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优秀教案案例

日期:2017-2-8 11:12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优秀教案案例,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在本册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诗画合一”的表现特点,感悟不同诗人笔下勾画出的不同渔翁的心绪,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3重点难点 评论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
2.结合词句展开想象,较为生动地表达词中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走进《渔歌子》 评论

1.播放歌曲《渔歌子》,指名交流:随着歌声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相机引入:刚才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还听到了一首优美的歌,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歌词中含蕴着一首千古流传的经典诗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志和的《渔歌子》又叫《渔父乐》(板书课题,齐读课)

     2.这是一首词,我们之前都学过哪些词?(一起来读一读)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3.我们知道忆江南是这首词的(词牌)那渔歌子也是这首词的(词牌)

     4.那你们知道这首千古流传的词是谁写的吗?你对他了解多少?(出示词人简介)

5.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设计意图:以歌曲的形式引出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再抛出问题,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活动2【讲授】二、指导初读,感受“词味” 评论

1.学生自读

2.指导朗读(个人读,分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达到了整体感知《渔歌子》,且让学生感受到了词的韵律美,同时,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扫清了障碍。)】

活动3【活动】寻找词眼,质疑细学 评论

1.读着读着,你们在词中看到词人的身影了吗?是从哪几句词中看到的?(出示插图)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怎样的词人?

2.品读2-3句词

(1)认识箬笠,蓑衣(这都是用来做什么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读懂词意),指导书写“箬笠”和“蓑”。

(2)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翁?(板书:人  悠闲自在)

(3)在怎样天气里人在钓鱼呢?

A起风:这是怎样的风?你从哪个词语读出风很小?

B下雨:那这雨呢?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

3.起风了,下雨了,词人回家了吗?你这么知道的?(板书:不须归)

为什么不想回家?

      ①小组合作:

引导:大书法家颜真卿称赞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现在请同桌合作读一读,边读边在书上圈画描写景物的词。

②反馈交流(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同学们,词的语言很精练,他能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这首词也一样,仔细看看他写了这么多景物但是却没有位我们描绘出这些景物的颜色或者姿态, 我们能不能把题目补充完整?

(PPT出示:     的西塞山,       的桃花,       的鳜鱼)

指名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吗?闻到了什么?看着这写美景你感受到了什么?(这美丽如画的风景,怪不得我们的词人张志和不须归)(板书:景  美丽如画)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引导想象:这是一幅静止不动的美丽图画吗?不,它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它不仅有好看的画面,还藏着好多好听的声音,好闻的味道。

让我们闭上眼睛,把自己放到这幅美丽的画卷中。正是春汛时节,听,哗哗的流水声像是在唱着一首美妙的乐曲。远处,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在蒙蒙的雨景中若隐若现,一行白鹭展翅飞向青天,发出清脆的鸣叫。近处,一湖碧绿的春水,岸边的桃花开得红颜似火,柔和的春风中,片片桃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飘落水中。让我们不禁低吟(西塞……)

【设计意图:在全词景物加以丰富的基础上,理解全词,使学生掌握了词的内容,体会了词的韵味。】

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悟“不须归”之情 评论

过渡:春景美,鳜鱼肥,此时的词人徜徉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板书:心  轻松愉快)怪不得张志和不须归。

1、你们知道吗?张志和喜欢垂钓,但是,他钓鱼却与众不同——鱼钩上从来不设诱饵!张志和的做法让我们想起了一个人(姜太公),还有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用直钩钓了一个周文王,张志和用空钩又钓到了什么?( 美景、轻松愉快的心情等   )

2、是呀,渔父之意不在鱼,在乎心情也。让我们也做个快乐的,幸福的张志和,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3、材料补充:我们刚才反复吟诵,不仅读出词中画,还读出了词中人,但还不够,还要读懂作者的内心,走进他的心灵深处。皇上爱其才,封官又赐名,张志和心性耿直,后来他因得罪了权贵,被免去官职,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他讨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出示古诗:全班读)

 4、师生和诗: 

师:同学们,先自由的读一读,哥哥在劝弟弟干什么?(快点回家)这样吧,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我来催催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认真听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由慢到快) 

生:不须归。

师:好一个“不须归” 弟弟啊,为何不归?  他真正不想回的是哪里?

师:正因为张志和做到了“心志平和”平和,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5、再读全诗,回归主题,升华诗情。

引读1:假如你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

引读2:是啊,置身于这满目青翠的西塞山,看见那清澈的小溪、红艳艳的桃花,那自由飞翔的白鹭、活蹦乱跳的鳜鱼,张志和怎么舍得回去呢?让我们读读这句诗——

引读3:官场的黑暗,名利的争斗,又怎比得上张志和神仙般的垂钓生活呀!他实在是不想回去呀!——

6、小结:张志和自称为‘烟波钓徒’,他可真是‘只羡神仙不羡官’啊!让我们和他一起寄情于美丽的山水,把《渔歌子》的诗情画意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吧!”

【设计意图:通过共享相关诗人的生活背景资源,加深学生对诗人张志和的认识,更进一步感悟“斜风细雨不须归”,更加准确的理解作者悠然闲适的心境。】

五、歌曲结束,回味《渔歌子》 

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就让这首千古绝唱再次响起,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首久远醇香的优美歌曲、一幅清新自然的美丽画卷吧!(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欣赏歌曲,入情入境地体会作者悠然闲适的心境升华情感】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评论 ​

 1、背诵《渔歌子》。

          2、动手给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与检查所学知识,并通过绘画来深入理解词的意境美。】


Tags:渔歌,优秀,教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