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

渔歌子优秀获奖教案

日期:2017-2-8 13:19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优秀获奖教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3、初步感受“渔歌子”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在前三个年级的学习中,对于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诗意,但是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这首诗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诗境,悟诗情,获得审美感受。

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回顾《忆江南》,走进《渔歌子》。 评论

出示《忆江南》生背诵。

师:真好!这是我们学过的第一首词,你们一定知道许多有关词的知识吧?

(《忆江南》词牌名,词有长短句,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词还可以唱。)

师:了解得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吟诵的《渔歌子》,又是一首词。(板书课题)

《渔歌子》是词牌名,请生读题,读准“子”第三声。

活动2【讲授】吟诵出词的味道 评论

出示词(课件)

1、初读要求:请大家试着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整首词读正确、读流畅。

a、自由读

b、个别读两三个,借助注释交流: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c、集体读:我们一起把整首词读一读。

2、再读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读出点词的味道。板书:音律美

a、自由练练。b、请朗读不错的孩子示范读,齐读,师引:西塞山前白鹭飞……


活动3【讲授】吟诵出一幅山水风光画 评论

1、师: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呢?

师:诗词语言很精炼,它可以用最少的文字描绘最美的画面。短短一首词,容纳了如此多的景物,如此多的景物当然不可能平铺在画面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最美的画面,使画面丰满、立体、有声有色。

2、范读、生闭眼聆听想象画面。

A、画面: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评:西塞山高耸入云!在你们眼中西塞山是怎么样的?(西塞山连绵起伏,青翠欲滴。)

“西塞山前”引导读出山的连绵起伏。让我们朗读的声音也高低起伏。师领生跟,读好“西塞山前”。

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如此的悠闲!在西塞山附近展翅飞翔。读出白鹭的悠闲,飞得高远,目光追随着白鹭,声音传到山那边了。读“白鹭飞”

朗读整句:带着这些感受,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评价:这就对了,就该读出这样的起伏、转折、变化。

B、画面: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评:(预设“桃花”)你眼中的桃花是最美的!怎样的颜色?桃花如仙子落入凡间,在枝头悄然开放。你看到的桃花?流水呢?


(预设“江水”)春来江水绿如蓝!看到流水中的鳜鱼了吧?鳜鱼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要跃出湖面,多么肥嫩鲜美的鱼啊!请读出鳜鱼的欢快。那岸边的桃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预设“鳜鱼”)鳜鱼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要跃出湖面,多么肥嫩鲜美的鱼啊!请读出鳜鱼的欢快。多么清澈的流水,请你带着全班同学静看流水,生领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红的花,绿的水,慢慢欣赏啊!再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想象着想象着,词的意思就明白了!

(渗透读古诗词方法:想象画面)

结合朗读:你们描绘得画面让人陶醉啊!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设3、4句,学生有描绘到呢,就点到:悠闲自得的钓鱼翁轻松、愉悦,心情放松。“斜风细雨”点到:烟雨江南别有一番情趣!

 4、师:让这么美的画面在你的笔尖流淌吧!(音乐声中学生写画面,前两句)

 5、请几个孩子读自己所描绘的a、师或生接: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钓鱼的人啊都舍不得回家了!

b、师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c、师引:妙笔生美景,难怪诗人会---生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d、师:带着这些仙境般的画面,再次吟诵《渔歌子》。

活动4【讲授】吟诵出一个悠闲垂钓人。(品词中人 评论

1、师: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回去,不想回家。景色太美了,诗人醉了,舍不得回去了。诗人只是喜欢这美景吗?还喜欢什么呢?不着急,想读懂古诗词啊,一定要了解诗人。咱们一起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张志和。

课件出示:

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3、师:了解了这些再细细地品一品,此刻你就是诗人,诗人就是你,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什么让你斜风细雨不须归呢?师引:钓着钓着,诗人就和自然融为一体。如此和谐!(板书:和谐美)

真是画中有诗人,诗人在画中。读《渔歌子》

3、欣赏歌曲《渔歌子》

4、师:带着这颗清闲飘逸的心,我们的诗人写出了千古流传的经典诗词

和老师一起背诵这首千古绝唱吧!

 5、课外拓展:师:张志和绝对是个钓鱼能手!理由:他选择的钓鱼场地多好啊!钓鱼嘛我们都知道,鱼钩弯弯,要放鱼饵。可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他的鱼钩是直的?!(在孩子的惊讶中,带着疑问结束。)

有孩子的各种猜测,教师:或许、可能、说不准。

师:课外去揭秘,上网、查找资料,说不定你能读出这首词的又一种奇妙意境,读出古诗词背后的更多神秘故事。(探作者,体会词中的别样深情。渗透读古诗词方法:多方了解,读出古诗词背后的故事)课件出示读古诗词方法。

Tags:渔歌,优秀,获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