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课堂实录【2】,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1、读好“渔歌子”、“塞”的发音,正确书写“塞”、“鹭”、“笠”三个汉字。 2、在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明白古诗词中选景物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会有着深刻的寓意。 3、带着自己对词中景物的理解,情感投入地朗读《渔歌子》,并熟读成诵。 4、自主选择,有意识地积累张志和其余四首《渔歌子》中的其中若干首,并由此加深对《渔歌子》词作特点的印象,对读词及破解景物寓意产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 评论学情分析: 《渔歌子》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首词,在学生对于“词”有了一定程度了解之后(本册第一课中学习过白居易的《忆江南》),他们大体知道“词”有着和“诗”差不多的表达形式,并初步了解了本文的大致形式,但他们只停留于表层的理解,并不能借助资料形成对“词”特点的认识: 首先,在《忆江南》一词的学习中,学生初识了词的短小,文字优美、琅琅上口,便于背诵。而词中描写的内容也为学生所熟悉的江南山水画面,有着亲切之感。而《渔歌子》也同样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景的词,这也可能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再次共鸣。 其次,之前的诗词学习中,学生对其中“意象”的解读有过一定的零星接触,但《渔歌子》整首词中处处都是景,其实处处都蕴着情,这样多的“意象”如果再一味地、陈式化地解读其寓意,会引起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厌烦心理。因此,不如将这“一味的解读”作为自主学习的终极目标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这一年龄段所喜闻乐见的“破密码”的探究方式,“自主品悟”景物背后可能蕴含的情感,从中得到最源真的体验与发现,在宽松自然的学习过程中悟解整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最后,这首词中,张志和用简练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水乡写意图,虽寥寥几句,却动静交合,色彩相叠,高远相交,而具体的物象需要读者靠想象加以丰富,使静止的景物形象而生动,把动态的景物逼真模拟,将作者的人生观、社会观、自然观的认识通解,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现代语句表达出来。学生的情感是否真的可以从自主的语言表达中流露出来?是否真能把内心所得陈述清楚?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有困难的,因为语文本身就有着“意会”的功能,只有当他们内心积累了“言达”的基本语素之后,方能落花流水般自由抒发。因此,当他们能将自己内心的情与意通过“忘情投入”的朗读表达出来时,即是学习效果显现所在。 3重点难点 评论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中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情感投入地背诵《渔歌子》。 2.对《渔歌子》词作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读词及破解景物寓意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谈话部分 评论1、和同学们聊聊与古诗词有关的话题,如: 平时喜不喜欢读古诗词。 积累了哪些古诗词。 愿不愿意背给老师同学们欣赏欣赏。(请学生独自起立自主背诵。) 教师出题学生背《望洞庭》、《忆江南》、《寻隐者不遇》。 2、在“诗”与“词”的变化过程中,进行对比发现。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还可以这样读: 松下问, 童子言: 师采药去。 只在此, 山中云深, 不知处。 据你所知,诗和词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引申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常言道“诗词不分家”,聚焦:诗词中的景物是不能乱用的,也可以说每个景物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密码。 提出本课将用这样的“解密”读词的方法,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 活动2【讲授】课堂教学部分 评论一、读顺词 1.跟老师读好词牌名“渔歌子”,其中“子”读第三声。 4.学生自由练习读词,教师巡礼。 5、指名单个学生练读,正音反馈后全班齐读。 二、读对词 1.教师范读《渔歌子》,读出词本该有的停顿、节奏。 2.请学生将自己读的与老师范读进行对比,自主发现。 3.学生自主思考: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有停顿,如何停顿效果会更好? 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4.把自己体会到的读法用到实践中去,自由练读后与同桌互相交流着读。 三、读好词 四、读更多词 其实张志和在隐居其间共作了五首《渔歌子》,我们学到的只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课件了示还其余的四首。 (1)请你自由读一读,任选其中一首,把它抄录到《补充材料》边上。 (2)学生抄写,老师巡视。 (3)交流为什么选择这一首抄录。 活动5【作业】课堂教学部分 评论五、布置作业 课后用课堂上的破解“景物背后密码”的方法自己读抄录下来的《渔歌子》,把自己的发现与感受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Tags:渔歌,课堂,实录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