刃而上。首先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然后,在对小学德育目标与行为进行调研和学习的同时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验班级的每一位同学进行了“摸底”。

2、阶段性德育目标。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在实验教师和德育处教师的反复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初一实验班级的阶段性目标:搞好中小学德育的衔接,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依托德育读本、成长册构建和谐、民主、自强的班级体。即“六、五、四、一”的德育目标。(“六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五热爱”——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合格”——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3、德育目标的解读。首先,从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理论来看搞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稚气未脱的孩子,初中的学习生活对他们来说还十分的陌生。他们还或多或少的保留着小学生的习惯思维定势,不能一时适应初中的生活。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搞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实验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是以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为依托而进行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实验方向——尝试让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同时结合新一轮的课改,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是我们开展实验的基础。最后,构建和谐、民主、自强的班级体是我们的班级阶段性目标。

二、紧紧围绕目标中的“六自”开展德育活动。

        1、抓住“环境”做文章,实现“三自”目标。我们既然确定了要实现的德育是学生自主的教育,那就要为他们构建一个平台,使他们有充分的空间来展示。明确了这一点,我们认真地分析了阶段目标中的“六自”。认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接受德育教育,并实现自我教育可以从“六自”中的认识环境入手,并以此为契机来完成目标的制定,有了目标就会产生更持久、更强大的动力。从而完成“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的德育目标。

从总体来看,初一新生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首先,进入新的环境。初一新生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中学的校门,看到的是新的校园,结识的是新同学,讲课的是新老师,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无不充满新鲜感。其次,充满新的希望。初一新生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学比较调皮、学业比较落后的同学,也往往暗下决心“弃旧图新”。了解到了这些,我们便有效地利用成长册积极主动的开展了“认识成长环境”活动。填写成长册、班会交流——认识新同学、认识新老师、认识新学校。

我们为了同学们能够在认识中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特别组织学生了解了我们学校奋斗的历史和值得骄傲的辉煌。从而使学生产生初步的心理定位,在浅意识中完成自我发展目标的制定。

结合我们的德育任务,我们是要使学生能够自定德育目标,自寻成长动力。如果仅像上面所说的只是停留在浅意识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又开展了“调查自己身边的环境”的活动。鼓励学生们走出学校,走进家庭分组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班上交流。从而促使学生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活动是这样安排的:

全班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的同学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要写出现状、好处与坏处并分析原因。第二组同学对自己身边的亲友、邻居进行调查,主要写出他们的姓名(可用代号)年龄、学历、工作及收入情况。搜集完成后进行数据整理,能看出什么问题?整理成调查报告的形式。

那节“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调查交流主题班会令我感动至今。同学把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交流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我们学校周围有四五个小型的水泥厂,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可喜的是这些污染源正在近两年的清理范围之内。可是二组的同学得到的结论是我们周围的30—45岁的人群中大部分工作单位都是这些小型的水泥厂。如果关闭了它们会有几百个家庭陷入断支的境地。于是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有一点却又不谋而合:一组调查表明新建的大型水泥厂由于采用了新型的除尘技术,可以说是没有污染的而且又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这是科学技术的结果;二组的调查表明在20—30岁的周围人群中只有不到5%的人在水泥厂工作,而且学历较高,收入较丰厚——这更是科学发展的结果。记得在临下课时同学们在黑板上写下了“知识改变命运”几个大字。同时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制定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相信他们在改变家乡的面貌的理想指引下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可以说通过种种活动,依托成长册和德育读本,紧紧抓住“环境”做文章,我们实现了“三自”目标。

2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班级自觉纪律的形成。(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完成学生的自我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正像我前面所说的要给他们构建一个平台。在这里,我要谈的不是我们短期的成功(事实上短期内也不会有惊人“成功”)而是要谈一谈我们的“失败”和我们从“失败”得到了什么。

因为我们是实验班,我们总在强调同学们的“自”所以有的时候显示出了我们的“滞后性”。在有些教师和同学的眼中,我们理所当然的成了所谓的失败者。比如,在开学初我们没有急于制定所谓的“班规“、”“组规”。而是仅对学生进行了学校“常规”学习,使同学们明白一个中学生的基本标准。更注重的是班级自觉纪律的形成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失败是可耻的,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来看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在不停的审视自己。没有班规行不行?没有组规可不可以?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同学之间的冲突发生,如何才能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得到提升?这时我们结合德育读本,组织同学结合本班实际学习讨论“因为集体有了我”一节。通过学习与讨论,再加之一段时间的班级磨合与实践,班里的纪律稳定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墙报上的好人好事多起来了;学习小组确立下来了;合作的意识增强了……没有“班规”的班有了自觉的“班规”,没有组规的组有了自觉的“组规”。

