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 会读 “塞、箬、笠、蓑”四个生字,会写“塞”。 2. 品味词中的景物,想象词句描绘的画面,感受词中悠闲自在的意境。 3. 在理解品味中,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4.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学情分析 评论四年级下册是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同时也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学期。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 【教学重点】 品味词中的景物,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词中悠闲自在的意境。 【教学难点】 在理解品味中,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读词题,解题意。 评论(一)齐读题目,引入课题。 引入:今天要读的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词牌名叫《渔歌子》,尽管后来还有好几位词人用这个词牌名写词,但是最脍炙人口的,还是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 (二)理解 “渔”的意思,猜测“渔歌”的含义。解题:“渔”的意思是捕鱼、钓鱼,渔歌子就是钓鱼时哼着的小调。 活动2【活动】读词句,正字音。 评论(一)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 (二)读准生字,学写“塞”字,读通词句。 1.强调带有拼音的生字,指名领读。 2.出示词语: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指名检查朗读。 3.观察生字“塞”,交流要点,范写指导后由学生自己练写一个。 4.指名朗读全词,生生互评,教师评点:建议把“西塞山”连起来读。 5.全体齐读。 活动3【活动】解词句,赏美景。 评论(一)提出问题:这首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二)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如利用注释,拆词组句,借助插图等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派汇报交流,相机补充理解“箬笠”、“蓑衣”和“不须归”的意思。 1.“箬笠” 是什么?竹篾编成的帽,所以部首是竹字头,那“蓑衣”就是用草做的雨衣? 2.“斜风细雨”指雨下得不大 “不须归”是不回去? (四)加入补充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五)指名再朗读全词,用手势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感 (六)师生合作齐读词句。 活动4【活动】品词句,悟情感。 评论(一)回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含义。 (二)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说“不须归”? (三)默读词句,把找到的原因画出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 (四)小组交流。 (五)汇报反馈,相机指导品味词句。 (预设1:因为景色太美了——预设2:因为有白鹭或桃花流水或鳜鱼-预设3:因为斜风细雨感觉挺舒服) 1.通过品味白鹭高飞感受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境。 白鹭振翅高飞,飞行时动作从容不迫。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姿态优雅,气势不凡。看到白鹭在空中飞翔,多让人羡慕啊!谁羡慕它?羡慕它什么? (绘制山和鸟) 总结:白鹭自由自在地振翅高飞,真羡慕它啊!难怪诗人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2.通过品味桃花夹岸,流水鱼肥,获得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等情感体验。 桃花绽放恰好是什么季节?(春)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里这么写:(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看来,诗人都喜欢用桃花绽放,鱼儿肥美来描写春光。这里也是桃花绽放,春意盎然,潺潺流水,鳜鱼嬉戏,这样一个地方让你感受到什么?(绘制桃花流水和鳜鱼)怪不得诗人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3.除了景色优美之外,你还找到什么不须归的原因吗?(换课件) 预设1:鳜鱼肥美,是垂钓好地方(这么肥美的鳜鱼,你舍得走吗?)读出舍不得! 预设2:箬笠、蓑衣:这点小雨对他来说不值一提,这叫:斜风细雨不须归。(绘制渔翁) 预设3:细雨:品出了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不须归啊不须归! 4.通过品味青山、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等景物,感受词中的丰富色彩。 (六)提升:你们说,答案是不是就在字里行间啊?西塞山前白鹭高飞,所以说(斜风细雨不须归)桃花流水鳜鱼肥美,所以说(斜风细雨不须归)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当然(斜风细雨不须归) (七)研读韵脚,读出韵味:强调1、2、4行的最后一个字(带读飞、肥、归),明确这首词的韵,在读出了情感的基础上,把韵给读准,就能读得有韵味了!(1人尝试,跟读指导) (八)把情感和韵味结合起来就叫声情并茂!现在你能把这首词背出来了吗?把书合上,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想象着画面,声情并茂地背一背 活动5【活动】读背景,成知音。 评论(一)回顾意境,探究不须归还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出示张志和的经历。学生快速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二)反馈交流:现在你觉得,“不须归”还有别的原因吗? (预设1:自由自在不愿意回去,预设2:风雨飘摇怕回去,预设3:心灰意冷不想回去)不如留在这个悠闲自在的地方。 总结:是啊!张志和就是要把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全部寄托到青山秀水之间。他说不须归,正是喜欢这份悠闲自在而不想回去啊!现在再背,你能感受到这份悠闲自在吗? (三)总结:这个张志和,钓鱼的时候,从来不用鱼饵,看来钓的不是鱼,而是享受这份悠然自得。诗人们都喜欢把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也许在某个烟雨朦胧的日子,我们漫步在山水之间,也会悠然自得地哼起这首《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Tags:渔歌,教学设计,教案,分析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