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1 乡下人家精品学案

日期:2017-1-17 13:05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21 乡下人家精品学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 、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来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2学情分析 评论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的专题是“乡村生活”。随着课文的描述,像踏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那些简朴的农舍前,挂满瓜架的是青、红的瓜,朴素而艳丽的是各色的花,屋后或是一片青翠的竹林,母鸡带着小鸡们在林中悠然地觅食,雨后清新的地面上又被印上了快乐的“小竹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曼妙画面就袅袅地从屋前流淌着的小河中来到你的眼前……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通过教学,让孩子们借助课文中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同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重点难点 评论

、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约4分钟) 师:欣赏乡村美景图。同学们对清新自然的乡村风光都感到特别的向往,是吗? 生: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乡村去走走,好不好? 师:让我们去看看作 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是怎样的。 师:一起读读课题(教师指出黑板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00页,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二、疏理字音、字词(约5分钟) 师:声音轻下来了,都读完了,是吗?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习惯真好。在乡下人家啊,来了几位朋友,看看,认识吗?(教师点击课件,大屏幕上出示生词:装饰  照例  和谐  结瓜  鸡冠花  率领) 师:谁愿意来接受挑战?(教师请一位男同学试读) 师:其他同学请听好了,如果他读正确了,就跟着他读。(学生朗读了第一横行的词语) 师:真棒,挑战成功,请坐。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行。同学们,你们看,这几个字,发现了吗 (教师用鼠标指示第二行的词语)都是? 生:多音字(齐声回答) 师:谁能读正确了?(教师请一位女同学试读,并适时指导) 师:真好,表示植物生长结果的念第一声。接着,第二个词。(学生朗读“鸡冠花”) 师:谁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啊?(学生齐答) 师:哦,大家都知道,来,你来组个词(请一位同学组词)生:冠军 师:这个呢?(教师指向大屏幕的第三个词“率领”) 师:它的另一个读音谁又知道?(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组词“效率’) 师:真棒!同学们很能干,都读正确了。还有几个啊,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大留意,也不太用的词,会读吗?(教师出示课件词语:屋檐  时令  觅食  捣衣  向晚) 师:那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师:有不明白的吗? 生1:第二个词“时令”是什么意思?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能帮助她? 生2:“时令”就是季节的意思。 师:明白了吗?还有吗? 生3:我想知道“向晚”的意思。 师:哦,有同学知道吗?生2:“向晚”就是快到晚上的时候。 师:那就是什么时候啊?生2:傍晚 师:你看,她找了一个近义词知道了,还有没有不明白的? 生4:我想知道“捣衣”是什么意思? 师:这位男同学知道,你来告诉她。 生5:“捣衣”就是“洗衣服”的意思。 师:哦,就是“洗衣服”的意思,是的,哎呀怎么洗呢?同学们,你们来看。(教师在课件中出示洗衣服的图片) 师:乡下人家,妇女们在河边拿着棒子,这样洗衣服就叫?生:捣衣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把书翻到102页,看看方格里的这些字呀,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啦,把你觉得特别难写的一个或者两个,在它边上写一写,来拿起笔。 师:写完的同学和同桌互相欣赏欣赏,看看写对了没有。写的好的就奖励他一颗五角星。 (同桌互相欣赏评价) 师:哪些同学得到五角星了,来举手给我看看(学生举手) 师:哦,这么多的同学,真好,请放下。 三、初读课文(约8分钟) 师:同学们,学会欣赏别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本领,你们都学会了。现在我们再去乡下人家人家,一定不会迷路了。快,拿起课本,再快速的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在乡下人家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来,开始读。 师:同学们的读书习惯真好,还会圈圈画画,真棒! 师:快速的读一读,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师:读完了吗? 师:哦,读完了,好,那赶快把笔放下,用行动告诉我你已经好了。同学们随着课文我们来到了乡下人家,最先到了哪啦?一起说吧,到哪啦? 生:屋前(学生齐声回答) 师:在屋前看到了什么?生6:在屋前看到了一瓜架 师:谁也能像他这样清清楚楚的告诉大家: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生7:我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看见了许多花,有芍药、风仙、鸡冠花,大理菊。 师:好,看乡下人家种瓜种花,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 生:1、2自然段(学生齐声回答) 师:除了门前种花,还有呢?生8:还在屋前屋后养鸡 师:你看看第二自然段,它说完了吗?(教师引导) 生8:第二自然段还有在屋后种了许多鲜嫩的笋 师:对呀,第二自然段我们看到了门前有许多什么?生:花(学生齐答) 师:花,屋后呢?你刚才还看到了?(教师询问生8) 生8:还看见了屋前和屋后有母鸡、小鸡和雄鸡。 师:嗯,这是乡下人家养鸡的情景,还看到了?谁说说? 生9:我还在屋前的瓜架上看到了青的红的瓜。 师:哦,你看咱们都走到前面去了,你被它屋前的风景迷住了,脚步停了,再往前。 生10:我还看见了一条小河,里面有很多的鸭子。 师:这养鸡养鸭的情景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生:3、4自然段(学生齐答) 师:还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啦?