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课堂实录

日期:2017-2-8 11:29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课堂实录,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感受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2、感受词的意境美,在想象画面、抒情练笔中体会词人的情感。

2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 了近四年的学生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在本册第一单元中已接触过词《忆江南》,所以第二次学习写景诗词已有一点能力。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3重点难点 评论

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走近诗词,初知题意 评论

1、激趣谈话,巧引课题。

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忆江南》。

背诵《忆江南》

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

2、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渔歌子是词牌名,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这里“子”读第三声,齐读课题。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词所配的乐曲就叫“词牌”。渔歌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

活动2【讲授】(一)初读诗词,读准读通 评论

1、初读要求:请大家试着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整首词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师:会读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

这有几个词谁来读?

师:“箬笠”和“蓑衣”是两种事物,谁能在图上找到这两种东西?

“箬笠”和“蓑衣”是什么?

你一定看了下面的注释,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其实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是一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箬笠、蓑衣见过吗?干什么用的?(图片出示)看,就是头上戴的帽子。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是用草、棕编的,都和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

3、词语读准了,整首词会读了吗?谁来把整首词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字音读准了没有。

读的真不错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在这读塞,但他读准了。

(学生读词,教师指导正音)

活动3【活动】(二)感受节奏,体悟音韵。 评论

诗词有诗词的味道,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唱的,它的字里行间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有节奏,要注意抑扬顿挫,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练读。

1、出示教师提供的节奏,练读。

哪位同学来试着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词的味道。

2、指名学生按节奏诵读。

不错有了点诗词的味道。看来我们注意了停顿,就能读出节奏来。

3、(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活动4【活动】走进诗词,感受意境美。 评论

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自然景物?

2、他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你看到了那些景物?{出示}

3、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看到这些景物,老师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猜猜我是从哪感受到的?

(1)、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词,自由的读一读,想象画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2)、同桌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画面。

(3)、全班交流,丰富画面,感受意境;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让学生把整个画面连起来具体生动地说一说。

(5)、配乐感情朗读全词。

活动5【活动】精读诗词,品词中情 评论

师:短短27个字,我们想象出了一幅美丽的画,这就是读诗词的好方法。读懂了词中画,我们再来品品词中人。词中哪一句写人?

1、理解“不须归”的意思。(不愿意回家)

2、那张志和为什么不愿意“不须归”呢?

除了景美,还有什么原因?

生:他想多钓一些鱼。起风了下雨了,为什么还不回家?你真聪明!

   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来知音们,让我们读出他的心声。

3、他真的是在钓鱼吗?老师查询了资料,他钓鱼从来不放鱼饵,你说他在钓鱼吗?

4、了解作者及诗文的背景

出示资料

张志和原名张龟龄,16岁中举人,皇帝封他做了官,并赐名张志和,希望他一生心志平和。后来,他因事被贬官,干脆辞官归隐,隐居太湖一带,整日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从此,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皇帝曾多次去寻找他,都没有找到。

5、不须归还只是指不回到那个吃饭睡觉的家吗?不回到哪?

他钓的是美景,钓的是一份心情,钓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板书)

师:原来如此,指板书:是迷人风光让词人(生读)——

斜风细雨不须归。

是垂钓的乐趣让词人(生读)——

斜风细雨不须归。

更是那悠闲自在的生活让词人(生读)——

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不须归”反映了他淡泊名利,悠然脱俗的志向。也只有张志和这样清闲自在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5、 一曲渔歌子,一幅忘归图,千古垂钓情,人们一直在追寻。让我们齐诵《渔歌子》将它铭记,将它传扬。

活动6【活动】欣赏歌曲,布置作业 评论

1、这首词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依然如旧,词还可以唱出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那美妙的歌曲。

2、作业

喜欢书画的同学,可以画一幅《渔歌图》。

 

Tags:渔歌,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