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研修学习引发的对课外阅读教学的思考 威海市荣成二十七中学 张霞 为期六天的暑假远程研修转眼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经历了专家报告及混合式课例研磨视频的引导式学习,让我对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教学有了些许的感悟,借着夜晚的灯光将几天来的感想与思绪捡拾和整理,敬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指正。 感悟一:要改变以往的完全放手给学生、无重点的读,变为让学生有选择性的重点读。从初一到初四,每年都有几篇必读篇目,初三也不例外,但是初三年级的教学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长篇巨著,茫茫书海,短时间内,学生没精力,没必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经典。我的想法是,立足课本,向外辐射,拓展性阅读。课本涉及到哪部作品的内容,就安排学生有选择性、针对性地阅读哪部作品。例如:在读《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的时候,把任务降到最低,让学生每晚回家读一章节,然后做概括,在读书交流会上做个人展示,同时将在阅读中发现的重要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考问同学,这样做到了相互监督,相互检查。 感悟二:要改变以往的只注重知识的获得,变为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以往的课外阅读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注重知识点的获得,有时候甚至打印几个小题背背即可,但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很少,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所以我尝试着改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批注法、赏析法、提纲挈领法、心得体会或感受法。对于小说,可用赏析人物法;对于散文、诗歌,也可用朗读法、批注法、心得体会法等;当然,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要做到人人有笔记。古人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对学生有很大的好处。把课外阅读中的精华摘录下来,以后反复体味,渐渐消化吸收,成为课内学习的养料,促进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如果你拥有一本内容丰富、设计精致的读书笔记,等于拥有一片色彩缤纷的小天地,拥有一份自得其乐的好心境。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有了它,学生便在不自觉中走近语文了。 感悟三:要改变以往的重布置、轻落实,变为有放有收,任务落实到位。课外阅读笔记一周一查,常抓不懈。检查包括:阅读内容是否合适、材料摘抄是否准确、数量是否充分、书写是否清楚。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和完善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贵在有得,做读书笔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学生做到每周必写读书笔记,对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和胆小内向的同学,多加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有信心参加到课外合作阅读中来。要做到周周交流。每周开展一次读书笔记交流活动,这一活动我体会到的效果:刺激疏于阅读摘录的学生多读多记;沟通学生之间的联系,活跃学习气氛。有时教师也参与读书交流,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告诉学生,把自己大量的读书笔记提供给学生,这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不仅仅是增广学生知识,更是一种重于言教的榜样的感召力和师生之间的融洽。 总之,因为有了远程研修中的课例学习,让我深刻领悟到只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才能有效的面向全体学生,获得课外阅读教学丰收。当然,对课外阅读交流的形式及评价的合理运用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去研究与探索。 Tags:研修,学习,引发,课外阅读,学的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