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名师教学视频(文字实录),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渔歌子》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3重点难点 评论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教学难点: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的内涵。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渔歌子”是什么?(词牌名)你对词有哪些了解呢?(又叫长短句,有些有题目有些没有题目,必须有词牌名)你还知道有哪些词牌名吗?(沁园春、忆江南等) 活动2【讲授】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评论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出示学路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提示: 仔仔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出示词语认读。强调多音字“塞sài”,看插图理解“箬笠、蓑衣”。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4、教给大家一个声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头看前面……再念一遍。 活动3【活动】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 评论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 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诗词就是这么简洁。正是应为简洁,这些景物的颜色呀、姿态呀都没有写进去,那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可以用上课前老师让你记忆的词语。 (1)怎样的西塞山? 翠绿的西塞山 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陡峭的西塞山 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2)怎样的桃花? 粉红的桃花 多姿多彩的桃花 姹紫嫣红的桃花 (3)怎样的斜风? 微微的斜风…… (4)怎样的细雨?蒙蒙的,凉凉的 (5)流水、白露、鲑鱼?选一个说说?鲜美的鲑鱼时快时慢的流水 3、这些景物加了颜色、姿态,生动多了。那能不能把这些颜色、姿态送到这首词中,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色? 4、在他们两个的描述中,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板书:美丽如画 景 5、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课件出示:白居易《忆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活动4【练习】入境如情,体悟心情 评论四、入境如情,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悠然自得的渔夫)渔夫在斜风细雨中迟迟不想回家,沉浸在这美丽的意境中 板书:悠然自得 人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高兴,有鳜鱼钓。舒畅兴奋,他想,今天的晚餐有着落的平和,笑眯眯的)是啊,表情都看到了。完善板书:兴奋舒畅 情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补充另一首词《天净沙 秋思》你再看看,这个人的心情如何?是兴奋舒畅的吗? (悲哀、忧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虽然没有学过这首词,但是聪明的孩子,你们能从作者笔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这首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时的美丽景色,还通过景物感受到诗人悠闲自得、兴奋舒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活动5【测试】深探“不须归” 评论五 深探“不须归” 1 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的归又是指回哪里? 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6、后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词,里面有一个句子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在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被用到。你觉得是指哪一句?为什么? :西塞山……因为景色美丽,一看到美丽的景色,就想起这句诗。 :青箬笠…… 7、如果朋友看见我在雨中散步,问我,咦,你怎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诗回答他——斜风细雨不需归 如果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经历了艰难,他也可以用一句诗安慰自己——斜风细雨不需归 看来斜凤细雨不仅指自然界的斜凤细雨,还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小结:现在,到底词会流传哪一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首诗还会千古流传,一定还会流传下去,从同学们中间流传下去。最后我们在这首音乐中结束这堂课。 Tags:渔歌,名师,教学,视频,文字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