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十五夜望月ppt及配套教案和课堂实录

日期:2017-1-17 14:05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十五夜望月ppt及配套教案和课堂实录,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懂诗歌,体会诗中描写的景色特点,感受诗歌营造的氛围,体悟诗歌抒发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式地通过朗读、想象、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怀人情思


 

2学情分析 评论

1、《十五夜望月》面对的是一群初离家庭、寄宿学校的学生,教学时间也大约在中秋节之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较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氛围和情感,感受传统中秋的文化特色。

2、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的孩子对情感的体验更敏锐、更细腻、更准确、更透彻。同时,学生还保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较适合通过想象法来把握诗歌。

3重点难点 评论

对诗歌景物特点的把握,氛围的感受,情感的体悟是重点。诗歌鉴赏方法的学习是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评论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圆月)。确

实,圆月,是中秋的象征。这天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大家把课本翻到109页。一般来说诗歌是所有文体中最短小的,但是别看它们是小身材,其实有大味道呢。诗歌语言因高度凝练而充满丰富的形象和意义,要我们花大力气去体会。所以,我们今天这节课如果能够把《十五夜望月》这首短小的诗真正读懂,读通,那就是同学们的成功了。这首诗的题目或者还可以写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板书课题)(解题,见注释,注意古代以官职来称呼别人的文化习惯)

活动2【导入】初读诗歌,明确题材 评论

师:有没有同学乐意先来帮我们大家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吗?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古诗咯。问题是从文体上说它属于诗歌中的哪一类?(七言绝句,另有五言绝句,八句四联律诗。格律诗)

活动3【讲授】跟读诗歌,初步把握 评论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声音响亮,而且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已经迈出了读懂诗歌的第一步。诵读是理解诗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氛围,有的需要浅吟低诵,有的需要放声朗诵。下面请同学先听一遍本诗的朗诵,去初步了解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内容。

生听读

师:下面我们跟着录音一起来读这首诗。

生跟读

师:用一句话分别概括诗歌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

(描写了诗人十五夜望月时看到的院中景象)

(抒发了诗人怀人的思绪)

活动4【讲授】发挥想象,欣赏景色 评论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字面疏通:庭院中的地面白色一片,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无声地沾湿了绽开的桂花。

2、师:要真这样干巴巴的解释可真是把这首诗给糟蹋了,我们大家都不愿意吧?同学们能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你最优美的散文化的语言来为我们描绘诗人想要描绘的景象?(150—200字左右,写在练习纸上)

3、附近的同学交流,推荐出最优秀的,朗读交流

活动5【活动】品位重点 评论

结合学生的练笔教师提醒学生想象的注意点:要仔细推敲联想,同时要注意想象的合理

“地白”:诗人写院中的月色,不着一“月”字,哪里体现出是描绘的月色呢?只用了“地白”二字,却给人澄澈、空明之感,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李白的那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净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结合例文扩展想象)

“树栖鸦”:同学们想一想,树栖鸦的景象是诗人用眼睛看到的吗?那他是怎么知道的呢?既已夜深,在明月之夜,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息,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应该是凭听觉感受出来的吧。这也恰恰用这种音响变化,来烘托出当时月下小院的静谧安宁。大家觉得这样的想象有没有合理性?至于对于鸦鹊梦境的猜测,我们可否替诗人做此想象呢?这个问题暂时留在这里,等全诗看完了,我们再来讨论。

“冷露无声湿桂花”:作者怎么会发现露水沾湿了桂花,怎么会知道露水是冷的?“冷”是一种触觉,我们可以合理地想象诗人是如何接触到那清冷露水的过程。一个冷字,不仅是在说露水,也在说当时整个的环境,清秋的深夜,似乎连空气都是冷的。我们的想象、联想还要往前,如果你愿意,可以想得很远很远。人间的桂花被浸润了,那么举头望明月,那个悬在头顶的月亮里的影影绰绰的桂树呢?生活在桂树周围的那些人呢?

活动6【活动】知人论事,体味情感 评论

1、要有意识地去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帮助我们去理

解诗歌的主旨

2、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在朗诵中加深情感体验

活动7【练习】小试牛刀 评论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①李贺:唐代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虽家道没落,但

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后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②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

2、联系诗人的生平,说说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Tags:十五,望月,ppt,配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