生11:我在夏天的傍晚看到了天边的红霞和向晚的微风。 师:是的,乡下人家还在哪儿,干什么啦?(教师引导生11) 生11:乡下人家还在门前天高地阔的吃饭 师:还有呢? 生12:在秋天的时候,纺织娘还寄住在他们的瓜架上。 生13:我还看见了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师:你也看见了,是的,大家都看见了。纺织娘寄住在瓜架上,她唱起歌来的时候,人们就怎么啦?生: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学生齐声回答) 师:是呀,这是人们生活的场景,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生:5、6自然段。(学生齐声回答) 师:你看,作者按照这房前屋后的顺序把乡下人家的风景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同学们,兜了一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生14:我感觉乡下人家的生活非常丰富多彩。 师:还有呢? 生15:他们愿意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他们的幸福生活。(后半句为教师补充) 师:还有呢,其他同学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6: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到处都充满生机。 师:和我们住的城里,怎么样?一样吗?生17:和我们住的城里截然不同。 师:是呀,课文的作者也有着这样的感受,有一个自然段写出来了,找到了没有? 师:哪一段?生:第7自然段。(学生齐声回答) 师:我们也把它请出来。(教师出示第7自然段文字的课件:“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来,读一读,肯定会有两个词跳入你的眼中,自己读读。 师:跳出来了吗?哪两个词?生:独特,迷人(教师板书这两个词) 师:同学们,请你再读读,它们什么意思呀? 师:谁知道了?什么意思呀?什么是“独特”呀? 生17:“独特”就是说它的风景跟城里截然不同。 师:是的,那“迷人”呢? 生18:“迷人”就是这个景色能让人流连忘返。 师:嗯,特别的吸引人。 四、细读文字(一、二自然段)(约24分钟) 师:在乡下人家,他们的房前屋后,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着一道和我们城里风光不一样的,十分吸引人的风景。那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本,到语言文字中,去读出这份独特迷人。 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请你默读这两个自然段,画出描写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这句子的旁边。 师:好,谁来和大家交流你的学习体会呢? 生19:请大家跟我看第一自然段:“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我画的重点词是“装饰 ”,因为在城里,特别漂亮的东西才能叫做“装饰”,而在乡下普通的青、红色的瓜就被称为“装饰”,所以我认为乡下人家特别美。  师:你看这位同学真会学习,读着课文找到了重点句,还找到了关键词。我们看看这一句。(教师出示课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    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乡下人家是用什么装饰的,她已经告诉大家了,用什么呀?  生:青、红的瓜(学生齐声回答)  师:而且这“装饰”是怎么样的? 生:别有风趣的(学生齐声回答)  (教师出示课件,“别有风趣”变成了红色)   师:那么乡下人家这装饰别有风趣在哪儿呢?同学们请你联系这个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话,来说一说,读一读,看看别有风趣在哪儿?  师:谁来说说?  生20:我们一般都是住在非常大的房子里,可是乡下人家就住在一个小院里,房屋很小。  师:房屋很小,但是…… 谁能接着说?  生21:但是他们却腾出一片空地来,在屋前的场地上种了好多瓜。  师:这些瓜是怎样的,你把这句话读一读(教师引导生21)   生21: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师:哦,这样的装饰是别有风趣的,还有补充吗? 生22:我认为这样的装饰是很可爱的,在我们城里也许看不到那么自然的,可爱的别有风趣的东西。 师:哦,因为这些装饰是乡下人家土生土长的,让人感觉非常的自然,非常的亲切。谁还有补充? 生23:因为我们住的楼房都是把装饰挂在门前,而他们却是把那些装饰,那些瓜都挂在了房屋上。 师:是呀,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青、红的瓜构成了一道乡下人家别有风趣的装饰。春天来了,你仿佛看见棚架上怎么样? 生24:结出了很多嫩绿的芽 师:哦,长出新芽来了。夏天到了,这棚架上?生25:棚架上就结出了小瓜。 师:是的,秋天到了呢?生26:秋天到了,这些小瓜就成熟了。 师:同学们,你看这些装饰是从开花到结果慢慢地在成长,在变化,它们是有… 什么的? 生:生命的。(学生齐声回答) 师:同学们,你再来读读这句(教师出示课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看看作者又是怎么样把这种生命写出来的?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呀?谁读出来了,体会到了? 生27:我觉得作者是用青、红的瓜还有碧绿的藤和叶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竖着两根大旗杆作对比 师:哎呀,真能干,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生:发现了。(学生齐声回答) 师:是的,你看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和竖着的大旗杆你们见过吗?生:见过 师:是这样的吗?(教师出示图片)什么感觉? 生28:我感觉这种装饰是非常呆的,比乡下人家门前的瓜、藤根本比不上。 生29:我觉得石狮子和旗杆每天都是一样的,看了几天就会腻;而乡下人家种的瓜,种了几天就会长,一直都看不腻。 师:因为它们是有什么的?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是富有生命力的,不像石狮子和大旗杆这样一成不变。课文的作者这样一对比,就让我们读出了这瓜和藤的什么呀?这一对比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瓜、藤的可爱,那你能读出这份可爱来吗?来,自己先试试。 (教师请学生示范朗读,教师适时作出评价并指导)(教师请学生齐声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真能干,在这样对比阅读中,读出了乡下人家屋前装饰的独特和迷人。欣赏完了屋前,咱们再到门前去看看,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谁找到了句子? 