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优质教案设计,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词中的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二)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学情分析 评论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求知欲旺盛。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古诗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收集了诗词创作背景故事及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3重点难点 评论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经典诗文之美。 4教学过程 4.1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歌曲导入,走进《渔歌子》。 评论1.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令人向往,谢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首歌,请同学们静心欣赏。 2.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还似乎看到了一些美丽的景物。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歌词中含蕴着一首千古流传的经典诗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渔歌子》(板书课题,齐读课) 3.《渔歌子》是一个词牌名,又名《渔父歌》,它的首创者是唐朝的张志和。你对他有哪些了解?(指名汇报)(板书:唐 张志和) 活动2【讲授】二、读通词句,整体感知。 评论1. 千余年来,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脍炙人口,传诵不衰,而且还流传海外,为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它到底有何独特的魅力呢?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词。 2. 谁来带领大家读读这首词里出现的生词? 课件出示: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出塞 指名领读词。(提醒学生注意“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念sài, “箬笠”两个字都是“竹”字头;指的是头上戴的用竹制成的帽子。“蓑衣”的“蓑”是草字头,因为“蓑衣”是用草编织来防雨的。) 3.师:谁来试试读整首词?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 4.师:读得字正腔圆,“塞”和“蓑”的平舌音他都读准了,了不起。谁再来读一读? 5.师:想读的同学这么多,那好,我们一起读,开始!(生齐读) 6.师:很好!准确、整齐、响亮。但读古诗词不光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谁再来读一读?你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是怎么停顿的? (指名读) 7.师:好听,这就叫有板有眼。古诗词特别讲究音律和节奏。来,我们一起读。 活动3【讲授】三、再读诗词,读出平仄。 评论1.词,是一种可以唱的诗歌。因此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有节奏,还十分讲究平仄。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这叫:“平长仄短,依字行腔。”跟我说: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2.依据这个标准,你能判断这首词的平仄吗?请你在语文书上试试标注。(指名说) 3.让我们听听张志和家乡的孩子是怎样吟唱这首词的。(播放音频,生认真听) 4.原来就是我们之前听的那首歌呀!我们跟着练习一下吧。(齐诵) 5. 古人吟诵诗词是按古音的,而我们现代粤语仍存在着平、上、去、入四声 ,所以用粤语来诵读古诗词就再适合不过了。下面请同学们听谢老师用粤语结合粤剧的腔调读一遍。(指画范读) 6.先请女孩子听谢老师读一句然后跟读一句。(真是清喉娇啭!) 7.到男孩子了,我们的声音不可能像女孩子那样清脆悦耳,来,让谢老师换换腔,听着咯!(范读)能接受挑战不?好!请男孩子跟谢老师读一遍。(不错,你读出了渔夫的闲适写意) 8.下面请男女同学对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接第二句。 你们读得真有韵味。 活动4【活动】四、品出画面,品出意境。 评论(一)读出词中的景物 1.师:同学们,张志和非常了不起,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个大画家。他写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让我们到张志和的词中去品一品,看看他给我们画的是什么?请同学们静静地读,用笔圈划出有关景物,边读边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默读) 2.很多同学都已经画了,非常好。张志和看到了什么?咱们按照词里的顺序,一件一件地说。学生交流。(词中的景色有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渔翁) 3.老师考考你们,你知道西塞山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 4.你又知道鳜鱼是怎样的鱼吗?