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课件和教案(名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教学目标 评论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想象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词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及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 一首好的诗词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描述。古诗词的学习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古诗词中,诗意地栖息于课堂,别具一番情趣。本词的学习读、思、悟、说、写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感悟“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3重点难点 评论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的内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课前谈话: 同学们,古人常说:以诗会友。咱们现在就来吟诗作对,我说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看看能否难住大家。1、竹外桃花三两枝。2、两个黄鹂鸣翠柳。3、碧玉妆成一树高。4、绿遍山原白满川。看来都难不倒你们,那下面开始上课吧。上课。 一、复习导入: 1、刚才我们背的都是诗,还记得本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什么吗?(课件出示:词)——《忆江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诗每句的字数一样,词每句的字数有的不一样)。 2、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教师板书:渔歌子 张志和) 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第一遍读) 师:注意“子”字在这里读第三声。再读。 3、《渔歌子》在这里是这首词的——(生答)词牌名,课件出示:词牌名。 二、初读 1、请大家打开书本110页,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了吗? (生练读) 2、刚刚听到同学们都很认真的读了几遍,谁来读读这首《渔歌子》? 1)、指名生三至四名学生读: 教师评价语:A(读对了)读得字正腔圆, “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念sài,他也读对了,真不错! B(读错了)大家注意了,(指着“塞”)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sài,带读“西塞山”。你再读读。 C你读得很准确,不过,要读出词的韵味来,咱们还要注意什么?(节奏)请你来示范一下,大家仔细听,他在读词时,句子中间是怎么停顿的? D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它的节奏之美。古诗词特别讲究音律和节奏,读的时候要有板有眼,像词人一样读。咱们也可以像他这样有板有眼地读。 4)、课件出示带节奏线的《渔歌子》,自己试一试。学生自由练读。 5)、想读的同学这么多,那好,让我们一起来字正腔圆的读读这首《渔歌子》。 三、理解词语,圈出画面 1、现在这首词都读准了,读得也有那么点韵味了,但是你们知道这首词写了些什么?是什么意思吗? 2、不用着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再来读读,读的时候把不明白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并找出词中写了哪些景物,请把这些景物圈出来。 3、现在说说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 1)、预设1:不须归 谁知道吗?如有生告之(不想回家),则引导生得出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请教同学的方法。(板书) 2)、预设2:西塞山 有没有同学知道呢?在哪里知道答案的?引导生学习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注释进行理解。(板书) 3)、预设3 箬笠 蓑衣 鳜鱼 按照上面同样的方法,借助注释,你们还能读懂哪些词语?生齐读,然后出示箬笠、蓑衣、鳜鱼图片简单认识),可以查资料的方法。 4)预设四:白鹭 师解释,一种水鸟。引导不同的词语还可以请教老师的方法。 4、下面来说说你读到了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多生:1、西塞山 2、白鹭 3、桃花4、流水 5、鳜鱼 6、箬笠 7、蓑衣8、斜风9、细雨 5、你们看,这短短的27个字的一首词理,包含了这么多景物,这里除了景,你们还找到了什么吗?还有一个——人。 6、从哪个词语看来的?(箬笠、蓑衣)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张志和 四、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张志和不仅是一位词人,还是一位画家,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夸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眼前的这首词就是一幅画。不信,你们闭上眼睛试试,展开想象,一定会看到很多美丽的图画。 2、(播放音乐,师配乐美美地读):同学们,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闻到了什么?和小组内的同学描绘一下你想象的画面吧。(学生小组内交流) 3、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如果学生很久没有停下来,教师可拍拍手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停下来) 1)、你看到了什么?相机引导说出一、二句的画面。把这画面说得这么美,让我们把这美美的感受送进前两句,把它读出来。 2)、我们的目光再近些,说说后两句中你又看到了什么? (那江面有一条小船,船上有一个戴箬笠,穿蓑衣的渔翁在垂钓。微风吹过,细雨绵绵,这画面都让人陶醉了) 3)是啊,多美啊。请你们把这种美带进诗句里读出来。 5、听你们读着,这仿佛就是人间仙境啊!老师忍不住把这美丽的画面画下来,我们来配合,我画出词中之画,你们诵读出画中之词。(此环节为引导学生背诵)你们就是词人,(指图)面对青青西塞山,看那白鹭展翅飞翔,身旁桃花烂漫、流水潺潺、斜风细雨,把身心放到词中间,一起吟诵这首《渔歌子》,读! 五、了解背景,体会情感 1、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了吗? 2、生答:风景美……… 3、除了这些,你们知道还有什么原因吗?想不想来看看张志和的生平介绍。 4、出示张志和简介,师: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 2、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教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学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学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师:狂风浪起且须还。(加重语气) 学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师:且须还。(再加重语气) 学生:(齐读)不须归。 教师大声:且须还哪? 学生:不须归。 教师(指生问):志和啊,你为何不归?再指生:你为何迟迟不归?你为何不肯归? 5、你们真是志和的知音,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那张志和的垂钓,钓的是什么他钓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是啊!也只有这样清闲出世的心,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板书:心志平和)“心志平和”这就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来,知音们,一起读出志和的心声。(生齐读全诗)。 6、根据时间机动处理:(音乐响起)播放渔歌子歌曲,简介这首词是可以用来唱的,想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7、板书设计 渔歌子 心志平和4.1.1教学活动 Tags:渔歌,ppt,课件,教案,名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