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及配套教案板书设计,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
1.认识“箬、笠、蓑”,会写“塞、鹭、笠”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词描写的画面,感受词人寄情山水乐而忘返的心境。 2学情分析 评论四年级的孩子,学习了一定量的古诗,具备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3重点难点 评论想象词描写的画面,感受词人寄情山水乐而忘返的心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评论一、谈话导入 1.我的名字叫李华,是我妈妈取的。我有个哥哥叫李春华,他的名字也是我妈妈取的,我妈妈非常节俭吧。有人笑我,该叫李冬华。你的名字是谁取的?有一位诗人,他原名张龟龄,皇上赐名志和。他非常有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词?) 示意学生接。说理由。 2.板书课题:渔歌子 3.指名读题,介绍词牌名。《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渔歌子》,又名《渔歌曲》《渔父》。 活动2【讲授】读懂古诗 评论二、读懂大意 1.读词首先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自己练读三遍,能不能做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指名读。关注字音准确、节奏合适。识记字形。男生女生比赛读。 2.猜读词意,同桌交流。 大家读得字正腔圆,节奏分明,现在请结合注释、插图等说说词的大意。先自己说,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读出画面 1.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请你对照诗句,圈出画中的景。能正确圈出说明你对词意大致了解了。指名汇报。板书。这些景物该如何分类? 由远到近 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 2.词人看似不经意地罗列这么多景物,其实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将目光聚焦再聚焦,让眼前的景物变得更真切。 引导——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西塞山?它高吗?它绿吗?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白鹭?有多少?怎样地飞?一会儿?一会儿?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桃花?什么颜色?它在枝头仿佛在干什么?一阵风吹来,花瓣怎么样?一阵雨飘来,花瓣怎么样?再低头看看那流水哟,你看见了怎样的流水?水中有什么? 读出这种美。 远处—— 听—— 再往近处看—— 听—— 再近一点—— 听—— 四、读懂情感 1.看到这美景,你想起了什么诗句?你有怎样的感受? (一行白鹭上青天。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转黄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起风了,下雨了,志和啊,回家吧!你想回家吗?你从哪儿看出志和不想回家呢?你愿意回家吗?你需要回家吗?(不回)为什么呀?(有箬笠,有蓑衣)(景太美) 3.不光是我们在劝,志和的兄弟也在劝哪。看。(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师生对读。 4.补充资料,深入了解。此时的志回不想回家,除了不想回家还不想回到哪里呢?【张志和】(约730-810年)浙江人。本名龟龄。少年时便深得皇帝器重,被赐名“志和”。后来,因事降官,他干脆辞官回家,整日泛舟垂钓,陶醉于山水之间,并自号“烟波钓徒”,从此再也不愿踏进官场。 5.背诵全诗 活动3【活动】拓展 评论五、吟诵抒情 歌以咏怀。词之美,非吟诵不能完全传达。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吧! 1.听教师吟诵 2.跟教师吟诵 3,学生尝试吟诵 4.学生吟诵 六、拓展诗词 其它四首《渔歌子》 Tags:渔歌,ppt,配套,教案,板书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