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教学设计及点评,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认识 “塞、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并能体会词人的情感。 4.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评论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 3重点难点 评论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词中意境。 难点:抓住“不须归”,体会词人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 评论 4.1.2学时重点 评论 4.1.3学时难点 评论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渔歌子 评论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课前: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个古诗词大比拼,第一首。。。。。。 1.复习导入:背诵《忆江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读题目,预备起——《渔歌子》。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了解“渔歌子”词牌名。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词牌名。词牌名往往指的是一首词的曲调,有的曲调低沉,有的曲调欢快。我们今天学的《渔歌子》则是欢快的。 3.初识作者:板书:张志和。出示张志和的资料:张志和,字子同,本名龟龄,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朝著名道士、词人和画家。少年时便深得当朝皇帝唐肃宗的器重,被皇帝赐名为“志和”。后来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漫游于山水之间,整日泛舟垂钓,并自号“烟波钓徒”。 师:作者是?——板书(唐)张志和。下面,让我们来了解这位词人。请大家快速浏览资料,并记住重要信息。 师:你记住了哪些重要信息? 学生浏览资料,并记忆重要信息。 学生汇报。 二、初读文本,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词 师:这样一位词人,他的词会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这首词,感受词中的诗情画意。请自由朗读这首词,把生字词读准,把词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语 师:接着,来考考大家的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词语:西塞山 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2)指名读,齐读。 (3)重点点拨多音字“塞”,强调“箬”的读音;借助注释理解“箬笠“的意思。并配图认识箬笠、蓑衣。出示箬笠、蓑衣插图,认识挡雨工具。(抓住从偏旁理解字义,记住字形的学习方法。) 师:这些生字中有一个多音字,谁找到了?你还知道它的其他读音吗?指名说,组词。“箬笠”指的是什么吗?“蓑衣”呢? (4)学习:塞、鹭、笠。范写,生写。 师:在要写的生字当中,鹭字特难写好。我们一起来写一写。鹭:上下结构,纵向笔画较多,为避免字形过长,写的时候要做到横展纵收。师范写,生练写一个。 3.正确朗读诗词 (1)指名学生读。 师:生字词学完了,谁能把这首词读准确,读通顺。指名读 (2)师示范读,鼓励学生按节奏读出词的韵味。学生先自读,再个别读,小组比赛读。 师:这是一首词,我们除了要读流利一位,还应该读出词的韵味。下面听龙老师读,请捧起书,认真听。 师:有没有发现龙老师读的时候,在这些地方都作了停顿,并且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读得特别轻巧?你们来试一试。 师:我看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投入。谁来试试?指名读 师:小组来比赛看看。12组读,34组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小组合作,读懂词意 1.小组合作。 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读读词,说说词意。不懂的地方作标记。 师:不知不觉的,这首词,我们已经读了很多遍了,那么大致写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读读词,说说词意,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 2.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这首词的大意?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 师:你真会读书,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之一:对照注释,了解诗词大意。 3.归纳方法。方法一:对照注释,了解诗词大意。 4.同位合作说词义。 师:有了方法,学起来就容易多了。请同桌之间马上使用该方法互相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5.提出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引出“不须归”(板书)。初步了解为什么“不须归”。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不须归”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不须归”?让我们继续探讨。 四、想象画面,进入词境 1.找出景物 这首词主要是描写什么的?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请用“△”标出相关词语。 2.寻找色彩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夸赞张志和的作品“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把表示颜色的词圈出来。 抓住:桃红、鹭白、箬笠青、蓑衣绿等颜色体会画卷的色彩明丽。 师:桃红、鹭白、箬笠青、蓑衣绿,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这样的画面吗? 师:是的,在词人的描绘之下,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中。 