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多媒体教案及点评

日期:2017-2-8 11:55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多媒体教案及点评,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 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

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3重点难点 评论

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23 渔歌子 评论

一、复习导入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

师:词牌名是什么呀?

生:《忆江南》

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

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生齐读词牌名

活动2【导入】23.渔歌子 评论


二、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你们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好,开始。。。

2、师:这些词谁会读?(ppt:西塞山   箬笠  蓑衣 )

   指名读

师:那老师来考考大家(PPT单张出示“箬笠”)

师:谁会读

生读

师:有谁知道箬笠是什么?

生:就是帽子

师:什么样的帽子你知道吗?

生:用竹叶编成的

师:来瞧瞧这两个字,难怪是竹字头呢或者说,难怪他的偏旁是。。。

师:来看图,箬笠就是像这样的用竹叶编成可以防雨的帽子

师:这个词你会读吗

生读词

那你知道蓑衣吗

师:蓑衣啊就是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可以防雨的衣服。

师:把这些生字带到这首词中你还会读吗?

师:谁来读一遍这首词

A读 B读 C读

三、理解词意

(一)感受美景

师:同学们,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画家。就连大书法家颜真卿也这样夸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那词中为我们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大家打开,默读这首词,把你看到的景物用筆圈畫下來。

教师下讲台巡视

师: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啊?

生说

(ppt出示圈了圈的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箬笠 蓑衣 斜风  细雨)

师: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可见张志和的文学造诣,是极深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想象一下这些美丽的景色



出示第一句

师:请女生来齐读第一句

指导学生看图

师:诗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解释一下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第二句

师:第二句我想请男生来齐读一下

同样指导学生边看图边了解其中的信息

师:请一名同学来解释一下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师:是啊,把这些景物加了颜色和态就生动多了,这美丽如画的江南风景一下子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板书:美丽如画  景)

师:现在你就想象着画面,能把这江南美景读出来吗?

A读  B读  C读  小组读(2个组)

(二)体悟心情

师:其实啊,在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美景,还藏着一个人呢

你知道是谁吗?

学生说:张志和。

师问,张志和在做什么呢?

生,钓鱼。那他穿的是什么呀?

生:箬笠,蓑衣。

师:所以,张志和就是这首词中的渔夫。

师: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生:高兴,有鳜鱼钓

师:为什么?

师:看到了桃花,西塞山,美景

师:瞧瞧,这渔夫如此的愉悦舒畅,能想象着美景,体会着作者愉快的心情,再

来读一读这首词吗?

 男生读  女生读

评价:男生读出了美景如画,女生读出了生活惬意

师:古人就是这样,往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让我们再来看一首词,看看从中你又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 深探“不须归”

师:诶,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了,

    你知道词中不须归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回家

师:是啊,词中的渔夫便是词人张志和,可是这里的不须归仅仅是指的不回家吗?

生:不是

师:让我们一起来结合背景资料来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师: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ppt出示背景资料)

师:所以,这里的“不须归”除了指不回之外,还指不回朝廷,不愿做官。

师: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叫《和答弟志和渔夫歌》(ppt:出示这首词)

自己先读读这首词,看看从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劝弟弟回家,呼唤他回家

师:是啊,弟弟常年累月的在外,都不回家,這做大哥的能不著急嗎?

师:下面,我来当这位着急的哥哥,你们当寄情于山水的弟弟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师: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

师: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试着把它背一遍(ppt在次出现渔歌子)

一起背  合作背 (同桌之间合作背,你俩是齐备?有不一样的形式吗?自己练习练习)

师: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词,里面的斜风细雨不须归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常常被大家引用。

师:比如:

    如果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经历了艰难,他也可以用一句诗安慰自己——斜风细雨不需归

看来斜风细雨不仅指自然界的斜风细雨,还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到



  


Tags:渔歌,多媒体,教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