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优秀教案内容,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先让学生描述这些情境。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自己所经历的比1分钟短的事情及计量的经历。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了解计量比1分钟短的时间需要用秒作单位,感知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认识时间单位“秒” 1.认识“秒”。 (1)观察钟面,认识1秒。 引导学生观察秒针的转动,思考并回答:秒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过去几秒的呢? 预设:通过秒针走过的小格数计秒;通过秒针走动时发出的滴答声计秒。 教师应充分肯定,并强调: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板书: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计量5秒、十几秒。 演示课件:秒针走过1大格。让学生说一说秒针走1大格时间过去了几秒。强调: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5秒。 演示课件:秒针走过12小格。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说出:秒针走过12小格,时间过去了12秒。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数大格加小格的方法,快速计算出秒针走过的区域,算出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秒的认识之前已学习了时、分的认识,对于钟面上指针与刻度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此环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秒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过去几秒的呢?”思考并回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应用,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 2.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1)制造认知冲突,突破教学难点。 师:秒针走两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0秒,那么秒针从刻度12到刻度10,经过多少秒? (学生如果没有秒针按顺时针走动的表象积累,受惯性思维影响,会误认为刻度12到刻度10之间有两大格,是10小格,所以经过的时间是10秒。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交流,并通过观察秒针的走动,进一步明晰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方向及钟面结构。) (2)掌握秒针与分针的运动规律,得出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秒针已经从12走到10,如果秒针继续走2大格,刚好走了1圈回到12,经过的时间是多长?秒针走一圈,分针会有什么变化?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秒针走1圈时分针的变化,体会分、秒之间的关系,得出1分=60秒。(板书:1分=60秒) (3)唤起旧知,系统整理。 师:看到“1分=60秒”,你能想到哪些相关的知识? 可结合钟面,让学生说一说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格,让学生对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学生不断地观察秒针的转动,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钟作为教具,但实物钟的秒针无法随意拨动,也不能停下来,使用不方便。可使用本书后“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钟表课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秒针走动的起点和终点,还能同时做上标记,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分与秒的进率。) 3.认识其他常见的计量“秒”的工具。 师: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 预设:学生会提到带秒针的钟表、电子表、秒表等。教师均给予肯定,并结合学生回答展示电子表、秒表等计时工具。 (1)介绍电子表。 出示电子表实物或图片,说明:两个圆点左边的数表示几时,右边的数表示几分,右下角的数表示几秒。 (2)介绍秒表。 秒表,是体育运动中常用的计时工具,在教学、比赛和训练中常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出示机械秒表实物或图片,说明: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长针为秒针,秒针每转一圈是60秒,其中一小格为1秒,一大格为5秒;小表盘内的短针是分针,分针每转一圈是30分,记数时只要把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相加就是所测的时间。 出示电子秒表实物或图片,说明:这里两个圆点左面的数表示的是几分,右面的数表示的是几秒,右下角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1/100秒。 (3)比较各种计量工具,明确各自用途。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的计量工具,注意让学生体会它们的不同用途。钟面和电子表主要用来表示时刻,秒表用来计量时间的长短。同时,可以结合计量工具的认识,进一步体会这三个时间单位在表示时刻和时间长短时的用法。) (三)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1.体验1秒的长短。 (1)初体验——10秒的小测试。 交待任务,明确游戏规则:老师说“开始”,就闭上眼睛;你认为10秒到了,就悄悄地举手告诉老师;睁开眼睛后看看是多少秒。 (2)反馈交流,验证调整。 测试后,反馈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 预设:学生会提到拍手、眨眼、数数等方法。 教师要关注估计准确的和偏差较大的两类学生,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方法,再引导学生根据秒针转动的节奏进行验证,准确把握1秒的时长,调整对估计1秒时长的方法。 (3)再次感知。 师: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如打拍子、数数等,帮助我们体会1秒的长短。现在我们再来做一次15秒的小测试,看看有没有进步!游戏规则不变。 (设计意图:从估计10秒的测试切入,让学生先利用自己对秒的初步感知进行估计,在验证中准确把握1秒的时长,再调整自己估计1秒时长的方法;估计15秒的游戏为学生再次提供巩固策略、调整方法的机会。) 2.体验15秒的长短。 (1)初步感知。教师计时15秒,让学生选择一项活动记录活动的次数。(注意明确活动要求:每人从深呼吸、扔纸飞机、写数字三项活动中选择一项,教师说“开始”后重复做自己所选的活动,教师说“停”时,记下活动的次数。) (2)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从事活动的速度不同,同一项活动的次数可能会不同。) (3)再次感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项用时比较短的活动,在15秒内重复做,记录活动的次数。 (设计意图:将抽象的15秒时间的长度转化为具体的学生熟悉的活动的次数,让学生通过从事多种活动体验15秒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并在交流中体会时间相同、速度不同会导致活动的次数不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节奏,认识到可将自己从事活动的节奏作为估计时间的标准。) 3.体验1分钟的长短。 (1)1分钟的集体体验活动。全班跟随秒针的节奏计数“1分”。 (2)联系生活实际,估计一下1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预设:1分钟能跳绳多少下,1分钟能踢毽多少个、1分钟做多少个仰卧起坐等。 (3)1分钟的自选体验活动。 师:选你喜欢的一项活动,感受一下1分钟你能做多少事情。你可以做老师给你提供的口算卡片、读这篇《1分钟》的小文章,也可以在白纸上画画或者给老师写几句话。 课件出示“1分钟能干什么”的有关信息,拓宽学生视野,体验时间的价值,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分钟的实际长短。不仅让学生根据标准计时工具了解“1分”的实际长度,而且让学生将1分钟的长度与自己熟悉的活动建立起联系,在建立“1分”的时间观念的同时,为估计提供方法和标准。同时,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回顾与反思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Tags:渔歌,优秀,教案,内容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