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特级教师教学实录,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能认识 “塞、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乡村风光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 3重点难点 评论1.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2.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趣味猜猜, 放眼发现, 揭示课题 评论 1.教师出示别名“烟波钓徒”,让学生猜猜他是谁?并相机板书:唐 张志和。课件出示张志和图像,引导学生观察他的衣着打扮,发现他是什么身份? 2.从他的别名,你又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张志和垂钓时的打扮)这时的张志和又成了什么?为什么他会成为打鱼者?他追求的又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从中来寻找答案吧!(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巧妙设计“猜猜”“发现”这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过去学习古诗词的单调乏味,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师生谈话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2.教师配乐范读后请学生自由、大声地把这首词读两遍,要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注意读准加注拼音的词语。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第一步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准确。尤其注意“塞、箬、蓑”的读音。 4.再读词语,第二步读:考考学生对词语“箬笠”“蓑衣”的理解,并总结方法(学习古诗词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注释来帮助理解,也可利用字形的偏旁揣测它的意思,记住它的字形。) 5.教学本课生字“塞、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想出好办法记住它。 6.学生字正腔圆地读读整首词,教师细致及时地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词与诗的区别;初读古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读得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来完成初读目标。】 过渡语:学习会带有疑问,从古到今做学问的人都提倡质疑的精神。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请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活动3【活动】三.走进文本,提出质疑, 想象画面 评论1.引导学生再次对词语进行质疑,理解词义---鳜鱼、不须归。(教师相机板书:不须归)围绕“不须归”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2.全班又一次品读整首词,找出作者“不须归”的原因。 3.学生汇报,教师抓住时机引导,词中具体有哪些景物?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学生一次又一次对文本提出质疑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过渡语: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夸赞张志和的作品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勾勒一幅如此美妙的山水画。仔细一瞧,这画中还带有颜色呢,你们找到了吗?谁来? 4.走进古词所描绘的意境 A(1)学生品词,找出画中颜色---白、青、绿。教师引导“透过桃花,品到了什么?透过西塞山,品到了什么?为什么流水是绿色的?为什么流水又是桃红色的? 师总结:一个流水我们就能品出不同的颜色。可见,诗词就像我们闽南的功夫茶,要慢慢品,就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来。 (2) 让学生畅所欲言,这么多颜色用什么词形容? (3) 学生带着体会,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再次品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人物。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字、词并谈体会,融情想象感受画面的美为走进诗人内心作铺垫。】 B(1) 让学生自由读1、2句,透过词句想象到怎样的画面?要让这些画面能说会笑,能动会跑,还会自由嬉戏! (2) 同桌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的画面。 (3) 反馈交流:谁来描绘一下眼前的情景?(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看到的如诗如画的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白鹭高飞、鳜鱼嬉戏的情景;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出桃花开放的情形;让学生想象,当桃花被风吹落到水面上,这时的鳜鱼又会怎样?) (4) 教师及时总结,细致评价学生的精彩表现后,让学生感同身受:小白鹭们你们在这生活得怎样?小鳜鱼,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小桃花们,你们现在是什么心情呀? (5) 教师总结:可见,这是一个自由、开心、舒适、快乐的世界,你愿意回去吗?张志和愿意回去吗?所以诗人 “不须归”。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1、2句,体会春天的动感和活力吧! (6)展示朗读魅力(只读1、2句):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评价。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方式使学生真真正正地感受到在这样的世界里是多么的自由自在,多么的悠闲自得! 【设计意图: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徜徉在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的画面里,感受作者“不须归”的原因】 C伴随着音乐,教师导语:现在让我们边听边想象,让西塞山的山山水水,自然万物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吧!此时,你就是张志和,此刻你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垂钓与西塞山前,不知什么时候,轻轻地、悄悄地风来了,雨下了,这微微的风,绵绵的雨,把眼前吹得如烟如雾,如丝如细。(课件出示烟雨图,学生说体会) (1)让学生畅所欲言,这个画面你想要用什么词形容?感觉这里怎样? (2)学生带着想象读词的后三句,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指导学生读词中短句的读法。(词也叫长短句,其中的短句可读得轻快、变化些。) (3)童声诵读童谣,学生伴着音乐轻声跟着吟唱。 (4)配乐全班感情朗诵全词。 【设计意图:音乐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语,各具感受的朗读,学生已完全沉浸在这仙境般的画面里,升华古词意境,深刻体会到作者“不须归”的原因。】 活动4【练习】四.揣摩语言指导背诵,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评论(1)教师指导学生看着板书试背整首词,再次感受作者“不须归”的原因。 (2)让学生与老师配合,尝试不同的诵读方法。(教师与一学生先示范,学生说发现,教师与全班学生配合诵读。) (3)拓展延伸,道出张志和还创作了另外四首《渔歌子》,鼓励学生课外自学感悟。 (4)教师总结:欲说风雨寄情山水乐而忘归,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情怀。正因为如此,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才流传至今。 【设计意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语文学习过程中“读”的重要性。让学生运用不同的诵读方法诵读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对古词有更深的体会,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 Tags:渔歌,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