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ppt课件和教案1

日期:2017-2-8 12:45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课件教案1,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认识:箬笠、蓑衣,会写:塞、鹭、笠。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渔歌子》,体味并积累语言。

3.感悟《渔歌子》中的诗情画意,积累从“画意”和“诗情”两个方面来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4.学习读文从事物的颜色、声音、动态、静态等方面来想象画面的方法。

2学情分析 评论

在本校“生本教育,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智导”,运用“激情朗诵,边读边想象画面“的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这首词的过程中,领略其中的诗情画意,并积累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读中想“画意”,读中悟“诗情”与此同时,培养读文想象画面的能力,形成具有一定深度、广度、速度的语文智慧,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或同桌互助学习的习惯。

ine-height:150%;font-family:楷体_GB2312'>3.感悟《渔歌子》中的诗情画意,积累从“画意”和“诗情”两个方面来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4.学习读文从事物的颜色、声音、动态、静态等方面来想象画面的方法。

3重点难点 评论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渔歌子》。

2、感悟《渔歌子》中的诗情画意。 ??情画意,积累从“画意”和“诗情”两个方面来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4.学习读文从事物的颜色、声音、动态、静态等方面来想象画面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一. 导入。 出示词语:西塞山  箬笠    蓑衣    白鹭 1. 师:通过预习大家一定对这几个词语很熟悉了,请大家自由地读出它们,一边读,一边写是个好习惯,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这个词能让你想到什么画面,也是一个好方法。 3.点名读词想画面(白鹭)    师:读了这些词,哪些词让你马上想到了一幅画? 4.想象一下,当我们把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画面,猜猜这是哪呢?(乡村) 过渡:有一位唐代的大诗人就真把这些美丽的词组合在了一起,写成了一首词,词也叫——长短句,词的名字叫词牌,这首词的词牌名叫作《渔歌子》(板书:渔歌子),写出这首词的作者叫——张志和(板书)。这位诗人还是一个大画家,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用文字“画”出的一幅乡间美景。  二. 学生自学赏画意一 1出示自学清单 A 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词,读准字音。 B 同桌互相检测朗读,觉得对方读得很准确,在这首词旁给他画一颗小星星。 C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读懂了词中的哪些画面,觉得学习伙伴说得好,给他在这首词旁再画一颗小星星。 2 点名汇报。 同桌齐读,轮读,点名读,全班齐读。多种形式检测大声流利、准确地读词。师相机抓住学生中读准节奏的,联系词是古时候的人拿来唱的,鼓励大家学习读出词的节奏美(分词读,击掌读) 3 读了这首词,从词的语言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点名答,相机板书) 相机小结:你们不但把词读准确了,而且一边读一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词中的语言想象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真了不起,学习古诗词,我们常常就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板书:画)  三.学生自学赏画意二 1 出示自学清单: A 默读词,静静地想象这个细雨中的乡村,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出现了一幅活动的画,看,谁的颜色最美?谁在动?听,谁在发出美妙的声音? B 把你想象到的记录在词旁。(相机捕捉学生资源,鼓励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或者优美的语言来写。) 2 学生汇报(要求:先读对应的词句,再说想象,再鼓励多种方式带着想象读文。) 教师相机将色、声、动、静板书。相机在学生说得好的书上标记小星星。注意提示学生注意“青箬笠,绿蓑衣”鼓励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诗句来补充想象。 3师生合作配乐描述词中美景。再朗诵全词。 师:当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时,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闭上眼,走进雨中的乡村:…… 4师:这雨中的乡村显得那么——?那么——?让我们带着这舒适幸福的心情,把宁静甜美的乡村美景用我们的声音表达出来。 关注学生独特的体会,进行追问,提升学生对诗中乡村宁静美好意境的感受。  四. 师生对话悟“诗情” 1.此情此景你在想什么呢?而作者把你们说的千言万语都汇聚在一句话里,那就是:斜风细雨不须归。 2. 轻声读词,你读懂了他此刻的心情吗?这所有的心情都藏在了一个词中——不须归。如果要你把“须”字换一个词,你会换成什么呢?(忍、思、想、能、愿)为什么不须归? 引导:在桃花流水间,他在想:“……”在青山绿水间,他在想:“……”,在鸟语花香间,他在对白鹭说:“……”原来:因为“西塞山白鹭”所以“不须归”,因为“桃花流水”所以“不须归”…… 3.师:为什么起风了,下雨了,他仍不须归?这是怎样的“斜风细雨”啊?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古诗词中的雨。 4.小结:即使是“斜风细雨”我也“不须归”,正因为我独爱这“斜风细雨”所以“我不须归”,这是对这雨中的乡村怎样一种情有独钟,让我们也尝试着享受这“斜风细雨”中的“乡村”,配乐朗诵。 5.师:究竟是谁“不须归”?  6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似乎又有了一个发现,其实有“情”的又何止是这位“渔翁”呢? 你们和我有一样的发现吗?你是否发现,白鹭绕着西塞山飞过,在对山说什么?鲜艳的桃花对着匆匆地流水在说什么?斜风梳理着细雨他们在说着什么悄悄话? 7 小结:原来:作者这“斜风细雨不须归”道出的还有着眼前万物的心声啊! 同学们,瞧,一首美妙的词,就在于它能用简单的几个词就把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美景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起立一起朗诵全词。 8全班齐诵。   五. 拓展延伸 1. 介绍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垂钓“不设饵”,问:他在这烟雨中的乡村钓的究竟是什么? 2. 出示乡村组图,激发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张志和               画:    色          声                       静          动               情:        不须归4.1.1教学活动
Tags:渔歌,ppt,课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