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英子一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一边跳着过来,走向北屋。 英子:妈妈,我告诉您一个好事儿。 妈妈(在旁门口出现);什么好事儿? 英子:您猜。 妈妈:考了满分啦? 英子:才考过哪能又考啦? 宋妈:那就烤糊了。 英子:你别瞎胡说。 妈妈:快告诉我吧。 英子:韩老师说,欢送毕业同学的时候,要开游艺会,得早点准备。她从一、二、三年级选了几个人来表演“麻雀与小孩》,老师今天找了我,说“林英子,你当小麻雀”,我当是做梦,原来是真的,我高兴死了。韩老师还说:“回去叫妈妈给准备一件小麻雀的披风,当翅膀。”妈妈,啊,您不是有块淡色的头纱吗?借给我跳舞用好吗? 妈妈:好,好,我找找看。 英子:现在就找。 妈妈开抽屉拿出一块纱巾,英子立刻抢过来,披到身上,走到穿衣镜前左看右看。 宋妈:这可不得了啦,英予要演戏啦,叫我去看吗? 英子:不知道,不知道学校里让不让? 宋妈抱着小妹妹高兴地欣赏着。 妈妈;我给你四个角上缀上四个小铃儿,这就更好了。 英子(高兴得拍手):妈妈真好,好妈妈! 课堂里。同学们的课桌都堆在一边。 韩老师踏着风琴,《麻雀与小孩》的旋律缭绕着,夹杂着悦耳的小铃儿的响声。英子披着淡色纱巾,装着小麻雀飞来飞去,周围站着几个参加演出的小学生,还有一些看热闹的同学。隐约有雷声,刮风了,窗外的树枝摇晃着。 小同学(望望天):要下雨了,快走! 沙沙的雨立刻洒了下来,天空打着闪。 韩老师:不要乱,雷阵雨,很快会过去,练我们的。 课堂里的风琴声又嗡嗡响,“小麻雀呀”的歌声又唱了起来。 自云在飞奔,蓝色的天又露了出来,雷雨已过,又放晴了。 操场上,雨过天晴,天上有条虹。英子昂着头走了过来,后边,韩老师骑着辆女式自行车,微风吹拂着英子的童化型的头发,好漂亮。韩老师的车赶上了英子,英子转过头去喊了声:“韩老师再见!” 胡同里。英子走进了胡同,她一面走,一面想起了草堆里的人。草堆里地上的包袱在眼前一闪。英子又走进了草堆,草叶还带着水,因为刚下过雨。那个人坐在那根横在地上的大梁上,嘴里咬了根青草。 厚嘴唇的人:放学啦?(招手让她坐到大梁上)怎么不回家? 英子:我猜你在这里。 厚嘴唇的人:你怎么就能猜出来? 英子:刚刚下过雨,我想你一定会来看看你的东西,另外,我想听你讲故事。 厚嘴唇的人:你的心真好,故事我一定会讲的,可是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儿呢。 英子;英子。 厚嘴唇的人:英子、英子,这名儿好听,可是功课好吗,考第几? 英子:第十二名。 厚嘴唇的人: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名,准是爱玩儿。 英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厚嘴唇的人:我小时候就是贪玩儿,书没有念好,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小学毕业了还要进中学、大学,可凭我这没有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你们家吃窝窝头吗?(英子摇摇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你明自我的话吗?(英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摇摇头)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摇摇头)不是好人?(指指自己的鼻子,英子又摇摇头)不是坏人?(他哭了,流出了眼泪。) 英子: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她抬起头来)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厚嘴唇的人;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分得清楚的,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兄弟算上。 画外,一阵乱轰的脚步声和嘈杂声:“快,快,快去看──”“来了,已经过琉璃厂了”…… 英子侧着头在听。眼前闪过许多人的脚在石板地上奔过。 胡同口。人挤得水泄不通。英子找了空隙钴了进去。 通过英子的眼睛看到,马路上,监斩官骑着高头大马慢悠悠地走过。敞车上背着枪穿灰制服的兵押解着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有的穿大褂,有的穿西装,头发胡子都长得长长的,五花大绑,嘴里塞着一团纸,颈项上插了法条,上面用朱砂笔打着勾。英子惊讶地看着,她听到人们悄悄的说话声:“又是学生。”“这阵子枪毙的人真多。”“他们犯了什么罪?”“谁知道?” 房间里。英子坐在桌前,桌上摊着课本,她把胳膊平放在桌上,头枕着胳膊,没有读也没有写。英子的爸爸注意到了她的神情。 爸爸:英子,你在做功课吗? 英子:没有。 爸爸:那么,你趴在桌上干什么? 英子:我在想。 爸爸:想什么? 英子:好好的人为什么要把他枪毙? 爸爸:你怎么忽然问这个? 英子:今天我看到出红差了,听人说都是学生。 爸爸:一定是犯了罪。 英子:犯什么罪? 爸爸:你还太小,不会懂的。 英子:是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爸爸(苦笑了一下):唔。 英子:爸爸,您能分得清吗? 爸爸:有的能,有的也不能。 英子:为什么? 爸爸:等你长大了再告诉你,你现在好好念你的书吧。 英子:爸爸,我想玩一忽儿,行吗? 爸爸:为什么不行?玩去吧。 