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日期:2017-2-8 13:37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生字词。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感情。

2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并通过学习积累了很多诗词,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这首词内容浅显,教学这首词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词境、悟词情获得审美感受。

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读出词的韵味,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设计 评论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
1. 出示《小儿垂钓》。学过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吗? (小孩子在钓鱼。)                                                                                                                                                                           

2.师: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去感受他的钓鱼世界。(板书:渔歌子  张志和)

师:咱们先来读读“渔歌子”。(生读)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还有渔歌子。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比如,渔歌子,你会想到什么?

(设计理念:《小儿垂钓》这首诗早已出现过,从学生耳熟能详的钓鱼诗引入,引出课题《渔歌子》。)

3.介绍张志和:

师:咱们再来读读作者的名字。(生读),孩子们,每个名字都有内涵,就像咱们班的……,刚下课和他聊天,他说他的名字有……含义。这首词的作者是---张志和,你觉得这个名字可能有什么意思呢?谁愿意来猜一猜?

其实,张志和这个名字的来头可大啦!他的名字是唐朝皇帝起的,。张志和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并写了一份折子给唐肃宗,唐肃宗看了,觉得这个小伙子太有才了,就封他做了大官,并赐他一个名字“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板书:心志平和)

(设计理念:了解诗人张志和,从名字意境入手,为诗词教学做铺垫。)

二.诵读词文,赏析词义。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近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次,要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就很了不起。好,现在开始读吧!

过渡语:孩子们读得真认真啊,看来这首词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你。老师想看看是不是每个字词都过关了。

1、检查字词
       sài                   ruò lì  suō

出示: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桃花流水、斜风细雨   (指名朗读)

 塞:多音字,组词;

箬笠、蓑衣: ①小火车读准音。②师:见到过箬笠、蓑衣吗?(出示图片)这就是箬笠、蓑衣。这是古时候的一种雨具。可它明明是黄色的,为什么说青箬笠,绿蓑衣呢?(再出示雨中垂钓图)

桃花流水、斜风细雨:这两个词要读得像画一样美。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图片、朗读理解词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2、指导朗读

出示《渔歌子》

(1)读流利

   ①师:谁愿意第一个来读?

    ②师:哪位同学读得比他更好?挑战一下。

(2)重音、节奏

出示标好重音、节奏《渔歌子》

 师:老师这里帮大家标出了轻重音和停顿符号,试着自由地读一读。(生读)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更加有板有眼了,想读给老师听吗?(想)(生读)

 (3)师生配合

   ①师:你们读得太棒了!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啦,欢迎吗?你们读黑色的,我读绿色的。注意听清楚我是怎么读的。

   ②师生调换读。

 (4)齐读

师: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善于读书的,让我们再一起朗读读!

(设计理念: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诵读过程中,先让孩子读正确。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通过自由读、交流读、师范读指导学生要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三.词中赏画

1、师: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张志和的好朋友,夸张志和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闭目,听老师配乐朗诵)
 2、师: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生朗读)
3、师:读得有点儿画面的味道了,这样吧,拿起笔在词中划划,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交流)(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风、雨)
4、师: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预设: 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葱葱的,虽然词中没有写到山的颜色。
     师:好,透过词看颜色。
   生:粉红的桃花一大片。还有白鹭和蓝天的颜色。
     生:流水是绿的,因为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水也绿了。
     生:还有青箬笠,绿蓑衣。……
5、师:这样说着,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再闻闻——
(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
(音乐,师充满感情地叙述)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拿起笔,用心写下你看到的画面,你听到的声音。(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6、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生1:我看到……
 师:等等,你站在哪儿看的?
 生1:站在西塞山脚下,我看到一群白鹭悠闲得飞着,发出欢乐的叫声。桃花声了,粉红的一大片,倒映在水中,仿佛水也变红了。鸟儿在枝头欢快地跳跃着、唱着歌儿,一位老渔翁穿着绿蓑衣,戴着青箬笠,在溪上钓鱼。
 生2:走在小桥上,只看见白鹭在苍翠的西塞山前慢悠悠地飞着,发出悦耳的歌声。溪水唱着歌儿,哗哗地流向远方。吸一口气,还能闻到桃花淡淡的清香。桂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蒙蒙的细雨飘在身上,凉凉的,真舒服。老渔翁就这样静静地垂钓。

……
7、师:这桃花,这流水,这斜风,这细雨,向我们展现了西塞山前一幅美丽的风景图,此景此情,让我们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生:西塞山前白鹭飞……)
8、师:我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他的神情是那么悠闲的,生:是自在的,从容的。生;他是快乐的。……)
9、师: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和自在。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让我们一起吟诵——(生:西塞山前白鹭飞……)

(设计理念:《渔歌子》是一首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的词。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幅画。教学中,留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细读品味、走进意境,学生才能更好地悟得诗情。)

四、走近山水,贴近词人。

1、好一个“不—须—归”啊,同学们,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回去吗?张志和想回去吗?

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流连于山水之间。所以,他才能无比深情的写下——《渔歌子》。

2、 可是,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流连忘返,于是就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送给张志和。出示: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3、 师生劝答,再品词意,再识词人。

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词和词吧。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
生:不须归呀!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

出示句式练习: 因为(              ),所以即使遇到斜风细雨也不须归。

师:弟弟,你为什么不归?(我喜欢这里的美景;我在这里很悠闲自在……)

4、引诵《渔歌子》。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归”进行品词析句,通过和弟弟张松龄的一问一答中,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个愿做神仙不做官的人,也正是有了这样宁静的心态,闲适的心境,眼中才有了这美丽的风景。学生在一再的诵读中,感受情感熏陶。此时通过句式练习写一写:“因为(              ),所以即使遇到斜风细雨也不须归。”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是啊,钓到的可真多啊,看来张志和是不会回去了,他的另一个哥哥张鹤龄又担心他在外风吹雨淋,对身体不好,于是在湖边为他盖了一间茅屋,让他每天都可以安心垂钓。

   从此之后,张志和每天清晨,推开窗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他打开房门,看到的也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样一来,他每天过得都是这样的生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6.总结:

   张志和就这样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棕色的箬笠,蓑衣都成了青色的了。同学们,这就是张志和一生追求的生活境界——心志平和。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千古词人——张志和。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首千古名词——《渔歌子》。

(设计理念:学习古诗词,就要让学生欣赏古诗词,从而爱上古诗词。整个教学环节在重点突出、错落有致中全部结束。教学中,我努力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感悟,去体验。诱导其主动探究,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

 五、板书设计:

                           渔歌子

                                 张志和    心志平和

4.1.2小练笔 评论

写下你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如果能用上这些词就更好了。

山清水秀   青翠欲滴   郁郁葱葱   青山绿水   桃红柳绿   绚丽多彩   五彩斑斓   生机勃勃   悠闲自在   无忧无虑   怡然自得   从容自若  

4.1.3教学活动
Tags:渔歌,第一,课时,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