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名师教学实录

日期:2017-2-8 10:45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名师教学实录,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评论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活动2【讲授】讲授 评论

 二、初读古词,整体感知。

 1、让学生先把整首词读通读顺,划出不理解或难理解的词句。

 2、检查字音(西塞山、白鹭飞、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不须归)

 3、让学生对词语进行质疑,理解词义——“箬笠、蓑衣、不须归”等。再读词语,第二步读出词语的含义来。

 4、教学本课生字,着重指导“塞”字书写。

 5、学生字正腔圆地读读整首词。师范读,学生试着再把词读得有板有眼。

 6、让学生畅所欲言,读了这首词有什么感觉。

活动3【讲授】讲授 评论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想象画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2、同桌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画面。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画。适时引入有关春天的其他诗词,丰富画面,感受意境;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让学生把整个画面连起来具体生动地说一说。

 5、感情朗读全词。

活动4【练习】练习 评论

  四、揣摩语言,指导背诵。

  1、第一次背诵,看着板画,试着背诵整首词。

  2、第二次背诵,闭眼,边想象边背诵。

  3、第三次背诵,边背边想:这首词美在哪?

  4、交流这首词的美:色彩丰富、动静结合。

活动5【活动】活动 评论

五、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

 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诗词就是这么简洁。正是应为简洁,这些景物的颜色呀、姿态呀都没有写进去,那请同学们展开想像,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师:怎样的西塞山?

生:翠绿的西塞山

生: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生:陡峭的西塞山

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师:怎样的桃花?

生:粉红的桃花

生:多姿多彩的桃花

生:姹紫嫣红的桃花

师:怎样的斜风?

生:微微的斜风……

师:细雨?

生:蒙蒙的,凉凉的

    3、在他的描述中,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如画)(板书)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提示:白居易《忆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活动6【测试】活动与测试 评论 ​

五、入境如情,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生:悠然自得的渔夫

生:渔夫在斜风细雨中迟迟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这美丽的意境中

板书:悠然自得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生:高兴,有鳜鱼钓

生:舒畅

生:兴奋,他想,今天的晚餐有着落的

生:平和,笑眯眯的。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这首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时的美丽景色,还通过景物感受到诗人悠闲自得、兴奋舒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活动7【测试】总结 评论

  六、  深探“不须归”

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的归又是指回哪里?

师:张志和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教师小结:现在,这首词还会千古流传下去,从同学们中间流传下去。

活动8【活动】板书设计 评论

 七、板书:

美丽如画   景

悠然自得   人

兴奋舒畅   情

活动9【作业】作业 评论

 八、布置作业。

继续去了解张志和,找找其他几首《渔歌子》读读。

活动10【活动】课后反思 评论 ​

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所以,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幅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还会学”!

      执教完本首词,我开始反思其中的遗憾,收益颇多:

      1、 时间应该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朗读指导的环节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时间,让学生读得更到位:一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来是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高涨,但我倾听时却不够细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学生的回答有些偏离主题时,应该要仔细捕捉有关信息,作适时引导。

  



Tags:渔歌,名师,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