鳜鱼,又称桂花鱼、桂鱼,肉洁白、细嫩而鲜美。看,肥嘟嘟的鳜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多么可爱啊!老师是用收集资料的方法了解到的。 5.那除了看注释和搜集资料,学习古诗词还有什么好方法呢?(看插图、查字典、展开想象) 6.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好方法来小组自学这首词,轮流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学懂哪一句的?待会儿请代表来汇报一下。 活动5【活动】(二)小组汇报 评论1.绘画组用简笔画的形式汇报 我们是用看插图的方法学会这首词的,我们小组还能把词里的景物画出来呢!(师画雨丝) 2.我们小组是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学习这首词的。 我们们从词里读出了悠闲自在的白鹭在西塞山前飞得又高又远,桃花开得很鲜艳,春风轻轻拂过,片片花瓣翩翩起舞,落在水面上,顺流而下,漂向远方,肥嘟嘟的鳜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玩耍。(指名说) 4. 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通过想象,我们基本读懂了词的大意。看,绘画组已经差不多完成他们的作品了,青山,白鸟,红花,绿水,色彩多么丰富!绘画小组能不能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描述一下你画的景物呢?(一句一句) 西塞山前真是美不胜收啊! 5.哪个小组能用朗读将这画面的美表现出来? 6.“西塞山前白鹭飞”多么悠闲自在,咦,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是白鹭飞?难道燕子不飞吗?麻雀不飞吗? (欣赏白鹭图)白鹭的飞给你一个怎样的感觉呢?(指名说) (白鹭飞的时候不急促,悠闲自在,翅膀在空中缓缓张开,舒展、自如,而且它的白和山的绿对比强烈。) 6.看,在古诗中,有很多作品都写到了白鹭。 皮日休曾经这样写过——万顷湖天碧,一星白鹭飞。皮日休《秋江晓望》 李白笔下的白鹭是这样的——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李白《白鹭鸶》 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这些诗句都让我们感受到,白鹭是一种怎样的鸟?(孤傲、圣洁) 7.除了白鹭,画面中还有那些美景令我们留恋? (课件出示桃花)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桃花? 8.你看,西塞山前应该有梨花,有杏花,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写“桃花”? 请看李白的这首诗能否为你解开这个谜:《山中问答》 9.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那不是人间啊,那是——(世外桃源) “桃花流水”意味着“世外桃源”,这在暗示着你这西塞山前原来是一个什么?(世外桃源) 10. 这世外桃源让张志和流连忘返,所以他说——(出示三四句,齐读)就算_______ 就算 _______, 我也不想回去。(板书:不须归) 11.是不是只有这些美景让他不须归? 还有什么原因?哪个小组收集了张志和生平的资料能帮助同学们提供一下线索?(学生汇报:张志和十六岁参加科举及第,唐肃宗很喜欢他,任命为待诏翰林,赐名为“志和”。但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皇帝喜怒无常,天威难测,像张志和这样直性子的人难免出事。不久,张志和就被贬官为南浦县尉。但他自此看破红尘,不愿再为官,情愿驾一叶小舟,终日泛舟于江湖之上,自号为“烟波钓徒”。) 12.师:是呀,这就是张志和,厌倦朝廷的争斗,留连于山水之间。据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但张志和却说他钓到很多很多,你觉得他钓着了什么?(预设学生答案:生活的快乐、迷人的风光、垂钓的乐趣、人生的自由……)板书:悠闲自在 13. 正如岑参的《渔父》中写的:“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 荣华富贵本是浮云,这并不是张志和的志向所在,置身于这满目青翠的西塞山,看见那清澈的湖水、红艳艳的桃花,那自由飞翔的白鹭、活蹦乱跳的鳜鱼,张志和怎么舍得回去呢?所以他写到——(指读前两行) 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唱,任暖暖的春风拂面,任蒙蒙的细雨飘洒,张志和真不想回去呀!所以他说——(指读后两句) 官场的黑暗,名利的争斗,又怎比得上张志和神仙般的垂钓生活呀!他实在是不想回去呀!感情强烈地读最后一句。 活动6【练习】五、提升悟情,书写练习。 评论1.张志和垂钓,钓来悠闲自在,让我们和他一起寄情于美丽的山水,把《渔歌子》的诗情画意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吧!(配乐齐唱) 2.《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淡泊的情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下面,让我们将这首千古传诵的词写下来。 (配乐填空) 活动7【作业】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评论1.张志和在用他的生花妙笔写出让他“不须归”的西塞山美景后勾起了他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便又写下了另外四首《渔歌子》,老师在此列出了三首,请同学们任选一首,诵读欣赏。 2.小结: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 Tags:渔歌,优质,教案,设计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