3.想像画面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读,请你想象画面。 (1)师配乐读,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听着老师的朗读,不知道同学们脑海当中有没有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描绘词中景物。 师:睁开眼睛,看着这幅画,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词,我仿佛看见了:西塞山附近( ),指名学生说。 (3)指名学生朗读。 师:这样的画面,美吗?你能把这美丽的画面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师:白鹭展翅高飞,在桃花夹岸的溪水中,还有肥美的鳜鱼在游来游去。词人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泛舟江上,在蒙蒙细雨中钓鱼,这画面多美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这美好的意境。齐读 4.感悟神韵 (1)画家张志和在画卷中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淡淡的——烟雨迷蒙正是中国传统书画中的江南之韵。 出示古诗词,进一步感受江南风景之神韵: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 (2)这就是江南,杏花春雨的江南,它朦朦胧胧,宛若仙境,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画卷的清丽淡雅吧!(出示全词)指名朗读,齐读。 (3)感悟动静相济。 师:仔细比较一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找出动静对比的景物。 师:西塞山的静对白鹭的飞,这是动静结合。 师:桃花的红对江水的绿,这叫色彩对比。 分男女生朗读,感悟生机勃勃、色彩清丽、动静相宜,这里如诗如画。 师:这里的景物动静结合,生机勃勃,男生读;这里有红的花,绿的水,色彩清新。女生读。这里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全班读。 (板书:景:如诗如画)。 (4)归纳学习方法二:展开想象,感受诗词意境。 师:在了解词的大意后,我们又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这是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之二。 五、抓住词眼,感悟情感 1.感悟“不须归” 师:青山巍巍,白鹭高飞,桃花朵朵,鳜鱼肥美,烟雨蒙蒙,置身其中,你最想说什么?词人最想说什么? 师:引读(出示词画):这里如诗如画,生读第一二句,词人如痴如醉,生读第三四句。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词人沉醉在如画美景中吗?猜测他的神态,感受其怡然自乐。引读:西塞山前白鹭飞,词人自由自在,他说(“斜风细雨不须归”);桃花流水鳜鱼肥,词人满怀欢欣,他说他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2.理解“不须归” (1)从张志和的生平理解“不须归”。 师:他为何“不须归”呢?让我们走进他的生平。 出示张志和的生平简介:张志和,今浙江金华人,唐肃宗时为官,后因事贬官归乡隐居,以泛舟垂钓为乐,自号“烟波钓徒”。 (2)从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理解“不须归”。 师:张志和的哥哥张松岭担心弟弟不回家,特意作了一首呼唤弟弟回家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生对答朗诵张志和和他哥哥的词,一和一答,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4)讲小典故,感悟不须归。据说张志和钓鱼是去掉鱼饵的,他钓的哪里是鱼,分明是——(板书:人自由悠闲) 3.归纳解读诗词的方法三:查找资料,感悟诗词情感。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理解“不须归”的?了解他的生平和他哥哥曾经为他写的词。是的这就是解读古诗词的方法三:查找资料,感悟诗词情感。 4.熟读成诵 这一份闲适之情与恬淡的田园风光两相和,果真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啊!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词背下来。 交流背诵方法 全班配乐背诵。 六、欣赏熏陶,拓展积累 1.拓展阅读《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回顾本节课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2)利用该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江雪》 (3)汇报交流。 3.学生课外阅读《惠崇春江晚景》和其它四首《渔歌子》 (1)学生课外能用学到的方法独立阅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①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②满地芦芽③短, 正是河豚(tún)④欲上时。 【注释】 ①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在元丰八年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②蒌蒿,一种野菜,春天生长。 ③芦芽,芦苇的嫩芽。 ④河豚,鱼名,味美而有毒。春江水发,河豚即溯流而上,量多而且最为肥美。 (2)学生阅读张志和的其它四首《渔歌子》,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其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其三)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其四)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乾, 醉宿渔舟不觉寒。 (其五)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景:如诗如画 人:悠闲自在 不 须 归 4.2第二学时4.2.1教学目标 评论 4.2.2学时重点 评论 4.2.3学时难点 评论 4.2.4教学活动 4.3第三学时4.3.1教学目标 评论 4.3.2学时重点 评论 4.3.3学时难点 评论 4.3.4教学活动Tags:渔歌,ppt,教学设计,点评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