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案设计(一等奖),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渔歌子》的词意,想象画面,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的情感。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的学生在本学期第一组学习了《忆江南》,对词的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但可能不是很熟练,此外,学生的想象能力比较差,需要再进一步的引导提高。 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欣赏歌曲《渔歌子》,引出课题。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忆江南,还有今天要学的渔歌子。 活动2【讲授】二、初读,学习生字,读准读通词。 评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把词读准,读通顺。 2.学习生字。 塞 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1.再读词,要求:读出节奏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作者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弄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1)从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除了景物之外,图中还有很多的色彩 (郁郁葱葱的西塞山、洁白的白鹭、粉红的桃花、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 (2)从词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流水声、鸟鸣声、细雨打在蓑衣上的沙沙声...... (3)从词中闻到了什么气味儿? 桃花的香味儿、泥土的芬芳...... 活动4【活动】四、谈论交流,展示成果 评论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有的用口语展现自己的想象(站在西塞山的脚下,我看到一群白鹭在悠然自得地飞翔,发出欢快的叫声。桃花开了,粉红的一大片,倒映在水中,仿佛水也变红了。河水哗哗地流向远方,河中肥美的鳜鱼在自由自在地游着。一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地垂钓,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思。 有的通过画画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想象,有的通过写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想象。 活动5【讲授】五、了解作者,体会情感 评论 介绍作者生平,了解“不须归”指的是作者不想回归朝堂,不想再做官,引出作者“心志平和,怡然自得”的情趣。 (1)张志和:唐代诗人,自幼博学多才,善于诗、词、书、画,能击鼓吹笛,曾在朝廷做过官,16岁时,写折子给皇帝,写得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不做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师生扮演张松龄、张志和角色,通过对话,引出张志和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平和心态。 活动6【活动】六、师生互动,体会情感 评论学生与老师进行诗歌喝唱,加深词的印象,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啊! 生:不须归...... 活动7【活动】七、再次诵读,加深情感 评论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根据自己意愿,唱或者诵读《渔歌子》。 活动8【练习】八、巩固练习 评论回忆本课所学的两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古诗《绝句》。 绝句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Tags:渔歌,教案,设计,一等奖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