3、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归因。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其原因的心理过程。青少年学生对自我行为的归因模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结果的影响,归因倾向如何将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信,以致人才的造就。因此我们实验班级尤其注重学生正确的行为归因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或失败的教训,在他们取得成功或失败后,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归因。我们就抓住这些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归因教育与培养。使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更加珍惜成功,并准备再次争取成功;失败时,在逆境中能够奋发向上。

三、依靠德育平台,积极开展班级自主活动。我校德育处为了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主动的教育,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初一(3)班的全体师生利用这些机会,自主地开展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刚刚过去的三月,是我校的学雷锋活动月。
      在月初,德育处作了“学雷锋活动”总动员,全校的教师和学生积极响应号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帮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互帮互助活动。助人为乐的事情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少了;相互关怀的人多了,同学间的隔阂少了,实验班的同学们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初一(3)班全体师生,紧紧围绕学雷锋月积极的开展班级建设,组织各项活动,努力把学雷锋活动落实到实处。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得到了成长。雷锋精神像春风一样拂过了同学们稚嫩的心灵,播下了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种子。下面是他们具体的工作安排与活动过程:

(一)、指导思想。为了把此次学雷锋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他们努力从学生的思想面貌抓起不留于形式,把学雷锋活动和本学期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相结合,力求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为班级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埋下一粒希望的种子。

(二)、具体工作:

1召开班会讨论雷蜂精神的实质。许多同学认为学雷锋只是做做好事而已,事实上他们一直也是这样做的。我们认为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做做好事这么简单,雷锋在学习上的钉子精神、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的敢于直言的精神、在是与非的选择上的立场坚定的精神、在对待同志上的高度热情的精神、在对待工作上的高度负责的精神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因此,由班长发起并组织了“我们为什么会吃闭门羹”主题班会,会上就寒假期间我们的学雷锋小组去敬老院做好事而被拒绝一事展开讨论。最终大家讨论的结果一致认为,长时间以来,学雷锋活动已留于形式;助人只是为了赢得荣誉或完成任务,而“被帮助者”只是一个筹码而已。那么又有谁愿意充当这个筹码呢?所以,真心的付出才是助人的原动力,爱心才是沟通的桥梁。由此,同学们似乎抓住了雷锋精神的实质——热情、无私。我们不甘心被人误会,所以就是在此次班会上我们作出决定,以后要定期的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不一定要做什么,也许只是和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但是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热情,让他们尽情的在夕阳中微笑。

2、为了把远、大、空的典型转化为近、小、实的榜样,真正的使学雷锋活动收到实效他们班开展了“向刘靖、武向弛、石东岳同学学习”的活动。目的是从这几位同学身上去挖掘雷锋的各种精神,让同学们从小处学习、从身边的榜样身上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同学们揭下雷锋精神的“神”的、高不可攀的面纱,正确的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从而体会到雷锋精神是看的见摸的着的,就在自己身边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在此项活动中,我们先请大家搜集这几位同学的先进事迹材料,并召开班会进行学习与讨论。活动中,同学们积极踊跃地说出了自己眼中的刘靖、武向驰、石东岳。令我想象不到的是大家在这几位同学身上发现的闪光点竟和雷锋精神是那样的吻合。如,刘靖同学几年如一日的帮助邻居的老奶奶,直到老奶奶的去世——这是我们以前一直都不知道的,这也是大多数同学以前一直都不知道的。这是什么精神?

“我问他‘你呢?’他说‘我早作完了’于是他一遍一遍的教我,直到我会了。天已经很晚了,我要回家了。我看到他在做自己的作业。我问他‘你不是说你早做完了吗’他说‘我骗你呢!’多么善意的谎言啊……”这是王磊对石东岳同学的一段叙述。这又是什么精神?(经我统计全班在学习方面接受过石东岳同学真诚帮助的同学在半数以上。)

武向弛发现二班同学韶华违反学校纪律,坚决制止并明确表态要向老师汇报。韶华当时扬言要报复,但武向弛没有畏惧与退缩,相反更是义正严词对他进行了批评。韶华把头缩了回去,恶势力最终要向正义低头!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为同学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与学习雷锋的在学习上的钉子精神、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的敢于直言的精神、在是与非的选择上的立场坚定的精神、在对待同志上的高度热情的精神、在对待工作上的高度负责的精神都在这几位同学身上得到了体现,可以说我们把雷锋留在了我们的身边。而且可以时时学、处处学、天天学、年年学。谁说雷锋三月来四月走,我们说雷锋时时处处有!

