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教学目标 评论 教学目标: 1、读好“渔歌子”、“塞”的发音,正确书写“塞”、“鹭”、“笠”三个汉字。 2、在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明白古诗词中选景物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会有着深刻的寓意。 3、带着自己对词中景物的理解,情感投入地朗读《渔歌子》,并熟读成诵。 4、自主选择,有意识地积累张志和其余四首《渔歌子》中的其中若干首,并由此加深对《渔歌子》词作特点的印象,对读词及破解景物寓意产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 评论 《渔歌子》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首词,在学生对于“词”有了一定程度了解之后(本册第一课中学习过白居易的《忆江南》),他们大体知道“词”有着和“诗”差不多的表达形式,并初步了解了本文的大致形式,但他们只停留于表层的理解,并不能借助资料形成对“词”特点的认识: 首先,在《忆江南》一词的学习中,学生初识了词的短小,文字优美、琅琅上口,便于背诵。而词中描写的内容也为学生所熟悉的江南山水画面,有着亲切之感。而《渔歌子》也同样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景的词,这也可能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再次共鸣。 其次,之前的诗词学习中,学生对其中“意象”的解读有过一定的零星接触,但《渔歌子》整首词中处处都是景,其实处处都蕴着情,这样多的“意象”如果再一味地、陈式化地解读其寓意,会引起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厌烦心理。因此,不如将这“一味的解读”作为自主学习的终极目标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这一年龄段所喜闻乐见的“破密码”的探究方式,“自主品悟”景物背后可能蕴含的情感,从中得到最源真的体验与发现,在宽松自然的学习过程中悟解整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最后,这首词中,张志和用简练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水乡写意图,虽寥寥几句,却动静交合,色彩相叠,高远相交,而具体的物象需要读者靠想象加以丰富,使静止的景物形象而生动,把动态的景物逼真模拟,将作者的人生观、社会观、自然观的认识通解,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现代语句表达出来。学生的情感是否真的可以从自主的语言表达中流露出来?是否真能把内心所得陈述清楚?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有困难的,因为语文本身就有着“意会”的功能,只有当他们内心积累了“言达”的基本语素之后,方能落花流水般自由抒发。因此,当他们能将自己内心的情与意通过“忘情投入”的朗读表达出来时,即是学习效果显现所在。 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中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情感投入地背诵《渔歌子》。 2、对《渔歌子》词作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读词及破解景物寓意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谈话部分 评论 1.和同学们聊聊与古诗词有关的话题,如: 平时喜不喜欢读古诗词。 积累了哪些古诗词。 愿不愿意背给老师同学们欣赏欣赏。(请学生独自起立自主背诵。) 教师出题学生背《望洞庭》、《忆江南》、《寻隐者不遇》。 2.在“诗”与“词”的变化过程中,进行对比发现。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还可以这样读: 松下问, 童子言: 师采药去。 只在此, 山中云深, 不知处。 据你所知,诗和词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引申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1.常言道“诗词不分家”,聚焦:诗词中的景物是不能乱用的,也可以说每个景物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密码。 提出本课将用这样的“解密”读词的方法,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
活动2【讲授】一、读顺词 评论 1.跟老师读好词牌名“渔歌子”,其中“子”读第三声。 2.知道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本名张龟龄,质疑:志和这个名字是皇帝赐给他的。至于为什么赐他这个名字,读完他的作品你可能就有答案了。 3.看黑板上老师抄写的《渔歌子》,“塞”、“鹭”、“笠”三个生字用红粉笔标示:如果你已经掌握了,放声读上几遍;如果你还不确定,就拿起笔在生字栏边上认认真真地练上一个。 4.完成后自由朗读这首词,遇到问题举手提出来。 学生自由练习读词,教师巡礼。 5、指名单个学生练读,正音反馈后全班齐读。
活动3【讲授】二、读对词 评论 1.教师范读《渔歌子》,读出词本该有的停顿、节奏。 2.请学生将自己读的与老师范读进行对比,自主发现。 3.学生自主思考: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有停顿,如何停顿效果会更好? 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4.把自己体会到的读法用到实践中去,自由练读后与同桌互相交流着读。 5.男生齐读,女生评价;女生齐读,男生评价。
活动4【活动】三、读好词 评论 (一)找找词中哪些景物背后可能会隐藏着密码。 1.提出想不想读得更上一层楼?那先得“不读”,然后静下心来找一找这首词中,会不会也有像《寻隐者不遇》中“松下”那样带着密码的景物,圈一圈。 学生静心寻找,教师巡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在黑板上抄写的词边上适时打上问号。 (二)探索景物背后的密码。 1.教师示范破解“白鹭”背后的密码。 (1)你知不知道白鹭是一种怎么样的鸟? (2)西塞山前就只有白鹭鸟吗? (3)播放课件,配合音乐、图片感知其中一种自由自在,悠闲快活的生灵。 (4)现在,白鹭在你眼中还是刚才你们眼中的那种鸟吗? 随着学生再次交流时的感受及表达适时板书,如“自由在自”等。 2.像老师这样,用圈一圈、写一写的方法,破解自己眼中可能隐藏着密码的景物。提示学生利用好手头的资料,试着去解开这些景物背后的密码。 如果你觉得有话想说了,那就大胆地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小组交流中。 3.交流自己所发现的密码。如: “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绿”、“青”、“肥”…… 重点关注: 色彩的柔和:青、绿、黄(鳜鱼)、白(白鹭)、红(桃花)…… 环境的清和:微风吹抚着雨丝,打落在天地间…… 心态的宁和:桃花源中的“非人间”,是一个美丽、和平、安宁的世界…… 4.看看词里面的这些密码,破解了之后,把它们和到一起、酝酿一下情绪,把自己的感受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1)学生自由投入地深情朗读。 (2)请单个同学读:你们从他的读中听出他的内心的体会了吗? (3)师生共同交流感受。 5.作者在哪里? 所有读到这首词的人都认为它很美,美得就是幅浓妆淡抹的山水画,作者张志和在不在这幅画中? (1)学生自由交流。 (2)交流张松龄的《渔歌子》: 乐在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桧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里且须还。 读了这首词,刚才那个问题有答案了吗? (3)出示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现在答案是不是更清晰了? 6.回看“志和”之名:这首词读到现在,你知道皇帝为什么赐他“志和”之名了吗? 7.回看“不须归”的密码:这位渔翁为何不想回去? 交流可围绕板书进行: 动和天心,地和地意。 世间一切“和”的东西,都是“美”的。
活动5【练习】四、读更多词 评论 其实张志和在隐居其间共作了五首《渔歌子》,我们学到的只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课件了示还其余的四首。 (1)请你自由读一读,任选其中一首,把它抄录到《补充材料》边上。 (2)学生抄写,老师巡视。 (3)交流为什么选择这一首抄录。
活动6【作业】五、布置作业 评论 课后用课堂上的破解“景物背后密码”的方法自己读抄录下来的《渔歌子》,把自己的发现与感受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Tags:渔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