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

24*麦哨优秀获奖教案

日期:2017-2-8 17:25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24* 麦哨优秀获奖教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感情读文。

2、创设诗意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4、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2重点难点 评论

创设诗意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感受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麦哨 评论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捉泥鳅》,出示几张充满童趣的图片)

师:这样的音乐,这样的图片,让你想起了什么?

生:想起了我的童年。

师:是呀!童年就像这歌声,像这图片一样,优美、令人回味。其实呀、老师也非常渴望能回到童年的岁月。童年是什么?你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么样?是否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零碎而模糊?

出示童诗:童年

          童年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墙上腿上的风筝,

追着风筝奔跑的脚步。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嬉戏,

      软软的泥巴甩了一脸。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一个小闹钟,

      滴滴嗒嗒地走着,

让你珍惜每一分钟。

(生默读童诗片刻)

师:是呀!童年如诗如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4课《麦哨》这篇课文,重温童年那久违的快乐。(师板书课题:24* 麦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阅读的文章,请同学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要求、自由学文。

㈠出示读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穗、嚼”等字读音,写好“兜、裹、嚼”等字。

②生分段朗读课文

师:你觉得我们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没有感情;声音不动听……

师:是呀!这读书要是没有感情,就像没味道的菜,没滋没味。书香伴着轻快的旋律,你感受到的乡村孩子生活怎样呢?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啊,你来,谢谢。

(生自由发言)

①乡村孩子非常可爱,非常快乐。

②乡村景色美丽。

③乡村孩子生活天地广阔、自由自在。

④乡村孩子的情感纯朴。

……

师:乡村孩子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都是那样美好!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在作家陈益的眼里,童年是那甘甜清凉的“茅茅针”、柔美的“麦哨”……让我们走进文中去感受。请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特别的美的部分,试着读一读,并说说美在哪里?

(生长时间默读)

师:好吧。我们开始交流。

句①:“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很形象,突出孩子们的欢喜。

 师指导朗读该句。

师:你能再读读这句吗?

(生朗读该句)

师:哪一位再来?

句②: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生1:我觉得这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色彩鲜艳的农家风光世界。

(师用电脑平台为生展现风光图)

师:还有谁也觉得这句很美?

生2:我觉得它写出了即将获得丰收的喜悦景象。

生:这句令我想起了家乡金黄的稻田,农民收割的情景。

师:很好,你的想象很丰富。这景象真得很喜人,让我们怀着这份喜悦来读读这句,好吗?

(生齐读该句)

师:你们看,这是一个很精美的句式,我建议大家把它背下来,好不好?还有哪位同学?

句3: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生1:这里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把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是农村特有的运动场。

生2:我觉得还写出作者对这“运动场”的赞叹与喜欢。

师:对!真好!你能读读吗?

(生2朗读该句)

(师指导朗读,重点词放在“强”、“简直”与“天然”等词上,语气由轻柔到重读,要读出草地柔软,又要读出后半句的赞叹)

句4:“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生1:这句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有过的经历,句子中的动作词用得很准;之前,我不懂得怎样表达,要把它背下来,以后作文可以有用场。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农村孩子聪明、可爱的形象,不像城里的孩子怕这怕那的。

师:你真是个留心生活的孩子。

句5……

小结:乡村孩子的聪明、可爱,乡村的优美田园风光,乡村孩子无拘无束的生活,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还有什么,是我们刚才不了解到的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紧扣课本的阅读提示,深入文本,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点,以读促思,读中悟情,引领学生在探索发现中获得语言提升、情感升华。)

四、研读首尾、感受写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聆听哨声。

出示:《麦哨》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①:“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②:“呜卟,呜卟,呜……”

是谁吹响了那欢乐、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说说你感受到什么?你来,谢谢!

生1:我感受到孩子们欢乐的心情。(板书:快乐)

生2:我感受到乡村孩子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生3:我感觉到哨声很柔美、很欢快。

师:说得很好!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我们课文在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麦哨,你认为这样处理好吗?

生1:好。这是与课文开头呼应,再次写出孩子们的欢乐。

师:对!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或首尾照应。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就像这麦哨声,悠远、绵长……,哨声传递着快乐、幸福。

五、回读课文、积累语文

1、请找出课文中排比、拟人、比喻等句,读一读。

2、读喜欢、感受深刻的段落。

 

Tags:麦哨,优秀,获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