生30:我找的句子是第二自然段:“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我从里面“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学生有些停顿,回答出现了问题) 师:有问题是不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读读这两个词。(学生齐读这两个词语) 师:这两个词看似是相互矛盾的,这是为什么呢?不急,咱们再读读句子,看看能不能读出答案。为什么朴素中还带着几分华丽呢,这份美独特在哪儿呢? 生31:因为它虽然朴素但是也很华丽,朴素中就带着一点点华丽。 师:我还是不明白,朴素在哪儿呢?华丽又在哪儿呢? 生32:因为他说门前的草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他种的花种类非常多,颜色也非常鲜艳,所以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师:哦,我懂了,花多鲜艳她觉得就是几分华丽,那这些花都谢了的时候,不就不美了。不鲜艳了吗?不华丽了吗? 生33:“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是说明那花本来就是很漂亮的,但这些花都是很普通的花,到哪儿都能见到,不用装饰就能显出它们自己的漂亮,所以这就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师:他把“朴素”读出来了,是因为这些花很普通,而且还非常随意的种在哪儿?乡下人家的什么地方?生33:场地上 师:是的,那么“华丽”呢,这几分华丽又是哪里看出来的? 生34:我从“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知道的,每个季节它都有花会开,人们都可以欣赏到花朵的美丽,所以我认为它很华丽。 师:哦,原来这是一种一茬儿接着一茬儿的美呀。同学们,你们看(教师在课件中出示美丽的鲜花)。春天到了,粉红的什么花开了?生:芍药花 师:春末夏初的时候?(生答“凤仙花”);夏天到了?(生答“鸡冠花”);秋天来了?(生答“大丽菊”) 师:这些花,一个季节接着一个季节的开,开的花很美,(出示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闻一闻,房前屋后还弥漫着一阵阵?生:花香 师:从“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读出了这花的几分华丽。乡下人家,虽然这些花很普通,随意的种在门前,可是它们的绽放依然给乡下人家带来了几分华丽。这就是课文中说的“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作者也正是用这么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让我们体会到了乡下人家门前这一派? (学生齐声回答“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谁能来赞美它? (教师请学生试读屏幕上的这段文字:“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并适时做出评价与指导) 师:那么,乡下人家的屋后景色又是如何?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   (教师出示课件:“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谁来交流你的体会? 生35:我认为这是充满生机的,我从“探”字这个字里体会出来的。春笋都是在下完春雨之后从土里生长,“探出头来”就把它写作了一个可爱的娃娃,所以我认为它是充满生机的。 师:你真会学习,从作者写的这个“探”字当中读出了这么多体会。 生36:笋是指一种植物而已,可是作者用拟人来写笋,所以我觉得它充满了生机。 师:作者是用拟人写的,同学们,你们读出来了吗?那如果你就是这探出头来的笋芽儿(教师出示竹笋图片),现在看到了什么呀? 生37: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师:这时的心情怎么样?(师引导生37)生37:很高兴 师:你来读读(教师引导生37朗读)  (生37朗读课件中的文字:“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一个淘气的笋儿读出来了,其他笋儿,你的心情又是怎样啊? (教师请其他同学朗读屏幕上的这段文字文字,并作出及时的评价) 师:作者用了一个“探”字,一个拟人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笋芽儿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破土而出的那可爱的劲儿,是吗?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学生齐答) 师:来,带着喜爱之情自己读读。 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生38: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笋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充满生机的景象。 师:还从哪个词读出来的?(教师引导生38)生38:从“常常会看见”读出的。 师:他看见许多笋探出头来了,你还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生39:我看到了许多笋娃娃在蒙蒙的细雨中,高兴的探出头来,冲着我微笑。 师:哦,许多笋娃娃探出头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读出来了吗?一起说。生:成群(学生齐声回答)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笋芽儿探出头来了,这真是一派?生: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来吧,笋芽儿,咱们一块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文字:“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同学们,在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瓜啊藤啊,还有花啊竹啊,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我们到了乡下人家随处都可以看到, 但是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却读出了它们的几分独特和迷人,难怪作者要这样的赞叹(教师出示课件:“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一起读。 师:这么美的风景,想不想记在心里?生:想(学生齐答)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一、二段文字中,有哪些是你特别喜欢的,赶快背一背,把它积累下来。 (教师请学生展示背诵成果,并作出评价) 师:真能干呀,同学们,下一节课我们还要像现在这样,用读着课文、想着画面,抓住重点的句子和词语来细细品味的方法,读读后面的课文,看看作者又是怎么样写出其他风景的独特、迷人的,好不好?4.1.1教学活动
Tags:乡下,人家,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