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配套教学设计内容,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
1、准确认读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在本册第一单元中已接触过词《忆江南》,所以第二次学习写景诗词已有一点能力。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收集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3重点难点 评论1、准确认读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激趣设境,理解课题。 评论1、师:前两天我们还沉浸在美丽温柔的江南水乡,徜徉在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中,同学们还记得《忆江南》这首词吗?谁会背一背? 2、配乐学生齐背《忆江南》。(适时评价) 、这首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词你还知道些什么?《忆江南》是词牌名,你还能说出几个词牌名吗? 今天我们走进唐代张志和笔下的江南,学习他的代表作:《渔歌子》,板书、正音。读得好,好在“子”的读音非常正确,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读第三声,千万不要读轻声。再读! 师:渔夫打鱼,究竟唱了什么呢?在进入正式学习这首词之前,请先看我们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❶ 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❷ 我能简单的说出整首词的含义,感悟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体会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师:齐读一遍好吗?学习目标,预备起!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了,那,你能达到这些目标吗?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师:请大声读词三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顺,第三遍读出节奏,也即读出平长仄短。一直读到你认为字正腔圆为止。 2、展示初读成果。 3、读到现在,你发现诗和现在学的词有什么不同了吗?诗每句都是比较工整,字数基本是相同的,而词呢,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也叫长短句。 ①师: 张志和这个词人非常了不起,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朋友,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那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画的是什么,用笔圈出来他画的景物。 ②一共有九种,你们都找到了吗?把9种景物,按照顺序来数一数,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请生读读。(相机出示词语卡) ③这些景物有没有你没见过的?出示白鹭、鳜鱼、蓑衣图片。 想象美景,品出词中画 1、读着,我似乎看见了这些景物。我也想读一读了,老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画面。 2、师: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想象)(生朗读) 师: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了一些模模糊糊的画面了。 3、师生共同展示画面,理解词义(简笔画) 西塞山,西塞山是什么样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青翠的西塞山、碧绿的西塞山); 白鹭,想象一下白鹭飞翔的样子?谁能说说?(展翅飞翔) 桃花,桃花开的时候,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呢?(粉红一片,蜜蜂在花间飞舞); 流水,谁能说说流水?(清澈、缓缓地流着,又肥又大的鳜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师:桃花开的时候,溪水涨起,所以人们又称这时的溪水为桃花水。你知道在流动的溪水中,鱼儿喜欢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呢? 指名说: (1)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2)这样说着,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再闻闻—— (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 师生总结:(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西塞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粉红的花朵引来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舞…… 4、师:我们似乎还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指名说) 师:看看这画面,还少了什么?(对,斜风细雨,春雨是那样的细、那样的密,在微风的吹拂下,播撒在大地上。 小结: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吟诵— (师生共同朗诵) 师总结读词方法:我们刚才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记诗词的好方法。 三、拓展延伸,品出“钓”中情 师: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想知道张志和的故事吗? 简介张志和:张志和被贬,从此再也不作官,厌倦了朝内的争斗,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和诗、品出钓中情 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和一和这俩首词。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 生:不须归呀! 3、好一个不须归呀!如此秀丽的水乡美景,我们陶醉了,张志和也不例外,他在太湖边上修了一座茅草屋,他每天清晨打开窗,就可以看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生读);他每天出门时,也可以看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生读);他过的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生读)这样的生活啊。 在一个月明人静的夜晚:他(生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们又看到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他(生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们还看到,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生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弟弟啊弟弟,你为何不归?(指名说) 4、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钓鱼要放鱼饵,鱼饵放了,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钓得到鱼吗?鳜鱼会上钩吗?那他为什么还要坐在那儿空钓呢?他钓着了什么呢?他真的是在钓鱼吗?插入他钓的是美景,他早就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流连于山水之间,钓的是一份心情,钓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板书:悠闲自在) 5、感情诵读 师: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自在。也只有这样清闲自在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让我们悠闲自在地读一遍(配乐) 6、回读: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味这首词。我们眼前仿佛呈现了张志和垂钓的全景,多么美的风景,多么自在的生活。现在,你们能将它背诵下来吗?(配乐背诵) Tags:渔歌,PPT,配套,教学设计,内容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