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第二课时教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知识与技能: 运用多种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 过程与方法: 1、画中学词:根据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词的意境,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意境美。 2、诗中学词:运用已经学过的古诗词来感悟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在本册第一单元中已接触过词《忆江南》,所以第二次学习写景诗词已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收集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课的设计重点在于充分放手,引导学生读诗词——想画面——悟诗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3重点难点 评论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词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设境,想象解题 评论一、激趣设境,想象解题 (一)激趣设境 1、古人说,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在这么多的色彩中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颜色? 3、屏幕分别出示三组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齐读,引入课题。 翠绿 墨绿 青绿 粉红 桃红 火红 山清水秀 桃红柳绿 青山绿水 一碧千里 青翠欲滴 万紫千红 悠然自在 无忧无虑 从容自若 (设计意图:现在正值初春时节,由春天的丰富多彩的颜色引入本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既拉近了学生生活和古诗词的距离,又进行了词语训练,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了铺垫。) (二)想象解题 1、板书课题。 2、理解“渔”字。 学生观察“渔”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写法,谈自己的发现。 3、教师总结:用某种工具去捕鱼就是“渔”的意思。 4、学生畅谈对“渔歌子”这个词牌名的理解,初步感受这首词的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汉字的构成角度出发,学生观察文字的演变过程,直观感受到了象形文字的特点,在观察发现中加深了对“渔”字的理解。) 活动2【活动】诵读诗词,感受音韵美 评论二、诵读诗词,感受音韵美 1、学生自由读,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2、指名读,初步感受本词。 (设计意图:读准、读通、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一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读词的体会读出自己的个性,为领悟词意、感悟词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3【活动】走进诗词,感受意境美 评论三、走进诗词,感受意境美 (一)乐中学词,初步感知 1、张志和不仅是一位词人还是一位画家,这首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下面,让我们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到画里去吧!(播放音乐) 2、学生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音乐教学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手段。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配以教师的朗诵,以激发学生无边的遐想。) (二)画中学词,融情想象 学生围绕“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进行描述,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简笔画的绘制,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语言表达的训练。 预设: 1、西塞山:你眼中的西塞山是什么样的? 2、白鹭:白鹭是怎么飞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词。 3、桃花:你见到过怎样的桃花?桃花如仙子落入凡间,在枝头悄然开放,她们各有各的姿态,有的......有的......还有的...... 4、水:水要用什么颜色来画?为什么? 5、鳜鱼:鱼是怎么游的?(进行语言训练:有的......有的......还有的......) 6、渔翁: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渔夫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引导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词。) 古时候的人们他们是怎么读词的呢? 7、斜风细雨:风和雨该怎么画呢? 8、师总结:美哉,江南!这里有青的山,白的鸟,粉红的桃花,青绿的流水,吹面不寒的微风,细如牛毛的春雨,真是让人感觉“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让我从你们的声音中感受到这里的美。(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静止的文字变幻成一幅幅灵动鲜活的画面,画中学词,使学生感受到了动静交替、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感受情感美 评论四、拓展延伸,感受情感美 (一)拓展延伸,兄弟和答 1、张志和常年呆在山水田园之间,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哥哥这首词写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3、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我来劝劝你们。(师生和答,引入吟诵的方式。) 预设: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学生模仿张志和谈感受) 师: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哪?(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兄弟和答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再一次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灵活运用。同时,吟诵的引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读写结合,体悟深情 1、送别了哥哥,张志和在湖边盖了一座小茅屋,整日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音乐起) 当初春的西塞山刚蒙上几分绿色,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初现的时候,张志和独自划着一条小船,他在心里轻轻念着——(齐读全词) 当漠漠的水田间几只白鹭翩然起舞,当灿烂的晚霞映照着大地,张志和悠闲地坐在船头,他在津津有味地吟唱着——(齐读全词) 当灿烂的桃花在枝头争先绽放,当____________的时候,张志和______________。 ...... 这首词世世代代传唱了千百年,人们不仅吟诵它,还把它编成了童瑶,配成了歌曲。你们听,烟雨蒙蒙之中,从远处传来了这首《渔歌子》(播放视频)。 3、师总结:其实张志和一共写了五首《渔歌子》,希望同学们利用网络找一找,选择一首你喜欢的,可以读一读,可以画一画,可以吟一吟,还可以唱一唱。老师希望这首词不仅留在青山绿水之间,留在作者的笔端,也能流进你们的心里。下课! (设计意图:根据画面,读写练习。这一环节化虚为实,将画面还原成灵动的文字。这词与景,景与情的不断交融,让学生感受到意境之美妙,语言之精妙,并巧妙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词人作品的特点──“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Tags:渔歌,第二,课时,教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