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互动交流分享智慧

日期:2015-1-14 09:06 阅读:
    互动交流分享智慧
    思想品德课程团队
    昨天下午16:00至18:00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团队组织了一次在线研讨.7600多名思想品德课教师相约网络,共同分享同伴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教学感悟和教学智慧,在真情的对话与交流中使经验智慧闪光,不仅升华了思想,激发了动力,而且还增进了情感,收获了友谊.
    如何使在线研讨发挥最大作用?如何使老师们真正通过研讨实现互动的最大价值?经过反复讨论,课程团队根据一线教师的要求,最后形成在线研讨方案:围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处理课标、教材、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关切"这两个话题展开讨论,课程团队分四个房间与教师在线交流.
    下午14点30分,课程团队就进入研讨区做好上线前的准备工作.就这两个话题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课程团队成员从老师们的需要出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线研讨房间开放后,老师们围绕今天的研讨话题积极参与,热烈发言.在这里,有教师个人独特观点的绽放;在这里,有教师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在这里,更有教师教育激情的释放.评论一条条出现,屏幕一次次被刷新,短短的两个小时,老师们共发帖60000多条.
    网络连接你和我.通过本次研讨,老师们对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处理课标、教材、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澄清了疑惑,提高了认识.
    课程团队专家组组长周家亮老师对老师们的发言认真阅读,对老师们的疑问详细答复,并对研讨的话题发表了具有指导性的观点:
    课程标准,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课程实施中处于最上位,是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这一依据可以说是根本性的,是课程实施的总指令.我省做过思想品德教材,参与者都深切地体会到,教材的编写,首要的要依据课程标准,凸显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理念,实施并落实好"课程内容"目标,反映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建议等,然后才是创新教材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形成个性特点的问题.教材编写如是,教学何不其然?
    现在,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所认识.我们已经意识到学习、研究、把握课程标准,是做教师最需要做好的基本功,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了然于胸.因为,标准是相对固定和稳定的,但达到标准的路径和呈现的教学内容则可以是多样的,有创造性的.事实上,再好的教材对于实施思想品德课程都是 有若干不足的.
    教师的教学有一个树立新的教材观的问题.实际上,一位优秀的、一流的教师,他会在学习掌握好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参考若干版本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实际,创造出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教材,甚至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也能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材,用于教学,使教学更富有成效;一位比较好的教师,他会依据课程标准,整合几套教材去实施教学,整合几套教材同样离不开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把握,不然的话,就会失去整合的基本线索和标准.而一般的教师、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会把课程标准置之脑后仅局限于去教一个版本的教材.哪种教学实施效果好,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我们要做哪一类教师?
    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不仅近表现在对课程内容的规定和要求上,还表现在对教学路子、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的规范和引领上.例如,我们理解了思想品德课的几个特性,就会明了应该上成什么样的思想品德课;我们理解了课程理念,就会作用于教学资源的运用、转变教学观、践行新方式;我们真正理解了其教学建议的倡导,可以说就直接知道教学怎么办.
    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例如诸城市贾悦镇孟疃初级中学丁文才 <http://cz1202.qlteacher.com/Student/60329030>老师谈到:
    我对课标、教材、教学三者的关系的认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达到课程要求的依据.教材是教材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教学者实施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是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教育实施者在掌握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两个小时是短暂的,在线研讨房间虽然关闭了,但是我们意犹未尽,看着老师们的精彩发言,深受感动.通过在线研讨,我们都有很大的收获.在线研讨,让我们一起成长.

Tags:互动交流,分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