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课件配套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我要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我能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我要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并且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教材分析】 《渔歌子》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词两首》中的一首词。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难点。 【对象分析】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古诗学习方法。这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首词,对词的特点还不太熟悉。要让学生理解词中的画面和意境,还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情境的创设,引导他们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美妙画面,进而体会“不须归”的原因。 3重点难点 评论学习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故事导入,走近《渔歌子》。 评论唐代大诗人张志和,精通诗词、音画,长年隐居,经常独自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传说他钓鱼有点怪——直钩垂钓,不带鱼饵——听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张志和直钩垂钓到底在钓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词《渔歌子》。 (设计理念:“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古诗词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本环节通过讲述张志和垂钓的奇特之处,学会质疑,激发学习欲望,产生“课伊始,趣已生”的教学效果。) 活动2【讲授】二、初次体验,读准词。 评论(一)了解词牌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会发现:《渔歌子》与以往所学的诗有什么不同?(相机介绍词与词牌)。 (设计理念:本次教学,学生初步接受“词”这一体裁,引导学生比较与以往所学诗的不同之处,相机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关注词的表达形式。) (二)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 2、指导书写生字“塞”。 (设计理念: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写字质量。本课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写好生字,在教学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活动3【活动】三、自主探究,读懂词的大意。 评论1、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2、学生汇报。 3、读出节奏。 (设计理念:借助注释、插图,粗知大意,这是古诗词教学的表层解读,为其后的中层解读和深层解读做好铺垫。同时,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步步进阶,要求学生读出节奏,不失为古诗词诵读的一大妙招。) (一)发现景物 1.张志和的词非常有特点,被书法家颜真卿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用笔圈出词中的景物来。 2、交流感受。 3、训练朗读。 (设计理念:张志和的词最大的特点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短短的27个字,写到的景物就有9种,让学生圈画词中的景物,为想象画面打好基础,感受古诗词凝练之美。这既是感受诗人的写作特色,也是赏诗的最佳途径。) (二)寻找色彩 1、这幅画里面还有哪些色彩呢?如果让你来画,你会用什么颜料? 2、交流感受 3、训练朗读。 (设计理念:本文的一大特点是将各种明艳的色彩融汇一起,勾画出一幅绚烂的春景图。让学生描画颜色,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领悟作者勾勒画面的功力,感受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三)聆听声音 1、这幅画上不仅有各种景物、有丰富色彩,还有声音,这首词有什么声音? 指导朗读。 3、小结:这幅画有各种景物、有丰富色彩,动听的声音,真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啊! (设计理念: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本环节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声音,意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现词中画,词中景,领悟词中情。反复的诵读品味、融情想象,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感受词人的情绪和意向。此为词的中层解读,旨在体味古诗之意味。) 活动5【活动】五、体会诗情,品词中人 评论1、这样的美景、这样的颜色、这样的声音,你想说什么?身居画中垂钓的渔翁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2、结合诗人与创作背景,探究“不须归”。 3、小结:诗人只羡神仙不羡官,只想做悠闲自得的垂钓人啊! 4、朗读背诵。 (设计理念:知人论世、整体关照,为古诗词学习的重要门径。本环节,抓住“不须归”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眼”,及时补充张志和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深入探究“不须归”的原因,领悟作者悠闲自在、寄情山水的意趣。这是古诗词的深层解读,旨在挖掘诗词的意蕴。) 活动6【练习】六、总结拓展 评论1、小结方法:学词要善于抓住词语,想象词中的画面,体会词中情感。 2、拓展柳宗元的《江雪》,说一说:同样是渔翁垂钓,这首诗中又有哪些景物,哪些颜色,诗人的心情怎样? 3、小结学法:同样是写景、同样是写颜色、同样是写声音,不同的是作者的心情。学古诗词就要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设计理念:迁移学法,对比参读,能够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并学以致用。在对比中,了解诗人、领悟诗情、感受诗心。) Tags:渔歌,课件,配套,优秀,开课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