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优秀教学设计,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认识4个生字,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诗词。 2、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的画面感,感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并感悟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些感受与感悟中引起情感共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与体现。 2学情分析 评论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3重点难点 评论1、体会词中的画面感,感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 2、感悟作者“不须归”的境界。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 评论1、认识4个生字,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诗词。 2、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的画面感,感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并感悟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些感受与感悟中引起情感共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与体现。 4.1.2学时重点 评论体会词中的画面感,感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 感悟作者“不须归”的境界。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歌曲导入(2分钟) 评论1.播放歌曲《渔歌子》1’ 2.师:好听吗? 3.生:好 4.师: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它是根据这首千古流传的经典诗词谱写的。(PPT:出示《渔歌子》,)。 5. 这首词叫—渔歌子(生接),师板书《渔歌子》 6. 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6分) 评论1.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首词/在字数上与我们平常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2.你观察得真仔细,这首词不是每一行的字数都相同的,这就是词与诗的区别。是的,词是诗的别体,又称为“长短句”,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相关的知识(PPT,学生默读完成OK示意)。 3.师:渔歌子也是词牌名,它又叫“渔父乐”,意思是渔父捕鱼时唱的歌。这首词的渔父指的是谁呀?那他唱了些什么呢?请把这首词读读,边读边把生字词画出来。 4.师: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的生字。(PPT出示)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5.师随机指名读词语: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她读对了吗?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6.男同学读,女同学读,去掉拼音全班齐读。 7. )理解“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 8.师:谁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指名说)你是用最直接的方法,看图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刚才同学联系课文里的注释、借助插图都把词语理解得很到位。 9.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 活动3【讲授】三、感悟诗的意境(26分) 评论(一)感受“词”的景美。(8分) 1.师: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夸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这首词画了什么呢?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词,把景物圈出来。(自由读) 2.(学生上台用笔批注:把你圈出来的景物读一读 ,谁还有补充吗?) 3.师:(指名说)谢谢你的补充,有了你的补充我们找到的景物更齐全了。 4.师:(一起来读读这些景物吧)学生齐读景物 5.师:短短四句话就写了这么多的景物,让我们把这些景物连起来,看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完成学习卡。(PPT出示整首诗和学习卡内容) 6.个人完成学习卡。四人小组交流。汇报。(2人汇报) 经过同学们的描述,这幅图画就动起来了,它既有艳丽的色彩,又有动听的声音,而且还有好闻的味道,这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味道的图画。(板书:美丽如画) 7.师:再想一想,它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里知道?有不同看法吗? 8.张志和描写的就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味的春景图!(板书:春景图) 9.师:这么美的词语,这么美的图画,我们能用自己的话把它描绘出来吗?在四人小组里说说。(时间2分钟) 10.生汇报。 11.不错。同学们都能感悟到词里美的意境,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词。(PPT配音) 12.集体读,师范读,全班站起来读。(读出了节奏,抓住关键词读重音。有韵味多了) (二)感受人的“不须归”(18分钟) 1.师:在西塞山前,有一个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地(板书)钓鱼,这个人就是…….(生接:张志和) 2.师:下雨了,张志和有打算回去的意思吗?(生答)从哪个词语知道的?(用聚光灯) 3.如果你是张志和,我想问问你:“张志和呀,张志和,下雨了你为什么还不愿意回去呢?(随机提问学生3-4人)有不一样的原因吗?(被优美的景色陶醉了;被美食吸引住了;养家糊顾家;从身心健康去想;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4.师:刚才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了很多的猜测,其实,这个“不须归”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如果我们了解了张志和的生平,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5.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师指屏幕)(PPT约20秒 )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张志和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 6.师:我们了解了张志和,再想一想,“不须归”这个词还有什么意思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7.生汇报。 8.师:是呀,正是因为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勾心斗角的生活,看破了红尘,淡泊了名利,他才能如此悠闲自得地在西塞山前---钓鱼啊。所以——(ppt) 9.(创设情景): (1)每当想起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张志和不禁吟诵—— (2)每当有人劝他回去当官时,他坚决地拒绝道—— 10.师: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啊!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担心弟弟遁世不归,曾写了一首词劝他:(PPT师读《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11.师:老师来做哥哥,你们做张志和,我来劝说你们。 (1)师读: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师读: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4)生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师:且须还呀 (6)生:不须归呀(还是劝不动你们是吗?) 12.师:理解了整首词,理解了张志和,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词。 活动4【活动】四、拓展阅读(5分) 评论1.师:词,就是词人表达自己心境的一种手段,词的含义很丰富,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诵读诗词可以提升我们的境界,升华我们的灵魂,启迪我们的智慧。我们一起来读两首有关钓鱼的诗词。 2.PPT诵读(配古筝) 3.师:这首词是要求背诵的,背诵词的方法可以用多读几遍的之外,还可以用唱的方式来记忆,因为词都是可以唱的。我们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调子来唱词。 4.师:我们来试一下用《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的调子来唱一下这首词。PPT放《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旋律。唱词。 5、(能背这首词吗?)学生试着背一背。 活动5【作业】五、作业(ppt)(1分钟) 评论课后请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把这首词背诵下来,可以用喜欢的调子来唱一唱。 Tags:渔歌,优秀,教学设计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