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内容,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在本册第一单元中已接触过词《忆江南》,所以第二次学习写景诗词已有一点能力。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收集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评论1、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 2、出示词语,读词语,并考考记住几个。 3、奖励听一首《西塞山》 【设计意图:我国是诗词之国,尤以“诗(词)中有画,画中有诗(词)”著称。上课伊始,我以颜色入手,让学生提前体会诗词中的美景。】 活动2【讲授】授课 评论( 第一部分)疏通词句,感知词意 1、找出隐藏在歌曲中的诗句,指名读,指导读。(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2、画中出现哪些景物? 3、出示句式,请学生加上颜色或姿态的词语。(同桌交流) 4、带上这些语句,描述词的意思。 5、总结:把这首词浓缩成一个词语。(板书:美丽如画 景) 6、出示句式 ____的江南。指导说话练习 7、这是江南特有的美,诗人白居易、李白也描写过江南的美丽,出示《忆江南》 8、再读词《渔歌子》,感受这美丽的景色。 (第二部分)解读画面,品味词境 1、这首词中不仅有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人。(板书:人)你看到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渔翁?(板书:悠闲自在) 2、此时的渔翁有着怎样的心情?(板书:兴奋舒畅 心) 3、词中既没有高兴,也没有兴奋,你是如何体会到的?引导从词中进行体会。 4、再读《渔歌子》。不仅要体会风景的美,还要体会到诗人的那一份悠闲。 (第三部分)熟读成诵,进入心境 1、好一个不须归呀。如此秀丽的水乡美景,我们陶醉了,我们——不须归,还有谁也不须归?(渔翁,张志和)渔翁就是张志和,张志和就是渔翁 2、他不想回家,在那里做什么?(垂钓) 3、创设情境,随机介绍《渔歌子》两首 他恋上了垂钓,不想回家。我们仿佛看到,在一个月明人静的夜晚: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还。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仿佛又看到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4、诗人真的是在钓鱼吗?老师查询了资料,他钓鱼从来不放鱼饵,你说他是在钓鱼吗?他钓的是美景,钓的是一份心情,钓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板书) 5、让我们悠闲自在地读一遍(男女生读) 6、小结:秀丽宜人的风景,让人不须归,悠闲自在的生活,让人不须归。 7、回读: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味这首词。(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古诗文教学提出要求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我引导学生各种读,在一次又一次饶有兴味的朗读中,学生很快品味到了词的美,在这一次又一次看似夸张的朗读中,在语音的扬抑、节奏的缓急中学生逐渐入情入景。】 活动3【练习】课后练习 评论1、找一找张志和的其它作品读一读。 2、画一画《渔歌子》所描绘的美景。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诗词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一首诗词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适度地拓展学生学习诗文空间,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诗文,不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培养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诗词的兴趣。】 活动4【活动】板书 评论板书: 渔歌子 美丽如画 景 画 悠闲自得 人 不须归 兴奋舒畅 心 Tags:渔歌,教学内容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