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

渔歌子ppt课件和公开课教学设计模版

日期:2017-2-8 14:01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课件和公开课教学设计模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正确书写“箬笠”等词。

学习词《渔歌子》,体会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背诵《渔歌子》

2学情分析 评论

学生对于学习古诗词已有一定的基础,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质疑,体会词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评论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揭题,走进《渔歌子》 评论

1、谈话引入,揭题。

2、简介“词”。

活动2【讲授】读正音,字字落实 评论

读正音,字字落实

1、出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检查交流。

三、二读得韵,琅琅上口

1、过渡,明确诗词诵读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

3、交流反馈:指读(以评价促提升),齐读。

四、三读见画,历历在目

1、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物?

2、听课文录音,想象说话:我仿佛看见了---/我好象听见了---

3、配乐,写话,画画。

4、交流展示,齐读课文。

五、四读悟情,心心相印

1、走近词人张志和。

师:短短27个字,我们想象出了一幅美丽的画,这就是读诗词的好方法。读懂了词中画,我们再来品品词中人。词中哪一句写人?

(课件出示渔翁画面)

师:我们只能看到渔翁的侧影,你能想象此时此地此景中渔翁的神态、动作、心情吗?

2、初识不归情。

师:课前老师反复读这首词,读着读着,这首词在我脑海中只剩下三个字,你们能感觉到是哪三个字吗?

师:“不须归”的意思是——?  那“不须归”的理由是——?

师:不须归呀不须归,张志和情不自禁就吟出了这曲渔歌子。你听,作者一边垂钓一边还吟唱着呢——你就是张志和你觉得怎样吟能表达你的心情就怎样吟。

指读。(鼓励,引导学生声情并茂诵读)

过渡: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这位陶醉在青山绿水间的渔翁是个怎样的人呢? 学习一首诗词,不光要读懂字面的意思,还要走近一位作者,解读一种生活,阐释一段历史。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张志和。

3、探作者,感悟不归情。

动画展示,师旁白。

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唐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他归隐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纷乱之中。在这样的情势下,他因无力佐治,只得避居江南水乡,以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寄托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唐肃宗曾派人寻找与他,但是都没有找到。

师: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再来看这首词,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归”字还仅仅是回家么?  

师: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

(课件出示词: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同学们读读这首词,你能读懂哥哥想对弟弟说什么吗?

师:我们来学学这两兄弟和诗吧。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做哥哥。你们吟我来和。

师: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说明你志不在鱼,你到底在钓什么哪?

六、课堂延伸,魅力《渔歌子》

Tags:渔歌,ppt,课件,开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