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课件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这首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词境,悟词情,获得审美感受。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3学情分析 评论四年级的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并通过课内外学习积累了很多诗词,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因此本课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受词人“词画合一”的表现特点,感悟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评论一、识词,了解词牌: 1.背诵《忆江南》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忆江南》。大家一起背一下: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词《渔歌子》(板书:渔歌子 张志和)。咱们先来读读“渔歌子”(生读“渔歌子”) 2.谈词,了解词牌 “渔歌子”是词牌名,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吗? 释词牌(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因为词是配乐歌唱的诗,所以它有一个调,每一种词牌对于句子的多少、句式的长短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词牌名很多,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还有渔歌子。这里的“渔歌子”又名“渔父”。意思就是打鱼人或者垂钓者唱的歌。词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而张志和的这首词,内容恰好与词牌吻合,是专门用来写渔父的。) 导: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渔歌子》吧! ,对“垂钓”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就有了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诗歌。要读懂这些诗歌,我们得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 活动2【讲授】讲授 评论二、初读,读得有点“词”味 1.初读,要求: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次,要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2.指名读,评价。 (指名朗读)(读音: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要读得像画。)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1.老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画面 师介绍:张志和有个好朋友叫颜真卿,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他这样评价张志和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下面,老师读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师配乐朗诵《渔歌子》,学生静听想象。) 2.读出词中画 师: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 3.师生共同展示画面或者写话,理解词义 师:读得有点儿画面的味道了,这样吧,动笔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看到的画面内容。 (交流、指名说画面或者所写的话) 4.交流成果 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指名说: (1)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2)这样说着,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再闻闻—— (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 师生总结:(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 5.边想象边朗诵 师:此景此情,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师生共同朗诵) 6.品出人之情 师:我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指名说) 小结: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和自在。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吟诵— (师生共同朗诵) 师总结读词方法:我们刚才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过渡: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了解张志和吗? 1.了解背景 师介绍: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和诗、品出钓中情 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诗与和诗吧。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 生:不须归呀!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指名说) 小结: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就这样直钩无饵垂钓,天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这面镜子,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谈话,后来写成《玄真子》。 3.配音唱一唱 师: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唱一唱。(配乐学唱) 五、延伸 过渡:垂钓,正是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古诗就有很多写垂钓、渔翁的诗歌。 1.课件出示 绝句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配情景图) 2.齐读 师:你的脑中一定有了很多问号。(指名说、适时解答) 小结:像张志和一样,他的生命经历不同,对“垂钓”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就有了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诗歌。要读懂这些诗歌,我们得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 活动3【作业】作业 评论(1)查资料找出这首诗,了解作者,体会“钓”中情。 (2)课后收集张志和的另外四首《渔歌子》。 Tags:渔歌,ppt,课件,第二,课时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