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

24*麦哨ppt课件和教案评析

日期:2017-2-9 10:10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24* 麦哨ppt课件和教案评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新设计 评论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悟中促读。

2教学目标 评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评论

教学过程:

 一、聊天激趣

自古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王维他们都曾向往田园生活,田园生活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 展示图片)同学们,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美)乡村不但景美,而且还有许多好玩意?

你们有哪些好玩的吗?(钓鱼、划船、斗蟋蟀……) 

 2、引出课题,板题:麦哨(齐读)

3、理解课题:你知道什么是麦哨吗?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陈益,一同走进农村,去聆听麦哨那美妙的声音。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字词,这些生字词都会读吗?

 湖畔  肚兜  麦穗儿    包裹  嚼嚼  直沁肺腑  撩起

 多音字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乐、似)

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三、自学探究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3—6自然段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哪些画面?(湖畔割草、田野丰收美景、草地玩耍、嚼吮茅茅针)

2、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并写上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

 四、学习反馈,指导朗读

(一)课文3—6自然段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哪些画面?(湖畔割草、田野丰收美景、草地玩耍、嚼吮茅茅针)

 (二)其中“湖畔割草、草地玩耍、嚼吮茅茅针”是描写谁的?(板书:乡村孩子)

“田野丰收美景”又是描写什么的?(板书乡村景色)

 (三)你最喜欢文中哪些句子,为什么?(学生中分析句子,指导朗读) 

1、(活泼、可爱、调皮„„)

A、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B、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C、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男孩子跑到铺满

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2、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

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大家看看,这一段话,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呢?)

 描写颜色、状态比喻句,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总结乡村孩子和乡村景色的特点,并板书:

(可让孩子上台写)

 五、体会写法

 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快乐、无拘

无束……)

 4、自由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这两处描写麦哨的作用。

A、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

里的作用。

B、刚才只是说了麦哨的声音,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

音的特点吗?

教师引导:

A、首尾呼应。比较首尾两段的相同之处,理解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两组词语的意思。

 B、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如:

呜卟,呜卟,呜„„

C、在朗读中体会两段间的不同之处,念好最后一句“传得很远、很远„„”

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的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3、课文中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提示:这两个词是描写麦哨的)只要我们抓

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到文中寻找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四、拓展延伸。

 1、课题是“麦哨”,开头与结尾都写麦哨,但是中间部分都是写孩子们的欢乐,这合适吗?

2、读写结合:麦哨吹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根据板书)引述:乡村的孩子们生活在田园之中,他们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看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他们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口渴了,嚼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是如此地贴近大自然,他们开心地、无拘无束地在田野中玩耍、嬉戏。他们的童年是幸福而又快乐的。

 4、最后再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欢快、柔美的麦哨声。(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5、作业:

 (1)、摘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段落。

 板书:湖畔   孩子(白、彩、红)

 穿的是

 24、麦哨(欢快、柔美)

 田野到处都是浓阴

 看的是湖边青草

 孩子玩的是茅茅针

 嚼的是 附:茅茅针与茅草根

 茅草生长在田岸上、河岸边,冬枯春长,生命力强。茅草长至夏季,开出毛茸茸的白花,春夏之交,青青的花芯长在苞内,又嫩又甜,小孩子们大把大把拔出茅针,剥开来吃。

 冬季,长在地下的茅根很甜,孩子们在割草时便挖起生吃,也可以蒸熟后食用。茅草根煮汤喝可以清热解毒,利尿。

Tags:麦哨,ppt,课件,教案,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