3、结合文明礼仪教育开展“三要”“三不要”活动。为了深入的开展学雷锋活动,改变同学们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实验班开展了“三要”(要以纯洁的微笑;要以高尚的情操;要以完美的人格)“三不要”(即向不文明语言说不;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向不文明习惯说不)活动。开展评比,争创文明小组、礼仪标兵。同学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此次活动,对改变班级整体精神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

4、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雷锋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实验班设立了“知心信箱”。完全由同学自己发起,信箱由同学自己动手制作。活动一开始便赢得了大家的一致支持,同学们积极的为班级出谋划策,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为了保护同学们的视力,有的同学就提出应该经常换桌;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有的同学就提出应该给大家安排日记或周记;为了搞好学雷锋活动,有的同学就提出应该每周固定时间做好事……

“班长自习课说话”,“班长自习课说话”……念到不知第几张纸条的时候我发现肖亚慧已是泪流满面。我们真有些不忍心再念下去了,可是同学们的意见是那么诚恳,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再一次与知心信箱的对话时,我读到了这样一张纸条“班长不说话了,她还是我们的好班长。”多么纯洁的心,没有一丝个人偏见。是它——知心信箱使我们的30颗跳动的心靠的更近。

5、班内开设学习园地与宣传栏,对雷锋事迹、好人好事进行宣传与表扬。

6、实践活动。为了使德育教育真正的转化为行为,实验班定期开展实践活动——每周三下午进行学雷锋活动实践。使同学们真正的得到了锻炼。

1植树节重大节日时,组织了学生为校园绿化做维护,彻底清除了学校甬道两侧柏树墙内的垃圾。

2由班委组织全班同学,为老师做椅垫,开展了“为老师献一丝温暖”活动并自己动手制作墩布捐献给班集体。在这次活动中共捐献椅垫58个,墩布8把。

3听说图书馆两万多本图书都要从新登记、整理分类,而且只有三位教师做工作量很大,并且影响同学们借阅图书。实验班的同学自愿组织了一个小组帮助阅览室老师整理图书。既为老师分担了部分工作,又为同学们早一天借阅图书赢得了时间。

4积极组织义务劳动,清理学校环境和卫生死角。为了使学校的环境更加的整洁美观,初一(3)班组织开展了清理学校环境和卫生死角活动。把水房后的垃圾,柏树墙和树上的白色垃圾、磁带等清理的干干净净;操场两侧、厕所两侧清理的干干净净……

7为了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彻底克服形式主义,实验班级对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并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写出自己对雷锋精神、对生活态度等的感悟。并对学生感言进行了评选交流。

三月,“学雷锋月”已经过去,同学们参加学习雷锋活动的热情是这样的积极,雷锋精神依然在实验班的每个角落绽放光芒。通过活动,大家体会到,“学雷锋”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表扬,学习雷锋精神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每个人,关心每件事,同学相处要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生活处处都洋溢着和谐融洽的温暖。

不仅是学雷锋活动,在德育处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他们都体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活动对同学们进行了德育教育。在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中,我们听到了实验班的代表发自内心的呼吁“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青年,我们是党的儿女,我们不会忘记先人的遗志,‘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爱国精神’。我们要传承这种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弘扬这种不朽的民族魂魄,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保家卫国,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拼搏!”在运动会上,他们的拼搏精神更体现出了一个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的活力……

四、班级现状展示。通过一学年的不懈努力,实验班级同学顺利地完成了中小学的衔接与过渡;同学们集体意识强烈,能妥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的关系。班干部责任心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风气浓重。

值得一提的是班里有一个留级生,最初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集体意识,总给班里丢分;学习意识淡漠且自由散漫。有一次问到他将来要做什么时,他竟然回答说,中学还不一定想不想上完呢,谁想那么多干嘛!可是一学年下来了,墙报上好人好事他出现的回数最多了,上次家长会他的母亲对我说:“我有一次对这孩子说‘你凑合弄个初中毕业证就得了’他却说‘人怎么能没有点理想呢,我可不想就这样了’我真是没想到这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知足了!”

总之,在这一年中初一(3)班实验班级搞好了中小学德育的衔接,依托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使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个和谐、民主、自强的班级体正在逐步的形成和壮大。

 

周口店二中

张冬来  李友

2005年5月28日

 

 

 

Tags:依托,德育,读本,成长,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