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优秀获奖教案

日期:2017-2-8 13:03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优秀获奖教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新设计 评论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我们每周都有两堂课外阅读的时间,你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摘抄好词佳句吗?(生:……)不管你们曾经会或不会,老师希望你们今后要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好习惯:就是在看书时及时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并把它们记在脑子里,今后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恰当地使用它们,可让你说的话或写的文章增色不少。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不少的好词,看看谁在短时间内记得多。

出示两字词语:

娇嫩 娇艳 绵绵 蒙蒙 温柔

出示四字词语:

桃红柳绿 青翠欲滴 水碧山青 淅淅沥沥 活蹦乱跳 清澈见底

高大雄伟 云雾迷蒙 展翅高飞 美丽如画 郁郁葱葱 姹紫嫣红

出示表现人或动物姿态的词语:

悠闲自在 悠然自得 轻松愉快 怡然自得 从容自若

生齐读→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

生反馈→同学们表现地真棒,那么短的时间内能记住这么多的词语,为此,老师要奖励大家欣赏几幅画。

一、诗画导入。

1、课件出示三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图画,让生说出相对应的诗。

看到这两幅画,你会想到哪首诗?(生反馈→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是啊,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古代的诗词都以凝炼的语句描绘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由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一首词《渔歌子》也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怎样一幅美丽的画呢?打开课本,翻到第110页,让我们一起走入这首词《渔歌子》。(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师板书课题及作者,课件出示整首词)。

二、以读悟情。

(一)读准字音,指导书写,理解词意。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要检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看看有没有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师正音)

2、同学们说说在读这首词时要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生反馈,课件点红带拼音的词语)3、生齐读带拼音的词语,师强调字音,注意字形,并相机帮助理解词意。

“塞”是个多音字,书写时要注意上面是三横,最下面这横最长。(师板书,生书写)

“箬笠”的“箬”是翘舌音,“蓑衣”的“蓑”是平舌音。(课件出示“箬笠、蓑衣”图片理解词意,指导书写“笠”)

出示“鳜鱼”图片,了解鳜鱼的样子。

指导书写“鹭”。

4、生齐读整首词,要求读准字音。

(二)读出节奏。

1、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想听听是怎样唱的吗?(播放录音)

2、美吗?想读读吗?注意读出节奏感。(自由读)

3、说说你是怎样划分节奏的?(课件出示)

4、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三)读出风景。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这首《渔歌子》你是否也看到了一幅图画呢?这画中有哪些景物?

 2、生反馈,师相机出示: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箬笠 蓑衣 斜风 细雨

全词只有27 个字,却描写了9 种景物,所以说诗词是凝练的艺术。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凝练,作者没有在词中为我们详细描述景物的颜色、姿态等,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景物的颜色或者姿态补充出来吧。

3、课件出示:    

(    )西塞山     (    )桃花    (    )箬笠 (    )蓑衣

  流水(     )    鳜鱼(     )   白鹭(     )

(    )斜风     (     )细雨

怎样的西塞山 ?怎样的桃花?怎样的……(生反馈,引导学生用上刚才积累的词语)

 4、体会景色美丽如画。

在同学们的描述中,一种种景物活泼泼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但是只有把它们集中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画面,谁能结合诗词的顺序把画面完整地描述一遍?(生反馈)

在他们的描述中,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板书:美丽如画 景)

(四)读出心情。

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笔下的景物,感受作者的心情。

1、从这首词中,你仅仅看到了这里美丽的风景吗?还看到了什么?(生反馈→师板书:人)?

2、这个人(渔翁)在干什么?(钓鱼)此时,他的神态又是怎样的呢?(生反馈→师板书:悠然自得)你怎么感受到的?(生反馈)

2、是的,这份悠闲就深深地藏在这“不须归”。 这里的“归”是什么意思? (预设  生:回归?回家)刮着风,下着雨都不愿回家。(板书:不须归)

3、那他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预设 生:高兴、快乐、轻松、愉快…… 板书:轻松愉快 心)

4、你们说的轻松、愉快、开心、高兴这些词,诗词中有吗?(生:没有)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呢?(生反馈)

5、你们都是从诗词所描写的景色中体会到他的心情的,那么,作者笔下的景物能够透露一个人的心情吗?(生:……)

6、不着急着回答,我们再看一首词。出示《秋思》这首词

7、生齐读→这个人心情如何?(郁闷 悲凉)

8、同学们体会得真好!看来,从作者笔下的景物中真的能探测到他的心情。谁再来读《渔歌子》,让我们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快?(生自由读,指名,齐读)

(五)读出人心。

走近作者,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深层含义。

1、都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就是说一首诗词不仅抒发作者的情感,也体现出作者的志向。你们觉得这首词体现出作者什么志向呢?我们先来了解了解作者其人,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课件出示:张志和:唐代诗人,初名龟龄,早年聪慧过人,十六岁时就曾献策于唐肃宗,写的是治国良方,唐肃宗很欣赏他,让他当翰林待诏,并赐名“志和”。但是,张志和性格非常耿直,于是不久就被贬官。他就此不再愿为官,情愿驾一叶小舟,终日泛舟于江湖之上自得其乐,将荣辱得失,功名利禄全抛在了脑后,因此自号为“烟波钓徒”,成了一名归隐山林的隐士。

2、了解了这些,再看这首词,你是否明了这在雨中悠闲地垂钓的渔翁分明就是——(预设  生:作者自己),这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分明就是——(预设  生:作者自己)

3、再看看这段话,“斜风细雨不须归”的 “归”字仅仅是说他不想回那个让自己吃饭睡觉的小家吗?(预设  生:不想回到朝廷之中)

4、也正是有这样的志向,有这样宁静的心态,闲适的心境,眼睛中才有美丽的景色,所以,整首词明丽俊美,深得人们的喜爱。生齐读。

三、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结合《渔歌子》作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景画。

3、课外阅读《渔歌子》五首。

板书设计:

渔  歌  子

   (唐)张志和


美丽如画  景

           悠然自得  人     不须归

轻松愉快  心

2新设计 评论 3教学目标 评论

1、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4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能自己做好预习,能根据注解理解诗句意思,回答问题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

5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6教学过程 6.1第一学时6.1.1新设计 评论 6.1.2教学活动
Tags:渔歌,优秀,获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