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及配套教学设计方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2学情分析 评论 3重点难点 评论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学习提示,导入新课 评论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3课《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有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还有一首词《渔歌子》,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乡村生活,展现田园意趣的,这也是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一首词,它的词牌名是《渔歌子》,这个“子”在这里读三声。我们一起来读。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渔歌子》这首词。 活动2【活动】《渔歌子》教学设计 评论二、朗读指导,理解词句 1、初读。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大声朗读这首词。谁来读一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评读。(1)还有谁来读一读?他读的怎么样?注意:读词时要注意轻重缓急,读出节奏和韵律。(2)哪位同学再试着念一念,让我们感受到词的韵律美? 3、范读。(1)诗词有诗词的味道,诗词在我国古代是用来唱的,所以它的字里行间,有着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我也来读一读。(教师配乐朗读) (2)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有滋有味的念一念(齐读1). 4、理解词语,促进朗读。 (1)同学们,我们刚刚读了很多遍,你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词? (2)有没有同学知道? (3)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同学告诉了我们一个特别好的自学古诗的方法,看注释学古诗。 【以生为本,理解词语】 ①鳜鱼是什么?你们看这就是鳜鱼,美食家苏东坡曾说过:“席上有鳜鱼,熊掌可舍之。”足可见,鳜鱼是多么的美味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一、二两句。 ②谁知道,箬笠、蓑衣是什么?箬笠就是斗笠,蓑衣就是雨衣,你看这就是箬笠、蓑衣。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斗笠,所以“箬”和“笠”这两个字就是竹字头,是上形下声的字。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所以“蓑”这个字是草字头,你们记住了吗?原来是一位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的渔翁,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三、四句。 ③归是什么意思?回家,不须归,就是不回家。有些同学可能知道,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有这样一句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还”也是回家的意思,那么,这里能不能把“归”换成“还”,先别着急着回答,我们先试着读一读。我们发现读起来似乎有点拗口。因为这里押韵的字眼儿有——飞,肥,归(点击变色)有了押韵,诗词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明白了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5、赏读《渔歌子》 (1)我们学过很多首诗,诗和词有什么不同?诗每句都是比较工整,字数基本是相同的,而词呢,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这首词还可以这样写,谁来读? (2)古人书写的方式我们现代人不同,古人喜欢从右往左书写,所以这首词还可以变成这样,你还会读吗? (3)①《渔歌子》这首词被受我国广大书法家的喜爱,后人常用这首词练写书法,比较有名的就是清代郑板桥用隶书在扇面上写的《渔歌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面有些字是繁体字,我们不大认识,但我们学过渔歌子,我可以猜一猜,试着把他读下来。这样,你们先自己试着读读,也可以和同桌商量着读读。谁敢大胆的尝试? ②你看,这是,行书的《渔歌子》,谁来读一读。 ③这是草书的《渔歌子》,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1)(视频画面,教师解说)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渔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迎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这位渔翁就是词人张志和。张志和不仅是词人还是画家,因此他的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大书法家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2)如果我们把这首词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我们应该在这幅图上画什么景物,请你打开书把它圈出来。 (3)你发现哪些景物,我们一个一个的说? 【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西塞山。】 预设: ①【西塞山】这是怎样的西塞山?高大的西塞山,连绵起伏的西塞山。是的,连绵起伏的西塞山就在我们眼前。(画山) ②【桃花】粉红的桃花一簇簇,把春天装扮的那样明艳动人。同学们,我想到了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贴桃花) ③【渔翁】江岸一位渔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迎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贴渔翁) ④【流水】叮叮咚咚的流水奏响了春天的协奏曲。你愿意来画一画吗? ⑤【白鹭】你瞧,白鹭飞来了,他轻盈灵巧,洁白无瑕,古人为了记住这美丽的动物,用这种符号来表。,随着时间的流逝,鸟的脑袋和翅膀的上半部分就形成了马路的路,下面的爪子和翅膀的另一部分形成了鸟。这也就变成了我们要学习的这个鹭。让我们一起把它写到黑板上。 鹭,写口时,注意上宽下窄,竖微斜,竖、横、竖、提,右侧的各要高于口,捺一定要写得舒展。鸟字要写得瘦长,平撇不出头,在撇尖上写横折钩,点,接下来竖折折钩,整个字是上宽下窄的造型。请同学们在书上认认真真的写一个鹭字。 你们看,一只只白鹭自由自在的在空中飞翔。(贴白鹭) ⑥【鳜鱼】一条条肥美的鳜鱼在水里欢快的游着。(贴鳜鱼) ⑦【斜风、细雨】斜风伴着细雨在天空中飘洒着。请你画一画吧!(学生画流水) (4)同学们,这幅画我们一起完成了。你看,这首词只有27个字,却包含了9种景物,词虽短,但意味深长,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美景?(2人) (5)这是一幅怎样的画?看到这样美得景色,渔翁都不想回家了。(渔翁 不须归 板书) (6)让我们看着这幅画,再美美的诵读一遍。 四、赏白鹭,理解“不须归” (1)同学们,春天百鸟争鸣,词人为何单单只写白鹭,而不是麻雀或是山鹰呢? 这是有一定的文学渊源的,在文学作品中,白鹭是纯洁、高雅、自由的象征。请看,谁来读?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青、一白多么潇洒自由)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青天、白鹭,色彩多么明丽)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轻巧灵活,翩翩飞舞) 作者写白鹭不仅因为它纯洁、高雅、自由还跟他的身世背景有关。张志和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原名是张龟龄。后因事获罪被贬,不久赦还。但他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太湖一带,整日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从此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所以作者希望和白鹭一样悠闲自在,这也是作者“不须归”的原因啊! 下面这首诗特别能够表现张志和悠闲自得的心境,请看(教师范读): 自 叙 【唐】张志和 世事艰难如意少, 浮云富贵非吾愿。 功名荣耀误人多, 且买扁舟理钓蓑。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翁? 同学们,以后我们在欣赏诗词时,不仅要读懂诗词表面的意思,还要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体会到诗词的真正含义。 五、总结 一曲渔歌子,一幅垂钓图,千古诗词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我们齐诵《渔歌子》,感受诗词的魅力。 Tags:渔歌,ppt,配套,教学设计,方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