英子拿起根绳子走出房间。 院子里。宋妈抱着小妹妹在葡萄架下喂奶糕,英子跳着绳。 宋妈:别在这儿跳,把地下的土都扬起来了。 门外,传来打糖锣的声音。英子一边跳,一边往外去。 胡同里。打糖锣的老头儿歇在一旁,旁边围着几个小孩儿。英子在胡同里跳着绳,一口气跳了好几十次。一个戴草帽的人称赞她跳得真好。英子一眼又看到了那块草地。 她又跳过断垣,走了进去,忽然她发现地上有个闪亮的东西,捡起来一看,是一个小铜佛,就拿在手里了。同时她又看到草堆里有一个油布包袱,上面压了块大石头。英子对它看了一眼,就返身走了。 英子又到胡同里跳绳,那个戴草帽的人坐在人家台阶上吸烟。英子一边跳一边走,小铜佛捏在手里,一不小心,铜佛落到了地上。 戴草帽的人立刻把它捡了起来。 戴草帽的人:小姑娘,这是哪儿来的?你们家的吗? 英子:不是,(指指那块空地)喏,那里捡来的。(他听了点点头,又笑眯眯地把钢佛还给英子。) 英子:给你吧,我不要。 戴草帽的人:你拿去玩好了。 英子:不,给爸爸知道了会骂我的。 戴草帽的人:谢谢你呀,小姑娘。 英子笑嘻嘻地往回走了。 校门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缭绕着。三个童子军拿着棍子把着大门,维持着秩序,来宾络绎进去。英子的爸爸妈妈一同来了。 学校礼堂里。四角交叉挂着万国旗,台上,正中悬着孙中山像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对联,上面是“天下为公”的匾额,三十来个少年排成三行,一位老师捧着一盘系着红绸带的毕业证书站在前面,校长走上前来拿起一卷毕业证书。 校长:本届毕业第一名学生×××。 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出列走到校长面前一鞠躬。垒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打扮成小麻雀同参加游艺节目的同学们坐在一起,她鼓着掌回过头去望着来宾席,看到爸爸妈妈已经坐在那里。妈妈也看见她了,她举起一个苹果向英子示意,英子就过来了。这时正好那个考第一名的学生从台上下来,回到座位上去,他好像听到有人叫他,回过头去,走到来宾席旁。英子看到那个在草堆里认识的人笑嘻嘻地伸出手来,从学生手里按过了那份用红绸带系着的毕业证书。 爸爸(对英子说):你以后也要考第一名才好,你看他爸爸多喜欢。 英子:不是他爸爸,是哥哥。 后景里,拿了毕业证书的小学毕业生陆续走回自己的座位。 英子:我们的节目快开始了。 妈妈:快走吧,别误了事。 英子离开了来宾席。奏着《麻雀和小孩》的风琴声嗡嗡地响了。 台上,刘平扮着小孩,他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你的母亲,哪里去了?”英予扮的小麻雀上台了,那块缀着小铃儿的淡青色包头纱,系在小拇指上当翅膀,随着她的跃动,发出很好听的声音。 英子的爸爸妈妈高兴地看着台上的英子。 那个厚嘴唇的人眼睛也盯着英子,认出了就是在草堆里认识的那个姑娘。 闪入一个画面: 英子: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 厚嘴唇的人的脸上呈现出一副惭疚和尴尬的神情,目光落了下来。 草堆里。 那个厚嘴唇的人双手支着下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英子站在他面前。 厚嘴唇的人:小英子,我问你,昨天你有没有动过这包袱?(英子摇摇头)我想着也不是你,要是你倒好了。 英子:不是我,我也搬不动那块石头。 厚嘴唇的人:这地方我不能久呆了,你明白不?(拉过英子的手)往后你不要再到这儿来找我了。小妹妹,我忘不了你,又聪明,又厚道,咱们也是好朋友一场哪! 英子:你今天好像特别不高兴,你昨天看到你弟弟的文凭多高兴。 厚嘴唇的人(苦笑着,拍拍英子的肩膀);回去吧,小英子,这两天别再来了。 英子:你还有故事没跟我讲呢。 厚嘴唇的人:过些天一定讲。 英子:再见,叔叔。 英子从断垣爬了出来,刚往前走了几步,对面碰见了那个戴草帽的人,英子朝他看了一眼,他好像没有看到英子。英子又看到他后面还跟了两个穿黑衣服的警察,一直往空地那边走去。 英子站在自家门口发着楞。画外,群杂声: “都在看什么?”“看捉贼。“贼在哪里?”“就在里边,快出来了。” 断垣前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家家户户的门口也都站满了人。英子向空草地那边望去。 一群人过来了,那个厚嘴唇的人低着头,他的手被捆上了白绳子,一个巡警牵着,一个巡警抱着那个油布包袱。戴草帽的人跟在后边。 英子的脸故意藏到妈妈身背后去了,她不愿意看。画外,群杂声: “这小子不像做贼的样,好人坏人真看不出来了。” “就是那个便衣破的案,他在这里憋了好几天。” “说是一个小姑娘给他引的路才破的案。” 街上的人渐渐散去了,只剩下打糖锣的老头儿歇在那里打锣,可是没有一个孩子买糖吃。胡同显得分外寂静。 小学校的课堂里。 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 韩老师走到英子身旁。 韩老师:为什么哭? 英子:我没有哭,我每次唱这支歌,眼睛都会发酸,眼泪就掉下来了,管也管不住。 韩老师点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膀,走开了。 冬天了,操场周围和树枝上都积着雪。一年级学生正在排队,英子和一个同学争着前后。 同学:我比你高。 英子:我比你高。 韩老师:你们背靠着背比比高低。 英子和同学比着,英子高出了半个头,高兴得又跳又笑。韩老师吹了一下哨子,又用哨子吹着“一二一、一二一……的节奏。孩子们转圈跑着步。 Tags:城南,旧事,节选,原著,林海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