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

渔歌子ppt教学设计及点评

日期:2017-2-8 13:18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教学设计及点评,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

2、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新设计 评论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板书:张志和 质疑:认识这个人吗?导出课题:《渔歌子》 2、谈谈对词的了解。(词牌名,长短句) 二、读通词句,划出节奏 1、请同学读词。(正音) 2、(出示课件)请同学读标有红色字体的词。 3、对话交流。(出示:箬笠、蓑衣 图片) 4、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比如有哪些词不理解。 4、引导学生划分词的节奏。(出示课件:《渔歌子》) 5、再读词(请学生个别读,齐读。) 三、想象画面,深入感悟 1、 词中有哪些景物,用笔圈出。 2、 出示桃花图片,引出描写桃花的诗句。(请学生读诗句,教师适时解释诗句的意思。) 3、 出示流水、西塞山、白鹭、鳜鱼、斜风、细雨图片。(欣赏,在头脑中形成美的画面感。) 4、 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配乐朗诵。) 5、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四、迁移拓展,深化主题 1、 出示张志和的资料,引出其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2、 教师读张松龄的词。 3、 请学生读,引出问题:哥哥叫弟弟干什么?从哪看出来? 4、 创设情境,师生对词。(教师扮演张松龄,学生扮演张志和) 5、 顺势引出问题:为何不归?学生交流。 6、 引出好朋友颜真卿的记载,质疑:他钓到了什么?(板书:悠然自得) 7、师生配乐读词。 8、播放《渔歌子》配乐诵读。 五、总结全词,布置作业 (一)总结全词 1、导出名字的含义——张志和(心志平和) 2、结句:记住词人——张志和,记住这首千古名词——《渔歌子》 (二)作业 1、 背诵这首词。 2、 根据词意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唐 张志和(心志平和) 悠然自得

3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是你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在本册第一单元中已接触过词《忆江南》,所以在第二次学习写景诗词已有一点能力。学生在课外收集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4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5教学过程 5.1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板书:张志和   质疑:认识这个人吗?导出课题:《渔歌子》 2、谈谈对词的了解。(词牌名,长短句) 二、读通词句,划出节奏 1、请同学读词。(正音) 2、(出示课件)请同学读标有红色字体的词。 3、对话交流。(出示:箬笠、蓑衣  图片) 4、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比如有哪些词不理解。 4、引导学生划分词的节奏。(出示课件:《渔歌子》) 5、再读词(请学生个别读,齐读。) 三、想象画面,深入感悟 1、 词中有哪些景物,用笔圈出。 2、 出示桃花图片,引出描写桃花的诗句。(请学生读诗句,教师适时解释诗句的意思。) 3、 出示流水、西塞山、白鹭、鳜鱼、斜风、细雨图片。(欣赏,在头脑中形成美的画面感。) 4、 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配乐朗诵。) 5、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四、迁移拓展,深化主题 1、 出示张志和的资料,引出其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2、 教师读张松龄的词。 3、 请学生读,引出问题:哥哥叫弟弟干什么?从哪看出来? 4、 创设情境,师生对词。(教师扮演张松龄,学生扮演张志和) 5、 顺势引出问题:为何不归?学生交流。 6、 引出好朋友颜真卿的记载,质疑:他钓到了什么?(板书:悠然自得) 7、师生配乐读词。 8、播放《渔歌子》配乐诵读。 五、总结全词,布置作业 (一)总结全词 1、导出名字的含义——张志和(心志平和) 2、结句:记住词人——张志和,记住这首千古名词——《渔歌子》 (二)作业 1、 背诵这首词。 2、 根据词意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唐   张志和(心志平和)                                悠然自得5.1.1教学活动
Tags:渔歌,ppt,教学设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